哲学吧 关注:2,579,351贴子:16,943,685
  • 26回复贴,共1

确定性的两个方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喜欢谈论确定性,但是却极少有人知道所谓确定性的指称对象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个可以称之为‘’‘感知的确定性‘’。
另一个则可以称之为‘’‘推测的确定性‘’’’。。
如果大家在讨论确定性的时候,不注意区别这两种不同的确定性指称对象。。。那么就有可能会使自己所讨论的确定性——本身就不具有确定性。


1楼2018-11-19 15:46回复
    所谓感知的确定性,就是我对我的两个(两次)感知,是同一的还是不同一的,这样的区别进行的判定。
    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一个人,我确定他就是昨天我看到的那个人,,,,也就是说,我判定今天我看到某个人,与昨天我看到某个人,这两次不同的感知,我认为是同一的。
    又比如说,我向左边看了一下某个对象A,然后我又向右边看了一下某个对象B。。。。我判定A与B是同一的,也就是说,我认为我刚刚向左边看一下,与刚刚向右边看一下,所得到的两次不同的感知在感受上是同一的。
    所谓推测的确定性,就是我从此刻的感知,推测此后的感知。
    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粉红色圆形的形象,我推测如果我把这个形象的物体放进我的嘴里,我会品尝到苹果的香甜滋味。,,,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推测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以前有这样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形成的经验知识,指导我做出这样的推测。
    分析一下上述两种不同的确定性,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其一,感知的确定性只涉及已经‘’呈现‘’的感知,不涉及未来的感知。
    其二;推测的确定性不仅涉及未来的感知,还涉及相关的经验知识。而感知的确定性是不需要什么经验知识的。


    2楼2018-11-19 16:07
    收起回复
      2025-10-07 01:54: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知的确定性,唯一依靠的能力,就是人天生的形成印象的能力。
      人天生就有形成印象的能力,通常人感知过某个被感知对象A,就会对A形成印象,,,,其后如果我们感知到另一被感知对象x,如果这次感知的感受,能够成功的唤起A印象,那么也就等于我们的意识认同x与A是同一的。
      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我们的印象认同两个不同的(时间的不同与空间的不同)被感知对象是同一的(会给我们同样的感知感受),并不等于这两个被认识对象其本身必定是同一的。
      因为人的感知印象,就像枰称称量物体重量一样,难免是会有误差度的。
      一台电子秤称量两个不同物体A与B的重量,做出同样的反应——称重一千克、。。。这是不是等同于于A与B的重量必定是相同的呢,这是不一定的。因为任何枰称都必定是有一定的误差度的。例如如果这台电子秤的误差度是左右0,5克,那么物体A与B之间重量的差别就可能在一克以内的某个数值。
      人以印象去认识事物的原理,其实与电子秤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都是有一定误差度的。只要两个不同的被感知对象本身的差别的程度,小于人的印象的误差度,那么这两个本身有一定差别的被感知对象,相对于人的感知就是同一的。
      也就是说,人的感知具有确定两个不同的被感知对象是否同一的确定性能力,,,,虽然这种能力是有一定误差度的,,,但是在一定的误差度范围之内,毕竟是具有确定性的。


      3楼2018-11-19 16:32
      回复
        写这个帖子,主要是要回复近来在哲学吧挺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只有数学才能带来确定性。
        以上的讨论告诉我们,至少感知的确定性是完全用不上数学,完全与数学无关的。
        这至少证明了,认为只有数学才能带来确定性,这种观点,无疑是很偏颇的。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总认为只有数学才能带来确定性呢?
        一下我就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里讨论涉及到许多问题,
        例如人们为什么会需要数学,数学究竟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为什么人们会形成只有可以用数学计算的理论才能算得上,数学给人们的认识带来确定性是无条件的(只涉及数学本身,不涉及任何数学之外的因素),还是有条件的(必须依赖一些数学之外的因素条件),,,,等等等等。
        近来我的身体出了大问题,经常头痛,可能有些问题考虑并不周全,,,,说道哪里算哪里吧。
        希望大家参与讨论,给我一点启发刺激。


        5楼2018-11-19 17:04
        回复
          从哲学的角度看,感知存在着先验性。
          知道对面是个人,当然不需要数学。


