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保存】----------------
所有的疫苗都应妥善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远离儿童,置于低温,冰箱最好加锁,随时监测冰箱的温度,避免阳光直射及温度波动。有一些油佐剂疫苗特别黏稠,使用前应稍微回温到20-25℃左右,以利于通针,同时避免对仔猪的温度刺激。
1、疫苗回温
(1)、减少冷刺激:灭活疫苗2-8℃保存,疫苗温度与动物正常体温温差比较大(30℃),不回温容易给免疫动物增加冷刺激;
(2)、使用方便、剂量均匀:一定温度范围内,油苗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积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不回温疫苗免疫注射剂量不均匀,疫苗通针性差。
2、回温的方法
(1)、手握法,适用于少量疫苗:灭活疫苗(液态疫苗)、稀释液取出后,手握3分钟,即可回温至23℃。冻干疫苗需手握5分钟。
(2)、恒温水浴法,适用于批量回温:将水浴锅调温至35℃,然后把疫苗放在里面,一般5分钟即可。也可以用免费苗做实验,打开盖子,插上温度计,观察温度达到25℃需要的时间。没有这高大上的水浴锅又咋办?可以用凉水、热水混合至35℃,将疫苗放进去5分钟即可。
(3)、自然回温法:将疫苗放置室温,自然升高温度。受环境温度、疫苗装量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越高,回温越快;疫苗装量越大,回温越慢;不同佐剂、不同品种疫苗回温时间差异不大;
环境35℃:100ml疫苗需要60分钟;
环境35℃:20ml疫苗需要30分钟;
环境20℃:100ml疫苗需要120分钟;
环境20℃:20ml疫苗需要60分钟。
任何疫苗一年四季都回温,并且要摇匀。
-----------------【二、注射器】-----------------
免疫前必须对注射器进行仔细检查,如刻度是否准确、是否漏液、能否卡紧针头等,免疫注射器建议与治疗用注射器进行区分,最好使用新的注射器来免疫。但是要注意有些油佐剂疫苗会与硅胶发生反应,影响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此时应选用无硅胶活塞的注射器。每批次疫苗注射间隔应清洗、消毒、干燥,注射器内不能残留水分、乙醇或其他消毒剂,特别是用于活苗的注射时。

------------------【三、针头】-------------------
应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以及注射方式选择合适的针头,在可能的前提下针孔尽量小一些,针头应消毒并且锋利。每注射一头应当换一个针头。针头给动物接种后绝对不能再用于抽取疫苗,这将污染疫苗;如果疫苗包装量较大,可用一根专用清洁针头吸取疫苗,而用不同的针头给猪接种。
----------【四、环境卫生与猪群健康】---------
疫苗注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在明显受粪便或泥浆污染的部位注苗。疫苗只能接种于健康猪群,给发病猪接种疫苗不仅浪费,而且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给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接种疫苗会导致副作用甚至发病。
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最好不要接种疫苗,此时猪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干扰机体对疫苗的反应。如果接种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不会干扰免疫应答,但在接种活的细菌性疫苗前后各3天不要应用抗菌药。如果猪群发病需要治疗,可等其康复后再接种。
----------------【五、联合注射】----------------
现在有许多联苗可以一针注射预防多种疾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猪场应用疫苗种类较多,在某段时间内需接种多个不同的疫苗,但通常不要同时接种多个疫苗,如果试验证实某些疫苗可在猪的不同部位同时注射,方可采用联合注射,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多次保定对猪的应激,不可将两种疫苗混合注射。另外,即使不是混合注射疫苗也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不同的疫苗。
----------------【六、免疫剂量】----------------
疫苗瓶标签上的注射剂量是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并经注册的有效剂量,通常是1头份,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增加剂量并不一定会加强免疫效力,有可能会引起副作用,而且造成浪费,猪场常犯此类错误,任意加大注射剂量。当然如果疫苗质量欠佳则另当别论,而注射剂量不足则由于免疫刺激不够而影响免疫水平。
------------【七、疫苗的反复使用】------------
所有开封及使用过的疫苗剩余部分都应废弃并无害化处理,因为疫苗一旦使用后,可能会受到细菌或其他病原污染;真空破坏后瓶中空气增加,导致疫苗抗原和佐剂发生氧化:而疫苗在室温和低温间反复循环也容易导致抗原失活;活苗重新溶解后将很快失活,通常不超过3小时。使用过的疫苗瓶和一次性注射器都应及时清理弃除,并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疫苗副反应】--------------
通常所有合法注册的疫苗用于健康动物接种都应该是安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天气、应激、注射器、潜在感染等因素会导致疫苗注射后动物出现精神沉郁甚至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尤其是油佐剂疫苗,或者注射部位局部污染导致感染),严重的甚至引起母猪流产、休克。此时应准备抗过敏药物及时治疗,并采取措施减少应激。
