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8日
漏签
0
天
中医吧
关注:
726,593
贴子:
9,666,585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20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中医吧
>0< 加载中...
杂文《中医学专题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因本人较忙,学业,店铺,考证,教学,练功修行,俗业等,本贴不定期更新,黑粉勿入,有人咨询时有空回复,没空时不作回复,🌝🌝🌝
送TA礼物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18-06-14 13:32
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治疗肠梗阻自拟方
本文来源《张回春 新疆和静县张回春诊所》
笔者临床60余年,自创肠梗阻汤治疗肠梗阻,经临床150余例验证,均能在2剂药内,药后4~6小时内胀消满除,结破塞开。特别是对一些经手术后再复发的肠梗阻患者,不能或不愿再手术时服用十分稳妥。
组成
柴胡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枳壳10克,大腹皮、槟榔各3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木香9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水煎服。
方解
此方为粘连性肠梗阻,经手术治疗后又再次发生肠梗阻患者而设,一般多为气结型肠梗阻。因患者手术后又复发梗阻,身体虚弱,设若攻之过甚,则体弱不堪胜任,故不能用甘遂、将军之类;若取用太轻,杯水车薪,又无济于事。本方以柴胡重剂为先锋,用其“主心腹肠胃中之气结”。用青皮、陈皮,上下相因,老嫩相济,共调肺脾肝胆之气,消积化滞;枳实、枳壳,同气相投,刚柔相须,缓急相兼;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利水以渗脾湿;因其气结,营行必滞,复以赤芍、丹皮、红花以行营血之郁滞;大腹皮、槟榔,同根相生、相须相助,且用量又重,以破气下行之威力,一鼓作气,立可奏效。此乃本“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意也。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18-06-14 13:43
回复(1)
收起回复
2025-08-08 18:4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肿胀----医案启示
此证临床常见,大家并不陌生,诸如心源性腿肿,肾源性脸肿,肝硬化腹水,尿毒症身肿,特发性水肿等等,但是单独手脚肿胀可能青年中医学子见的不多。前些日子刚好治了一例,借此说说此症的治疗。
邵某 女 60岁刻诊:人胖黑,手脚齐腕以下肿如面包,不发亮,舌淡苔薄白,脉沉滑有力,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述之两手肿胀微痛,前医以温补脾肾,利水通络不效。转诊于我,检查双手黑红胀大,压之沉陷,随手起平,双下肢微肿,脚面隆起,按之略有坑陷。冋诊,前一段因故心中略有不快。至此,辨证基本已明:肝气不疏,气滞郁阻。处方:天仙藤散十当归芍药散加减:
天仙藤15g 乌药15g 香附子15g 青陈皮各15g 大腹皮15g 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15g 茯苓15 泽泻15g 苍术12g 薄荷10g 生姜10g 坤草30g 细辛30g 鸡血藤30g 泽兰15g 五剂 水煎服。
一周后诊,手脚肿胀消失,手脚面上皱褶突出,基本恢复正常,仅余手部略有疼痛,上方略为更改加入伸筋草威灵仙地龙桑枝,五剂善后,痊愈。
按:此证治疗关键要突出治胀,非肿。因是气郁导致肿胀,不是水停造成肿胀。气不行,则血不利。主要原因在气,气行了,血通了,肿胀也就好了。
此案,复诊时我曾冋患者服药后,尿多否?答曰:不多,正常。这就说明,此肿胀不在水停,不在气化。前医之所以治疗不效,我观其药方是大量活血利水药,辨证不淮,故而不效。从临床上,很多医生都是一见肿胀就是活血利水,不辨病机,死守水停一隅,没有广开思路,取法中医辨因施治。此案之所以辨为气滞血阻,其眼目就在肿胀于按下坑陷随手而起,且表面不发亮;如是水肿则凹陷不起,表面水亮。病因病机不同,用方用药就不同。所以,青年学子要注意这一点的鉴别,辨机施治。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5楼
2018-06-14 13:47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全蝎治病验方】
1.全蝎治诸疮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2.全蝎治初发痔痒:全蝎不以多少,或三、二个,烧熏。(《油珍方》)
3.全蝎治流行性腮腺炎:全蝎用香油炸黄,每次吃一个,每日二次,连服二日。(《山东中草药手册》)
4.全蝎治大肠风毒下血:白矾三(二)两,干蝎二两(微炒)。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凋下半钱。(《圣惠方》)
5.全蝎治腹股沟肿核,初起寒热如疟,有时愈而复发,每次增剧,终成象皮腿:㈠初起即用干蝎去脚头,火焙研末,泡酒内服。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㈡全蝎七只去头足,放鸡蛋内蒸熟去蝎,单食鸡蛋。(《泉州本草》)
6.全蝎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全蝎、地龙、土元、蜈蚣各等分,研为细末,或水泛为丸。每次服八分,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7.全蝎治腋窝结核:全蝎七只,蝉蜕十四个。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8.全蝎治蛇咬伤:全蝎二只,蜈蚣一条(炙)。研末,酒下。(《经验良方》
9.全蝎治慢性气管炎:全蝎一个。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0.全蝎治初生小儿脐风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全蝎二十一个,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上和为细末。用半字,煎汤调服。(《摄生众妙方》宣风散)
