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诗之前在贴吧发一部分,当时吧主说,等修改完再来发一遍。
所以我就再搬过来了。一字不易。
注:六不和尚就是我寻章摘句老雕虫,六不和尚是我另一个名字。
这是这半年来的诗了。这半年事情很多:每天要准备公众号文章,还要忙于工作和家事,并且要挤出大块时间来看书。认真写诗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而我对律诗的领悟和揣摩又让我难于轻易下笔。好在,最近读书效果不错,略感欣慰。
这组诗依然是瘦硬的风格,读起来可能有点隐晦了些,并且最近“用典成癖”,多是双用或者三用典故化为一句。至于笔法,仍然是立足于写实和写心。在对仗上越来越不拘一格,追求肆意挥洒的效果。朋友说我最近的诗匠气颇重,经营过甚。关于这点,我也比较苦恼:脱口而出的句子现在懒得去写,一旦想得深切,却又显得隐晦硬刻了。希望下一组能走出这个圈圈。
这组诗比较注重气格和骨力,希望能有所进益。
是为序。
所以我就再搬过来了。一字不易。
注:六不和尚就是我寻章摘句老雕虫,六不和尚是我另一个名字。
这是这半年来的诗了。这半年事情很多:每天要准备公众号文章,还要忙于工作和家事,并且要挤出大块时间来看书。认真写诗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而我对律诗的领悟和揣摩又让我难于轻易下笔。好在,最近读书效果不错,略感欣慰。
这组诗依然是瘦硬的风格,读起来可能有点隐晦了些,并且最近“用典成癖”,多是双用或者三用典故化为一句。至于笔法,仍然是立足于写实和写心。在对仗上越来越不拘一格,追求肆意挥洒的效果。朋友说我最近的诗匠气颇重,经营过甚。关于这点,我也比较苦恼:脱口而出的句子现在懒得去写,一旦想得深切,却又显得隐晦硬刻了。希望下一组能走出这个圈圈。
这组诗比较注重气格和骨力,希望能有所进益。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