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游客。夏威夷的风景可以用10个字来总结:蓝天、碧海、绿地、火山、沙滩。
夏威夷的风光可以概括为两项:大海加火山岛。夏威夷的海是相当宁静的,其火山也是宁静的,即火山喷发不是猛烈的,更不是恐怖的,而是可欣赏的。原因就在于,其火山喷出的是基性的玄武岩浆,粘度不大,一喷出来就像河流一样流动。

在中国,要找出一处完全类似夏威夷的风景是不可能的,但近似的却有,这就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它也是大海加火山岛。不同之处,其不像夏威夷一样在太平洋之中,而是在距太平洋西海岸不远的地方,是近海岛屿。其火山虽说也是玄武岩,但它不是活火山,而是第三纪的古火山。在此,你也可以看到:蓝天、碧海、绿地、火山、沙滩。更重要的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属于夏威夷型盾形火山喷发带。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所辖的龙海市和漳浦县境内,其核心景区包括漳浦县的林进屿与南碇岛两座火山岛和龙海市海滨的牛头山古火山口等3个部分。
这两个火山岛有着独特的风韵,它们是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古新世到中新世爆发的海底火山,海底喷发后陆地上升,古火山口才陆续露出地表,现仍处在潮间带位置上。
林进屿的面积为0.16平方公里,是由火山熔岩类的玄武岩组成的火山岛。岛上最著名的火山景观是火山口及火山口中的喷气口群和古熔岩湖。
林进屿的火山口和牛头山的火山口相近,但其出露的部分仅10余米,火山口规模小,直径18米~19米,四周陡峻,中间为一洼地即古熔岩湖。火山口边缘保留了少量爆发的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林进屿火山口周围发育有放射状的圆环构造,十分明显,极具观赏性。每一圆环的直径3米~30米,环的中心常见不少突出于地表0.6米~1米高的玄武岩石柱。当像稀饭一样的岩浆熔体沿火山通道上升喷出地表,熔岩下的含水岩层的水被岩浆加热成蒸气,引起蒸气爆发而喷出地表,水蒸气冷凝,并沿喷气口形成冷凝中心,从而产生以喷气口为中心的圆环形的放射状构造,在地质学上,这被称为“无根喷气口”。在林进屿上,这种圆环形的构造分布在林进屿东面的海滩上,多达16处,是世界罕见的喷气口群,非常壮观。
南碇岛:壮观的“发状”玄武岩石柱体
在林进屿的东南面“漂浮”着另一个火山岛——南碇岛。在香山半岛眺望,林进屿和南碇岛,犹如一对姐妹,一前一后地排列在海上。

还未踏上南碇岛,我们就看到了极为壮观的景象:多得数不清的玄武岩石柱耸立在海岛的岩壁上,犹如青春美貌的少女乌黑的头发(玄武岩石柱黑色的,一根根石柱似一根根头发),当地称为“发状石林”,又有人称为“熔岩珊瑚”。这些玄武岩石柱的横切面多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直径为15厘米~30厘米,有的直径大于1米,石柱高20米~50米,全岛有140万根。这140万根石柱耸立于碧波万顷之中海岛群上,就好像有140万个高大的“石头巨人”站在这个小小海岛上,非常壮观。
玄武岩石柱是火山地貌景观中最具观赏性的景观。世界上最为漂亮壮观的玄武岩石柱群在欧洲的冰岛国首先被发现,称为“神仙阶梯”,南碇岛的石柱完全可以和“神仙阶梯”媲美。这玄武岩石柱的横断面形如鱼鳞的鳞片,当地群众又称为“鱼鳞石”,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看后令人叹绝!据当地渔民介绍,岛上还有一些深不可测的神秘的山洞。
完美的盾状火山口:牛头山古火山口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最为著名、开发最早、游人最多的当属牛头山古火山口景区,由于这个景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的隆教畲族乡白塘村,当地人又称它为“隆教牛头山古火山口”或“隆教古火山口”。但是,教科书上和外地人都称它为“牛头山古火山口”。
牛头山火山口历经15次喷发,喷发物的总厚度达到178.5米,现在可看到的只是新生代晚第三纪中段上部的最后3次喷发物,距今约2460多万年。牛头山火山口是比较完美的盾状火山口,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
牛头山火山喷出的属于基性熔岩的玄武岩。基性熔岩的多次喷发,逐渐积成一座中间稍高,两边逐渐平缓的山丘,地质学家把它称为“盾状火山”。
牛头山火山口呈椭圆形喇叭口,长约200米,宽近70米,开口处顶端50米,底部深30米,形状像向东北开口的椅子,剖面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牛头山火山口潮涨水淹,潮退口现。在火山口及周围0.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火山颈(火山喷发的通道,又叫火山管)、火山口、喷发相(火山喷发物质的冷却后堆积状态)、溢出相(火山溢流物质的冷却后堆积状态)等火山活动的形迹十分完善和清晰,特别是放射状的柱状节理组成的火山颈景观,国内并不多见。
牛头山古火山口以其完美的盾状、较大的规模,给人以很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又位于海滨的潮间地带,又给人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尤其是火山口随着海潮的涨落而显现和消失,更加深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
我国观赏火山口的地方不少,如长白山的天池,广东的湖光岩等等,但像漳州这样属于第三纪的,而且又位于海边的火山口确实不多见。
夏威夷的风光可以概括为两项:大海加火山岛。夏威夷的海是相当宁静的,其火山也是宁静的,即火山喷发不是猛烈的,更不是恐怖的,而是可欣赏的。原因就在于,其火山喷出的是基性的玄武岩浆,粘度不大,一喷出来就像河流一样流动。