11.全蝎治小儿惊风:蝎一个,不去头尾,薄荷四叶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研为末,作四服,汤下。大人风涎只一服。(《经验方》)
12.全蝎治小儿脐风撮口,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赤足金头蜈蚣一枚,蝎梢四尾,姜蚕七个,瞿麦半钱。上为末,先用鹅毛管吹药入鼻内,使嚏喷啼叫为可医,后用薄荷汤调服之。(《袖珍方》)
13.全蝎治天钓惊风,翻眼向上:干蝎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圣惠方》)
14.全蝎治破伤风:麝香(研)、干蝎各一分。为末,敷患处。(《普济方》麝香散)
15.全蝎治乙型脑炎抽搐:全蝎一两,蜈蚣一两,僵蚕二两,天麻一两。共研细末,每服三至五分;严重的抽搐痉厥,可先服一钱,以后每隔四至六小时,服三、五分。(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16.全蝎治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净,酒煎,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7.全蝎治小儿风痢:蝎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盆子,纳蝎于中,以纸筋和黄泥封裹,初炙干,渐烧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细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调下一字。儿稍大,以防风汤调下半钱。(《圣惠方》)
18.全蝎治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志雅堂杂钞》)
19.全蝎治癫痫:全蝎,郁金、明矾各等量。研粉混匀,每服五分,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0.全蝎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姜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1.全蝎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全虫、钩藤各二钱,丽参二钱。共研末,每口二次,每次服二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全蝎的临床应用】
1.全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取蝎尾一小节,置于直径2厘米之橡皮膏正中,贴于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皮肤上。若双侧肿大,则两侧同用。一般贴12小时即能收效,若无明显缓解,可继续用12小时。如有合并症,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2.全蝎治疗淋巴结结核:取全蝎、蜈蚣各1只,研成细粉,打入鸡蛋1个搅拌,用食油炒熟(忌铁锅)服用,每晨1次,约30余次即可收到效果。5.治疗烧伤取活蝎30~40个,放入1斤食油中浸泡,12小时后即可使用(浸泡时间愈长,效力愈强)。用时将伤面水泡剪破,涂抹此油。治疗8例,均很快止疼,短期结痂而愈。
3.全蝎治疗痹痛: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对患处发麻亦有效。用法:将全蝎研粉,每晨吞服4分。如配合其它药物或疗法使用,则效果更佳。
4.全蝎治疗癫痫:取全蝎(连尾)、蜈蚣(去头、足)等量,晒干研末,蜜制为丸如桐子大,成人每日1.5~2.4钱,早 晚分服。小儿按年龄、体重递减。如无毒性反应,可连续使用。治疗8例,癫痫停止发作1例;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日期延长、缓解幅度较服药前有所增大者3例; 发作时症状有明显减轻者2例;无效2例。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18-06-14 13:51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1、618-907年(唐朝):一升=0.5914市升;一升=59.4毫升;一斤=19.1市两;一两=1.19市两;一两=37.30克。
2、644-1911(清朝):
二、古方中特殊计量单位说明:
1、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嚣器,形状如刀匕。一方寸匕的容量,约等于现代的2.7毫;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
2、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者称一钱匕,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至六七。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二分之一。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无”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
3、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4、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
5、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汉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三、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的折算:
1、基本折算:
2/3
1公斤(kg)=2市斤=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
2、十六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6两=500克(g)
1两=10钱=31.25(g)
1钱=10分=3.125(g)
1分=10厘=0.3125(g)=312.5毫克(mg)
1厘=10毫=0.03125克(g)=31.25毫克(mg)
3、十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0两=500克(g)
