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辞吧 关注:40贴子:909
  • 8回复贴,共1

【 唐宫辞·瑞麟香 】(一期遗留剧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妃:@我的小熊呢🍦
昭媛:@長余_
戚婕妤:@沈宛宓
秦婕妤:@不就声
卫才人:@山月不渡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5-25 13:38回复
    ◤唐宫辞·瑞麟香◥
    瑞麟香:进贡品,香粉呈赤色。芳香幽雅,香气悠久可掩盖其他香粉气味。可用于焚香、制膏涂抹。
    御赐:秦氏/叶氏/卫氏(美人位以上皆有此香粉)
    序:
    永昌十二年元月,新朝。帝设宴与众人同贺新春,宴中有孕两月余的美人戚氏腹痛不止,随即小产。御医诊断,称戚氏体弱,故而小产。
    前言:
    是日,宫婢呈上日常用的绢帕,上有隐隐的香气。戚氏不爱用香,凡近身之物并无熏香。绢帕上的香气虽淡,却尚留余香。宫婢称并无熏过香,戚氏仔细辨别绢帕察觉端倪,这绢帕并非戚氏所用,而是当日设宴偶有孕吐于廊间透气时,杨氏相赠。而后,因绢帕上有熏香仍旧不适便搁置了。回想起小产那日,戚氏先是孕吐而后用了绢帕愈发不止,接着小产,细细想来却有蹊跷。御医请脉,戚氏让御医辨别绢帕有无不妥。因麝香掺于瑞麟香内,香气有所遮掩,一时难以分辨。有医书记载,用墨可辨麝香。而后,御医便以此相试。驱墨移动,绢帕上熏的瑞麟香却有麝香掺于其中。然此法确无人能证真假,故而无证可取。然,戚氏心中却断定为杨氏所为。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5-25 13:44
    回复
      2025-09-30 08:2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幕一:
      再遇杨氏时,戚氏有意敲打。然杨氏却对此茫然,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令戚氏不得不深疑杨氏。而杨氏在戚氏的敲打下拿出瑞麟香辨别,确有麝香掺于其中,大惊失色。连忙去向德妃求救,杨氏一早投靠了德妃。德妃看出杨氏被人利用,加之戚氏起了疑心难免不怀疑到她头上来。便快人一步,稳住杨氏便让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杨氏的瑞麟香是卫氏相赠,那必然与卫氏脱不了干系。德妃买通卫氏身边的宫婢,在卫氏的香盒的里掺入麝香。而后,假意与戚氏说起当日小产之事,加深戚氏疑虑。
      @我的小熊呢🍦 @沈宛宓
      (杨氏架空即可)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5-25 13:49
      回复
        【 婕妤 戚晏晏 仙居殿 积分零 圣眷正浓 】
        蓬莱殿 德妃姬桃夭
        午夜梦回,她总能听到一个婴孩啼哭的声音。想去看看,却模糊不清甚至难辨龙凤。夜色正浓时,阿晏再次被梦惊醒。醒神,起身注目窗柩外遮月的黑夜,恍惚想起前日里为阿晏诊脉的御医。麝香,绢帕,杨氏。原以为是她体弱,没能护住腹中幼子,却不想便是她几番退步还是有人不肯叫她如意。恩宠,若想要拿去便是,可这腹中小儿,是她的骨肉怎叫人不恨不怨。若是她无能就罢了,偏是这一个个笑里藏刀,终究还是没能躲过。
        晨曦微露,因着小产陛下允了她问安礼。算算日子,早是过了小月子的。若不是御医话萦绕耳畔,她自是不喜问安的晨礼,可眼下过了许久,还真是叫人有些念想。
        “ 梳妆 ”
        许是许久不曾使唤婢女为她梳妆换衣,闻及话语愣了一刻这才回神。阿晏不是软性子,只是在大明宫有许多的身不由己,一时的淡漠或许是在掩饰阿晏的本性。梳洗毕,莲步款至蓬莱殿外。传诏而候,春日里的日头大好,有了几分暖意但却在风起时,还是有些许寒意。
        @我的小熊呢🍦
        弧了万年的戏...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5-29 21:15
        回复
          幕二:
          恰逢戚氏身子大安,叶氏来探望无意提及瑞麟香,戚氏假意随口问及杨氏香粉的由来,叶氏称杨氏的香粉是卫氏相赠。戚氏恍惚想起当日有意敲打杨氏时,杨氏茫然无措的模样,原是一石二鸟。于是,来与卫氏交涉,故意称杨氏的绢帕上的瑞麟香有麝香掺入才致自己小产,便是要禀上讨个说法。卫氏大喜过望以为计谋得逞,这边戚氏刚走卫氏便觉不适,而后昏厥小产。原来,卫氏以然怀有身孕,因月份尚浅未被查出。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6-06 15:55
          回复
            幕三:
            卫氏小产太过蹊跷,随即更在焚香炉里的香灰中查出麝香。此事闹出,昭媛前去与皇帝为卫氏讨公道,皇帝恼怒德妃管理后宫不擅,此事便由昭媛去查。戚氏虽不知卫氏小产缘由,但终将恶有恶报,便不再追查前事,于此事退避三舍。然而,就在此时卫氏身边的宫婢意外坠井。因是平日里浣衣打杂的宫婢,无人问津只当是失足坠井。而后,在宫婢的卧房搜出不少麝香香粉,并留书简一封只道是畏罪自尽。昭媛留心暗自让人查了宫婢的身份,虽无不妥但身前却是由德妃分管后宫宫婢时拨下来,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坠井而亡,到有了几分死无对证的意思。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6-06 15:55
            回复
              幕四:
              此事落了尾,戚氏借探望之意来看卫氏,扬言称她罪有应得。使得卫氏心中大惊,更是认定小产是戚氏加以报复。卫氏却因此事了结,不得不隐忍不发。戚氏未曾追查,卫氏小产也不了了之。杨氏却因此留下阴影,只若遇见戚氏便惶恐不安,而后郁郁而终。就在此时,伺候杨氏的宫婢突然冒出来扬言是有人害了杨氏,才使得杨氏日夜难安,郁郁而终。卫氏为恐宫婢抖出先前戚氏小产之事,便暗自命人勒死那宫婢,做成自尽的假象。并留书简一封,拿杨氏的死大做文章。称杨氏之死便是有人封口,只道当日用麝香陷害卫氏的宫婢便是有心人指使逼迫杨氏,事成之后杨氏日夜难安身不由己,便郁郁寡欢而终。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6-06 15:57
              回复
                幕五:
                杨氏之死本无风波,却因其宫婢书简而闹得沸沸扬扬。因宫婢死前攥有一块本为宫妃所有的玉石,像是从发簪取下的物件。帝闻,命德妃与昭媛彻查。势在查出幕后之人,德妃意在细细查问杨氏身边的宫婢,而昭媛却主张搜宫。二者意见不和,颇有分歧,昭媛更指德妃心虚。事过三日。德妃却未宫婢上查出一二,迫不得已只得允了昭媛搜宫的法子。然而,在秦氏所居的珠镜殿的梳妆盒里搜出一支少了玉石的簪子,待将自尽的宫婢攥的玉石拿来对比,竟是丝毫不差。(此处可架空卫氏栽赃)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6-06 15:57
                回复
                  2025-09-30 08:2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幕六:
                  到此,杨氏之死,卫氏小产水落石出。任秦氏几番辩解,皇帝却在看到簪子的那刻起便不再听信她言,直指秦氏歹毒不配为妃。但念在秦氏诞有长宁公主的份上,废了位分,静居珠镜殿。长宁公主送往德妃处与新昌公主为伴。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6-06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