所有的疫苗都应妥善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远离儿童,置于低温,冰箱最好加锁,随时监测冰箱的温度,避免阳光直射及温度波动。有一些油佐剂疫苗特别黏稠,使用前应稍微回温到20-25℃左右,以利于通针,同时避免对仔猪的温度刺激。
1、疫苗回温
(1)、减少冷刺激:灭活疫苗2-8℃保存,疫苗温度与动物正常体温温差比较大(30℃),不回温容易给免疫动物增加冷刺激;
(2)、使用方便、剂量均匀:一定温度范围内,油苗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积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不回温疫苗免疫注射剂量不均匀,疫苗通针性差。
2、回温的方法
(1)、手握法,适用于少量疫苗:灭活疫苗(液态疫苗)、稀释液取出后,手握3分钟,即可回温至23℃。冻干疫苗需手握5分钟。
(2)、恒温水浴法,适用于批量回温:将水浴锅调温至35℃,然后把疫苗放在里面,一般5分钟即可。也可以用免费苗做实验,打开盖子,插上温度计,观察温度达到25℃需要的时间。没有这高大上的水浴锅又咋办?可以用凉水、热水混合至35℃,将疫苗放进去5分钟即可。
(3)、自然回温法:将疫苗放置室温,自然升高温度。受环境温度、疫苗装量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越高,回温越快;疫苗装量越大,回温越慢;不同佐剂、不同品种疫苗回温时间差异不大;
环境35℃:100ml疫苗需要60分钟;
环境35℃:20ml疫苗需要30分钟;
环境20℃:100ml疫苗需要120分钟;
环境20℃:20ml疫苗需要60分钟。
任何疫苗一年四季都回温,并且要摇匀。
-----------------【二、注射器】-----------------
免疫前必须对注射器进行仔细检查,如刻度是否准确、是否漏液、能否卡紧针头等,免疫注射器建议与治疗用注射器进行区分,最好使用新的注射器来免疫。但是要注意有些油佐剂疫苗会与硅胶发生反应,影响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此时应选用无硅胶活塞的注射器。每批次疫苗注射间隔应清洗、消毒、干燥,注射器内不能残留水分、乙醇或其他消毒剂,特别是用于活苗的注射时。

------------------【三、针头】-------------------
应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以及注射方式选择合适的针头,在可能的前提下针孔尽量小一些,针头应消毒并且锋利。每注射一头应当换一个针头。针头给动物接种后绝对不能再用于抽取疫苗,这将污染疫苗;如果疫苗包装量较大,可用一根专用清洁针头吸取疫苗,而用不同的针头给猪接种。
----------【四、环境卫生与猪群健康】---------
疫苗注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在明显受粪便或泥浆污染的部位注苗。疫苗只能接种于健康猪群,给发病猪接种疫苗不仅浪费,而且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给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接种疫苗会导致副作用甚至发病。
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最好不要接种疫苗,此时猪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干扰机体对疫苗的反应。如果接种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不会干扰免疫应答,但在接种活的细菌性疫苗前后各3天不要应用抗菌药。如果猪群发病需要治疗,可等其康复后再接种。
----------------【五、联合注射】----------------
现在有许多联苗可以一针注射预防多种疾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猪场应用疫苗种类较多,在某段时间内需接种多个不同的疫苗,但通常不要同时接种多个疫苗,如果试验证实某些疫苗可在猪的不同部位同时注射,方可采用联合注射,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多次保定对猪的应激,不可将两种疫苗混合注射。另外,即使不是混合注射疫苗也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不同的疫苗。
----------------【六、免疫剂量】----------------
疫苗瓶标签上的注射剂量是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并经注册的有效剂量,通常是1头份,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增加剂量并不一定会加强免疫效力,有可能会引起副作用,而且造成浪费,猪场常犯此类错误,任意加大注射剂量。当然如果疫苗质量欠佳则另当别论,而注射剂量不足则由于免疫刺激不够而影响免疫水平。
------------【七、疫苗的反复使用】------------
所有开封及使用过的疫苗剩余部分都应废弃并无害化处理,因为疫苗一旦使用后,可能会受到细菌或其他病原污染;真空破坏后瓶中空气增加,导致疫苗抗原和佐剂发生氧化:而疫苗在室温和低温间反复循环也容易导致抗原失活;活苗重新溶解后将很快失活,通常不超过3小时。使用过的疫苗瓶和一次性注射器都应及时清理弃除,并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疫苗副反应】--------------
通常所有合法注册的疫苗用于健康动物接种都应该是安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天气、应激、注射器、潜在感染等因素会导致疫苗注射后动物出现精神沉郁甚至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尤其是油佐剂疫苗,或者注射部位局部污染导致感染),严重的甚至引起母猪流产、休克。此时应准备抗过敏药物及时治疗,并采取措施减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