1两=10钱=50克(g)
1钱=10分=5克(g)
1分=10厘=0.5克(g)=500毫克(mg)
1厘=10毫=0.05克(g)=50毫克(mg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9楼
2018-06-15 00:15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器械】
火针针体较粗,质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应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或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志、疣的治疗;钨合金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见图)
【操作方法】
1. 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来取合适的体位。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
2. 烧针
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三种,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者,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烧针用的灯火以乙醇灯比较方便,一般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针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3. 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在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劫部,又不伤皮肉为佳。一般四肢及腰腹部可稍深,刺至2~5分深,胸背部宜浅,可刺1~2分深;颜面部除了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等。
【注意事项】
(1)对于血管及主要神经分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抓,以防感染。
(3)注意检查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4)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446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康网》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0楼
2018-06-15 22:35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甚至贵为天子,都会有七灾八难,谁也没法抗拒,而且愈是大富大贵者愈是多灾多难,故我国有名俗语,“官问刑,富问灾”,平民百姓问发财。
凡人都有两怕,一怕病,二怕灾。有病就要请医生治疗,这叫医病,人要防灾免灾,就要进行命运预测。以预知祸患而防之,这叫医命。有病不请医生治疗就会早夭,不知凶灾信息就可能因遭意外或巨灾而不幸丧命。因此,医生和预测家都是医病,医人的救人使者。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1楼
2018-06-17 15:50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病因
传统中医认为:致病原因有三种,即所谓的“三因学说”,其中内因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不内不外因为: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饥饱劳役等等。
风水病。内在先天五行的缺陷或旺弱不平衡,于外在环境(时间或空间)五行的旺弱作用不起帮补反起毁损情况下而产生的疾病,称为风水病。既然是外在五行作用下而产生的疾病,那么针药是无法起根本性作用而治愈的。(是故古有“习医不学易,终穷是庸医”之说!)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楼
2018-06-17 15:51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08 18:3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ABC笨蛋CSA
不信火神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习医不学易,终穷是庸医,,,中医吧,,庸医多啊,
14楼
2018-06-17 16:03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18-01-02
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越修行磨难越多、阻力越大?实际上,若真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未曾真正开始修行,要么修行中出现偏差。一般来说,修行过程中遇到磨难是很正常的,遇到阻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如果修行了很长时间,不仅自己的生活未见改善,而且还处处遭遇阻碍、事业不顺、家庭不和、亲友不睦、身体上还出现各种状况,那真的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按理来说,修行之后应该越来越顺才正常,如若不顺,要么不得其法,要么不够精进。
修行不是宗教人士的专有名词。自古以来,儒家一直提倡“修齐治平”,而根本在于修身,不修身则难以齐家,不齐家则更谈不上治平,因此,要求我们用修行的方式提升自我。因此,只要跟改善自身状况有关的言行,都可称为修行。从这点来看,偏向宗教的修行只是多了一些宗教哲学智慧来引导修行而已,与每天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在今人看来,一说到修行,总让人退避三舍。很多人的逻辑是,皈依宗教修行就显得很高大上,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大上,好像修行人的灵魂都要更高贵些似的。果真如此吗?
