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的原则
人体存在四个生理弯曲,颈椎的曲度向前,枕头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在平躺时把向前的曲度“填平”、在侧卧时把肩膀到头部之间悬空的部分“填平”
平时选购枕头需要注意:
太软,丧失支撑,如睡棉枕头颈椎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来保持颈椎的基本支撑。
太硬,无法改变形状,颈椎为了适应过硬的枕头容易疲劳。
太高,平躺时会出现被迫低头的不良睡姿,侧卧时头部斜角过大。
太低,平躺时头部后仰影响血液的回流,侧卧时头部斜角过大压迫肩部
太宽,会把荞麦皮赶到头顶,脖子下方没有荞麦皮支撑,呈现出低头睡姿的形态。
太窄,头部的重力集中在脖子上,颈部压强过大。
兼顾了材质和高低,在一般睡姿下都有适应头颈部的随形支撑,才是枕头选择的大原则
每个人需要的枕头都是有差别的:

肩膀的宽度决定侧躺时枕头的高度
生理曲度决定平躺时枕头的高度
肩膀到头顶的距离决定枕头的上下宽度
睡姿的范围决定枕头的左右宽度
这是生理构造选择的必然,推荐一个折中的尺寸:60乘33厘米,内充3.5斤荞麦皮
60厘米是左右的宽度,33厘米是上下的宽度,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选择了荞麦皮这种内充材质,它兼顾了随形与支撑两种属性,既不会太软丧失支撑也不会太硬失去随形。
需要强调的是,对每一个人需要的枕头尺寸都是不同的,相对完美的枕头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肩宽、头长、颈长、曲度来计算,这是动态的比例,一个尺寸变了,其他的参数也得调整。

关于枕头到底是高是低,需看看是否满足“两个平行”的原则,测试标准是:

平躺时耳朵的平行线与床平行,如果呈“抬头”姿态,说明枕头太低或者上下宽度太窄头部缺少支撑,如果呈“低头”姿态,说明枕头过高或者上下宽度太宽,侧睡时头部的正中线平行于床面,枕头太低太高都会对颈椎形成特定角度的压力。
那么市面上常见的颈椎枕,做成下面低,上面高的弧度,是不是真的就符合人体工学了呢?

这类颈椎枕,立意是好的,为了更好的贴合生理曲度,但最大的问题是一般人睡着后不会老老实实保持一个姿势,有人对睡眠的录像研究发现成年人每晚要改变3~36次睡姿,一晚上换十几次睡姿很正常,这就需要头颈部移动的轨迹上都存在均衡的随形支撑,没有固定形状的荞麦皮枕头更加符合万向随形结构。
荞麦皮的枕头还有一个好处,很轻便,方便熟睡时的调整——颈部悬空时下意识拽一下就行了。当然如果睡姿太过扭曲光靠枕头也是不够的,养成良好的睡姿也很重要。

睡姿:首先要养成颈部不悬空的习惯,推荐侧睡与平躺,不要趴着睡,趴着睡会让颈椎与身体旋转成一个过大的角度,不要斜着睡,那样骨盆一侧的压力会变大。
对于睡觉特别不老实的人,经常会超过枕头支撑的区域,补救的办法是在身体两侧各加一个枕头,拓展支撑区域

除了习惯问题,脊柱问题也是睡觉不老实的重要原因,人体脊柱越正常,越是更容易达到轻松稳定的睡姿
睡姿的进阶版是睡功,这就涉及到肌肉深层的放松、与呼吸的配合、心神上的安定,正所谓:“心息相忘,神气合一”,自古以来医家与养生家都很看重睡功的重要性,是祛病延年的重要法门。
北宋著名的道教真人陈抟老祖,就曾传下睡功蛰龙法,他别号希夷先生,希夷二字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正是精神内守的修行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