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411,484贴子:27,834,113

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障碍就是心理幼稚。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精神病,后来变成人格障碍,再后来变成神经症,最后变成正常。
不幸的是,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正常人并不正常。也就是说,大多数正常人处于神经症水平,真正正常的人很少。所以,有人说,人是神经症的动物。神经症是人的常态。
2

那么,“真正”正常是什么样的?
行为主义有一条公式:B=P*E。B是行为,P是个性,E是环境。意思是说,行为是个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相同的环境中,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不同的,这是个性的作用;同时,每个人的表现都有共同之处,这是环境的作用。有时候个性的作用比较大,有时候环境的作用比较大。一个人如果个性很强,就会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果个性较弱,就会与群体趋同。在非常确定的环境中,人们的表现会趋于一致,而在模棱两可的环境中,表现就会五花八门。
3

一个人心理健康不健康,有许多标准,其中一条是社会适应:符合社会的需要,顺从环境的变化,与环境协调一致。意思就是由环境来决定。一个人如果不由环境决定,太有个性,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与环境脱节,及至脱离现实,就是心理障碍。
精神病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与环境明显脱节,歪曲现实,出现幻觉和妄想。其次是人格障碍,虽然没有幻觉和妄想,但与环境格格不入,表现明显与众不同,非常怪异。神经症是最轻的心理障碍,仍然活在自己的观念里,不能完全顺应环境。
如果把心理比作一个圆,那么圆外就是环境。圆周代表个性和环境的作用点。一个人如果处在圆周上,他就是正常的;如果处在圆周内,就是不正常的,离圆心越近,离圆周越远,越不正常。
精神分析有一个假设,从内到外等于从小到大。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圆心,后来慢慢长大,圆也越来越大。最早的经验被埋藏在中心,后来的经验覆盖在外层。所以,活在圆周内就是活在过去。
4

过去的经验在内心留下“情结”,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显露出来的。埋得越深,越不容易显露。但是,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其影响方式就是“强迫性重复”。这是因为,情结是固定不变的,是一种模式,它的每一次显露都是一种重复。
当情结显露出来时,行为就会偏离环境的要求,偏离太大就是心理障碍。这种偏离也叫“个性”。这意味着个性就是心理障碍。
人都是有个性的,因为是人都有情结或模式,除非他是**,或洛克所说的“白板”,没有任何经验。
按这样推理,真正正常的人是没有个性的。只有没有个性的人才会完全顺应环境。这样的人完全活在当下,随机应变,随波逐流,与环境高度协调。这样的人八面玲珑,在环境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佛教也主张无我,认为人本来就是无我的,我是幻相,应该破除我执,回归无我的状态。一个人如果无我了,就可以无欲无求,无牵无挂,无怨无悔。而且,在佛看来,凡人是不正常的,因为凡人执迷不悟,有我执。
换句话说,佛的境界就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同样,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或不为而为,也是这种境界。儒家所说的克己复礼、非礼勿视,虽然境界低了一些,也是压抑个性,顺从环境。现代灵修也主张舍弃小我,融入大我。
这样的人会让人很舒服,也会让人很不舒服。让人舒服的是他一切顺着你,绝对不会妨碍你。让人不舒服的是他太圆滑,没有自我,很难琢磨。另外,他的游刃有余和左右逢源也会遭人羡慕嫉妒恨。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向往这样的正常,而宁可不那么正常,宁可有一点点神经症,有一点点个性。
当大多数人都是神经症时,正常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5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是精神病,两岁的时候进入边缘状态(人格障碍),三到六岁是神经症,六岁以后就正常了,显然太理想化了。自我心理学认为,刚出生的时候是精神病,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人格障碍,青春期是神经症,成年期就正常了,也太理想化。事实是,只有到了老年期,才正常起来。孔子也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也只有少数人步入正常,而大多数人变成了老年痴呆,永远没有机会正常。
有人说,咨询师不能太正常,太正常的人不适合当咨询师,稍微有点神经症最好。太正常了就没有烦恼,也就无法理解别人的烦恼,觉得别人无病呻吟。即使他想帮助别人,他的方法往往也是不切实际的,多半属于大道理,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认为别人的烦恼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存在即合理”、命中注定,不必烦恼,应该自我接纳,不需要咨询师出手相救。
同理,佛一般不度人,因为在佛的眼里众生平等。即使度人,也只是现身说法,让人自度。度人的工作主要由菩萨负责。菩萨就是达到了佛的境界但不愿意成佛的人,他还是人,所以能够理解凡人的苦恼,从凡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适合凡人的方法去度人。
文章信息
编辑:qiaoyabing
作者:黄国胜
文章来源:“人格面具”,“蒙正心理”获授权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


1楼2018-03-18 15:33回复
    说得正确。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18 20:18
    回复
      2025-08-13 20:3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河南4楼2018-03-18 21:13
      回复
        这篇文章说的有一定道理,唯一不爽的是前面说的好好的怎么后面就和佛扯上联系了呢


        5楼2018-03-18 21:20
        回复
          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或多重人格 赞同的回复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19 19:16
          回复
            思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3-22 09:31
            收起回复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常常


              18楼2018-03-22 11:30
              收起回复
                学习详细信息详细信息


                19楼2018-03-22 11:31
                回复
                  2025-08-13 20:31: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文中提到,无我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如同洛克所说的白板,婴儿一出生无经验,属于白板,也就是无我,属于真正的心理健康,后来的客体关系和自我心理学把婴儿又定义为精神病,是不是有点冲突


                  IP属地:浙江20楼2018-03-24 12:12
                  收起回复
                    赞一个


                    21楼2018-03-24 19:22
                    回复
                      感觉自己很难适应新环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8-03-25 09: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