在中国,要找出一处完全类似夏威夷的风景是不可能的,但近似的却有,这就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它也是大海加火山岛。不同之处,其不像夏威夷一样在太平洋之中,而是在距太平洋西海岸不远的地方,是近海岛屿。其火山虽说也是玄武岩,但它不是活火山,而是第三纪的古火山。在此,你也可以看到:蓝天、碧海、绿地、火山、沙滩。更重要的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属于夏威夷型盾形火山喷发带。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所辖的龙海市和漳浦县境内,其核心景区包括漳浦县的林进屿与南碇岛两座火山岛和龙海市海滨的牛头山古火山口等3个部分。
这两个火山岛有着独特的风韵,它们是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古新世到中新世爆发的海底火山,海底喷发后陆地上升,古火山口才陆续露出地表,现仍处在潮间带位置上。
林进屿的面积为0.16平方公里,是由火山熔岩类的玄武岩组成的火山岛。岛上最著名的火山景观是火山口及火山口中的喷气口群和古熔岩湖。
林进屿的火山口和牛头山的火山口相近,但其出露的部分仅10余米,火山口规模小,直径18米~19米,四周陡峻,中间为一洼地即古熔岩湖。火山口边缘保留了少量爆发的含集块——火山角砾岩。
林进屿火山口周围发育有放射状的圆环构造,十分明显,极具观赏性。每一圆环的直径3米~30米,环的中心常见不少突出于地表0.6米~1米高的玄武岩石柱。当像稀饭一样的岩浆熔体沿火山通道上升喷出地表,熔岩下的含水岩层的水被岩浆加热成蒸气,引起蒸气爆发而喷出地表,水蒸气冷凝,并沿喷气口形成冷凝中心,从而产生以喷气口为中心的圆环形的放射状构造,在地质学上,这被称为“无根喷气口”。在林进屿上,这种圆环形的构造分布在林进屿东面的海滩上,多达16处,是世界罕见的喷气口群,非常壮观。
南碇岛:壮观的“发状”玄武岩石柱体
在林进屿的东南面“漂浮”着另一个火山岛——南碇岛。在香山半岛眺望,林进屿和南碇岛,犹如一对姐妹,一前一后地排列在海上。

还未踏上南碇岛,我们就看到了极为壮观的景象:多得数不清的玄武岩石柱耸立在海岛的岩壁上,犹如青春美貌的少女乌黑的头发(玄武岩石柱黑色的,一根根石柱似一根根头发),当地称为“发状石林”,又有人称为“熔岩珊瑚”。这些玄武岩石柱的横切面多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直径为15厘米~30厘米,有的直径大于1米,石柱高20米~50米,全岛有140万根。这140万根石柱耸立于碧波万顷之中海岛群上,就好像有140万个高大的“石头巨人”站在这个小小海岛上,非常壮观。
玄武岩石柱是火山地貌景观中最具观赏性的景观。世界上最为漂亮壮观的玄武岩石柱群在欧洲的冰岛国首先被发现,称为“神仙阶梯”,南碇岛的石柱完全可以和“神仙阶梯”媲美。这玄武岩石柱的横断面形如鱼鳞的鳞片,当地群众又称为“鱼鳞石”,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看后令人叹绝!据当地渔民介绍,岛上还有一些深不可测的神秘的山洞。
完美的盾状火山口:牛头山古火山口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最为著名、开发最早、游人最多的当属牛头山古火山口景区,由于这个景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的隆教畲族乡白塘村,当地人又称它为“隆教牛头山古火山口”或“隆教古火山口”。但是,教科书上和外地人都称它为“牛头山古火山口”。
牛头山火山口历经15次喷发,喷发物的总厚度达到178.5米,现在可看到的只是新生代晚第三纪中段上部的最后3次喷发物,距今约2460多万年。牛头山火山口是比较完美的盾状火山口,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
牛头山火山喷出的属于基性熔岩的玄武岩。基性熔岩的多次喷发,逐渐积成一座中间稍高,两边逐渐平缓的山丘,地质学家把它称为“盾状火山”。
牛头山火山口呈椭圆形喇叭口,长约200米,宽近70米,开口处顶端50米,底部深30米,形状像向东北开口的椅子,剖面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牛头山火山口潮涨水淹,潮退口现。在火山口及周围0.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火山颈(火山喷发的通道,又叫火山管)、火山口、喷发相(火山喷发物质的冷却后堆积状态)、溢出相(火山溢流物质的冷却后堆积状态)等火山活动的形迹十分完善和清晰,特别是放射状的柱状节理组成的火山颈景观,国内并不多见。
牛头山古火山口以其完美的盾状、较大的规模,给人以很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又位于海滨的潮间地带,又给人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尤其是火山口随着海潮的涨落而显现和消失,更加深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
我国观赏火山口的地方不少,如长白山的天池,广东的湖光岩等等,但像漳州这样属于第三纪的,而且又位于海边的火山口确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