其实未必,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修行都必须落到实处,都与油盐柴米酱醋茶有关,除非直接出家隐退,否则不可能隐去生活的痕迹。这样看来,真正的修行就不能停留在嘴上,更不能将其作为噱头,因为噱头终归是噱头,不能让人真正的高贵起来,皈依了宗教也未必就能成仙成佛,作为红尘中的修行人,脱离了生活的修行,往往没有任何功德。
由此看来,真正的修行就是用宗教的智慧理念引导生活、服务生活、融入生活,最终升华为俗世的楷模,用言语教化有缘,用德行树立榜样,这才是功德无量之事。邱祖西行,是为劝化成吉思汗使中原众生免遭涂炭,这是一种大无畏精神。明末,张献忠攻打渝城,破山禅师为救众生而破肉戒,这也是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后人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精神,如此,修行才能有所成效。
道观寺庙中的出家人已弃绝尘俗,遵守三皈五戒,以严苛戒律规范自己,因此,修的时间越长,则可远离世俗纷争,进而无吉凶祸福之虞。而红尘中修行则不然,无法用寺庙道观那一套戒律要求自己,因而当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必拘泥于形式,修心却是根本。
我有一学佛的朋友,为在家居士,常听她说:她每日早、中、晚各诵经3遍,且行1080次朝拜大礼,早、中、晚课从不间断,每日如此,周末甚至更多。我问她行完这些礼需要花多长时间,她说估计得6个小时左右。然后我问她:那你工作咋办?她说:因为修行的需要,我把工作辞了,专心在家修行。我问:那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她说:原来老公挣钱支持,现在刚离了婚,也就靠同修们捐些功德,不过没关系,吃苦也是一种修行嘛。她挺乐观。
我从未评论过她的修行方式,或许这是她们这一派的修行法门。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见类似的修行人,不可谓不虔诚,只是修行了很长时间以后,妻离子散,六亲不和,人际关系很差,进而被人当成另类。若到如此境地,也许已经偏离了轨道。修行人应该是随和的,因为随和而拥有很多良师益友;修行人当是随缘的,因为虔诚而结很多善缘;修行人当放下,放下那些该放下的,进而不执著于拥有,也不执著于未得;修行人当是慈悲的,因为慈悲可以度化有缘,度化有缘则可积功累德,功德即福报。因此,从俗世的眼光看,修行人的生活应该越过越舒坦,不是为了生活的舒坦而修行,而是认真修行之后才会有舒坦的生活。两者并不矛盾。
因而,若生活中总是遇到坎坷,那必定跟自身修行有关,要么亏了德行,要么漏了福报。而当一个人顺遂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到命数和修行,因为很多人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这句话是道家的,跟修炼有关,姑且不谈,不过很多人将其理解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忽略了一直在苦苦支撑着命运的德行和修养。而德行与修养总是要落到实处的,即需要我们进入生活,可以与世俗同流但绝不合污,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能够如此,既是真正的修行。
说实话,修行不易。又有人说,“地狱门前僧道多”。
修行从来不是闹着玩的,虽然任何时候修行都不算晚。
红尘中修行有其独特的检验方式,即:是否越来越顺。
如果不是,那与其风雨前行,不如暂时停下脚步,好好反观自照,并以人为镜。前进一步很难,但退三步容易。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没有太多时间在原地驻足,而每天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坦然地修,大胆地行。慈悲无量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5楼
2018-06-18 13:25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1楼
2018-06-21 11:59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咳喘、短气的两个经方故事
作者/王三虎
记得大约十五年前左右,我到渭南出诊,亲戚的女婿因为哮喘持续状态住院15天,三次院内会诊解决不了问题,三次抬到救护车上都没有走成,担心到不了西安。在这种情况下,恳请我回去给看病。当时我40岁不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对我也是一个考验。医院的内科主任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考上大学的,我去了以后说:“你是学长应该听你的。”他倒很客气地说:“你的经验丰富、名气大。”
我看了三次会诊的病历,从最初开始按热哮辨用越婢加半夏汤,一直到我去没有改过方子,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病人面色晦暗,大汗淋漓,情绪烦躁,气短不足以息,唇红,舌质红,舌苔花剥,脉弦数。我看了以后说:“热哮是对的,但他是肝火犯肺,那要用黛蛤散,在上气不接下气,几乎阴阳离绝、肾不纳气的情况下不用人参蛤蚧散是不行的,何况他本来就是哮喘,这就是射干麻黄汤证。”我就用黛蛤散、人参蛤蚧散、射干麻黄汤三个方子合用。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用了60g小麦,为什么?养心除烦。在这种濒临死亡的情况下,病人性情非常急躁恐惧,这个小麦确实发挥了作用。