          IP属地:辽宁6楼2018-11-19 17:10
          收起回复
            前面我已经论证了,感知的确定性是不需要数学的。也根本与数学无关。
            那么剩下唯一需要数学带来确定性的只能是推测的确定性了。
            为什么推测的确定性需要数学呢?
            举个例子;
            我看到一个苹果,我推测我咬这个苹果会感知到苹果的香甜滋味。。。。在这个例子里。显然是不需要数学的。
            那么什么时候推测才需要数学呢?
            假设我借助有关探测仪器感知到过,一克苹果内含有关营养物质A,B,C,d各2,5克。此时我想要知道整个苹果的有关营养物质A,B,C,d,各有多少。。。。。此时我该怎么办,才能得到结论呢?
            我可以借助有关探测仪器探测这个苹果的每一克,然后把探测到的每一克苹果内含的A,B,C,D,进行简单的相加,由此就会得到这个苹果内含的有关营养物质ABCD的中含量,,,,这个方法显然很笨。。但是也需要数学了,只是只需要最简单的数学,就是加法。
            另外我还可以在探测到一克苹果的营养物质ABCD的含量之后,就直接去称量整个苹果的总重量,然后用乘法算出
            整个苹果的营养物质ABCD的含量。。。。。这个方法聪明多了,但是要用上比较高级的数学(比加法高级的乘法),
            讨论到这里,我想比较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对人类在追求推测的确定性的时候需要数学,这其中的之所以然,已经有所理解了吧。


            7楼2018-11-19 17:33
            收起回复
              人类进行推测时,本质上都是从‘’‘已知的,已经呈现的感知‘’’,推测未来的尚未呈现的感知。
              换句话说,推测必定是从感知开始,最后归于感知(未来的),,,,这本来与数学没有什么关系。
              数学究竟是如何‘’‘作为第三者‘。插足期间的呢、?
              数学作为第三者插足期间的必要性,究竟是什么呢?


              8楼2018-11-19 17:43
              收起回复
                数学可以计算物质的运动,却不能计算意识的变化。数学对于自然界的演变规律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人的抽象理念才能亲近上帝的法则。


                9楼2018-11-20 00:03
                收起回复
                  2025-10-07 01:4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人类为什么需要数学,以及在什么情况之下需要数学,以及为什么说数学能够带来明确性。
                  假设我这里有一个一般大小的水桶,假设此时我有必要用这个水桶给旁边的水池加满水。
                  假设这个水池的容积大概大于水桶两三倍,,,那么我很明确推测只要我采取行动用水桶打水两三次倒入水池,水就可以装满水池,,,,这里,这个推测(我采取怎样的行动能够使水池装满水)是很具有明确性的——换句话说,做出一个很有明确性的推测,显然并不必然需要用上什么数学。
                  不过假设我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假设这个水池的容积大于水桶容积的几百倍到几千倍(无法用感知直观确定),,,,这时候,显然我就很难明确性的推测我要采取怎样的行动能使水池装满了——当然我知道只要我向愚公移山那样不停的用水桶装水倒入水池里,总有一个时候终于可以使水池装满,但是这里就不具有明确性了,,,换句话说,这个情况下,我的推测(采取怎样,多大量的行动能使水池装满水)是不会具有明确性的。
                  那么,在上述情况之下,如何能使我的上述推测可以具有明确性呢?
                  有一个挺荒诞的答案,就是;;;我造出一个很大,看上去与我要装满水的水池差不多大的水桶,并且我可以用这个超级大水桶装水倒入水池里——如果这是可以办到的,那么显然,我的上述推测就会具有明确性了,,,,也就是只要我用这个超级大水桶装一次水,倒入水池就可以装满水池水。。。。。不过这个要做起来难度太大了,造一个超级大水桶的难度就不要说了,造成可以搬动这个超级大水桶的力大无穷的机器设备更是荒诞,,,,,,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荒诞的解决方案。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很现实,很容易办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数学工具,具体的说,我们首先可以测量水池与一般水桶的容积,这样就可以轻易得知水池的容积大于水桶的特定倍数(例如一千倍),,,这样我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我应该用水桶打水一千次,就必定可以把水池装满水——明确性就这样得到了。
                  可见,在日常生活里,数学确实是经常可以给人们带来明确性的一个有效的工具,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绝对化的认为,只有数学才能给人们带来明确性,显然也是太偏激了。
                  数学只有在类似上述情况之下,才能给人们带来明确性。,,,,在另外许多情况之下,人们不需要数学,也是可以得到明确性的。


                  10楼2018-11-20 16:13
                  回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