回到西安后,第二天电话就打过来了,吃了药当晚就有效,方子没有变,五天还是七天就出院了。这是个二十七岁的小伙子,家离我老家的村子只有1.5公里,所以为我在附近建立患者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小伙子现在还好好的,以后再没有类似问题。
再有一例,是在前几年,一个亲戚的亲戚找到我家,因为是这种关系,我就让她先说。结果她几乎滔滔不绝说了近两个小时,“……到哪里看不好……到哪里又看不好。”
说完,我问:“你这啥病啊。”她说:“哮喘。”我说:“你说你哮喘,就是哮喘?”她说:“我就是哮喘。”我说:“正因为你说你是哮喘,人家教授就给你开治喘的药,所以治不好。你自己觉得气短,这是短气啊!《金匮要略》上就有胸痹心痛短气病,你这就是短气病,你为什么硬说是哮喘呢?”
说到这里我就知道机会来了,我说:“你把《金匮要略》打开,上面就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实际上,张仲景是上焦肺气不宣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中焦胃气不宣的用橘枳姜汤,她现在这种短气我们很难判定是上焦还是中焦,反正加起来只有五种药,我们就用原方好了,把这两个方子用在一起,五种药,六副。
第二个月她又来了,我说:“怎么样? ”她说:“好了,就吃你那六副药就没事了。”我说:“没事你找我干啥? ”她说:“原来教授给她开的那些进口的止喘药怎么办?”我说:“这是我管的吗,这又不是我让你买的。”这都是开玩笑的话。由于受这个启发,我在柳州,以至到最近,还用同样方法治了不少短气病。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3楼
2018-06-29 13:09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混合着各种药香的小药铺里十分昏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门边,略显无精打采。他的母亲语气焦急:“您方子里的那味药,我找不到,难道不能用没有处理过的生药吗?”大夫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只能用蜜炒制过的麻黄。”
只能用“蜜”炒制过的麻黄?这是为什么?难道蜜麻黄就不再是麻黄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而让它的药性发生变化的,正是炒制这道工序。用中药学的专门术语来说,这道工序叫炮制。
“炮制”在词典的注解是:将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方法有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在这些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辅料:蜜、醋、酒、土、盐、姜等。
古人认为“制药如练兵”,药物分温、凉、寒、热四性,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果用未制之药,就如率未练之兵,一般不能克敌制胜。为此,通过一定的方法炮制,改变药的性质,才能药到病除。
比如,那位大夫坚持要用的蜜麻黄。麻黄是一味发汗的中药,有很好的平喘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发汗能力太强,并不适用于儿童或者体质较虚的病人,所以选择一种温和的辅料对其进行加热炒制,以抑制其过烈的性味就大为必要。现代医学实验证明,麻黄经过蜜炒之后,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损失不大,但是有发汗作用的挥发油却损失了50%。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4楼
2019-05-12 17:43
回复
收起回复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同仁堂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制药人对人命关天的敬畏,也说明了炮制事关重大。
常用中药材中有不少本身就是毒药,如马钱子、乌头、巴豆、天南星、半夏等等。根据一些老中医的经验:这些虽然是毒药,却是一支治疗顽病痼疾的“奇兵”,通俗地说,就是能“以毒攻毒”。不过,毒药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必须经过炮制。
而炮制“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只有炮制适中,才能制造出低毒高效的药物。
在医书中就记载了一则炮制附子的故事(注:附子原本是乌头的子根,有剧毒,需要煮熟、减毒后才可使用)。明末,一家药铺自制了新药丸出售,可病人服后却没有—点效果。时逢名医张景岳造访,店老板就对张景岳说起了此事:“我用的可都是道地好药材,会不会是方子有毛病?”张景岳看罢方子说:“这是古方,没有毛病。不知您的药都是如何炮制的?”
店老板带着张景岳来到店后,张景岳见药工正在煮附子,便问:“这附子煮多长时间?”老板说:“小店炮制药材是慎之又慎,宁可过,绝无不及。附子有毒,水煮可去毒,因此,小店规定要煮到烂熟、将毒去尽为止。”张景岳大笑道:“贵店的药不灵,问题就在于此。附子有毒固然不假,水煮减毒也是千真万确。不过,如果将其完全煮烂至没有一点毒性,那么它的药性也就丧失了。”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5楼
2019-05-12 17:44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08 18:2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杏林园春
遇骗举报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清人王友亮在《双佩斋文集》中记载了一则叶天士的故事。叶天士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医,医术高超,名满天下。他治病颇具巧思,不拘一格。其中,他救治难产妇女,而巧用药引子的故事,堪称杏林佳话。
难产的妇人是叶天士的邻居,病人家里已经请了医生诊治。不过,由于不放心这个医生的医术,病人的丈夫就将药方拿给邻居叶天士看。叶氏看罢,只在药方中加了一片梧桐叶做药引子。于是,病人的丈夫在院子里捡了一枚梧桐叶,放在药里煎熬,然后给妻子服了下去。说也奇怪,不到一刻钟的工夫,百般痛楚的产妇,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孩儿,举家欢喜,向叶天士千恩万谢。
后来有医生听到了这件事,以为梧桐叶是治难产的特效药,纷纷效仿叶天士的做法,凡是遇到难产,都在药里加梧桐叶一片,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医生疑惑地向叶天士请教。叶天士笑笑说道:“我给邻居产妇治病那天,刚好是立秋,所以加了一片梧桐叶。你们不分时令节气,随便添加,当然是不会有效果了。”
一个对中医理论不了解的人,看了以上的故事,肯定会如堕云雾之中。其实,根据中医学说,用药需参考天时,也就是时令节气。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而秋天是万物陨落的季节。梧桐对秋天清萧陨落之气最为敏感,所以,一遇秋令,梧桐最先落叶。在催产药中加一片梧桐叶,就是取它的下落之力,让胎儿尽快地落地。
由此可见,“药引子”很神奇,但并非故弄玄虚。医书上说,“药引子”可以带领药物进入病变部位,起向导作用。也可以让药力更好地发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6楼
2019-05-12 17:44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武大杨某与辅导员录音流出:校方为虎作伥?
2773050
2
盼盼食品打拳,卖货也搞对立营销?
2260956
3
T1坐下!GEN让一追二成功复仇
2020396
4
亏麻了!炉石逆天bug只退宝珠
1487376
5
韩媛coser火速切割代理商
1082770
6
富哥豪掷百万助忍野忍登顶萌战
786775
7
8月7日乐子内容限定
660792
8
照相馆珠玉在前,东极岛还够看吗?
657823
9
复旦吧吧主宣布切割学校平台言论
590414
10
力保?武大允许杨景媛修改论文
575358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