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漏签0天
周口二高吧 关注:6,435贴子:488,22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周口二高吧
>0< 加载中...

余秋雨:中华文化长期缺失的是精神境界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天堂—地址不详
  • 95%兯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先生写序
 
余秋雨
 
文人交友,颇为不易。从字面上看,“诗友”、“文友”都是彼此风雅的互证,其实在风雅互证的背后常常还有嫉妒的互证。因此,不少历尽人生甘苦的文化老人总会轻声告诉弟子:更可信托的倒很可能是“屠沽之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酒肉朋友”了。这种遗言,其实是道尽了文人的孤独。
 
文人之间当然也会产生很深的友情,那很可能是出现了某种精神激荡。当然,如果要在精神激荡和文化行为上同时合拍,那就太罕见了。中国古代留下的“高山流水”的佳话,正说明这种合拍以人亡琴毁为代价,极难重复又极难仿效。
 
我和田青先生相识不久,彼此还不敢侈谈友情。但是,他确实是在文化行为方式上让我眼睛一亮,惊讶这位陌生的黑衣男子怎么在不少重大问题上与我想到一起去了。
 
我想,即使能局部地成为文化知音,也是出于一个共同的基础理念,那就是:中华文化每次都在歌舞升平的浅薄热闹中遇到最致命的泥潭,现在有可能再一次出现这种情景,哪儿都在兴高采烈地谈文化却谁也不知道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途径去守护。因此,只能让文化成为一种苦涩的焦虑和行动。
 
很多年前,我正是出于对这种情景的惊觉,才辞职远行,去寂寞地寻找一个个废墟,并写成非学术的文章告诉尽可能多的同胞。但是,那些文章带来的却是新的热闹,我写到的废墟几乎都一一成了旅游热点和电视剧题材热点,甚至连我自己也成了奇形怪状的热点。难道这就是我要守护的一切吗?我只能继续远行,并一再通过多种途径提醒同胞:中华文化长期缺失的是精神境界,正在缺失的是质朴生态。遗憾的是,连我的学生也觉得这种声音过于高远了,大家都沉醉在吟诗作画、说古道今、咬文嚼字、附庸风雅的所谓“高雅文化”之中,不愿再听别的声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天夜晚我见到了在佛光山梵呗演出前现身讲话的黑衣男子,田青先生,他当时的身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的研究者。他那天讲了什么,我忘了,但我记得当时听了很舒服。佛教和其他优秀宗教的再度弘扬,正是有效弥补精神境界缺失的重要途径,可惜当代的香火礼拜间回荡着太多的私利索求,只能请出佛教音乐来重新清洁。其实佛教音乐在今天中国不仅是精神的需要,也是审美的需要,中国艺术由于远离宗教也常常远离了艺术的至高目标。在这件综合性的大事上,星云大师功绩卓著。田青先生及时地站到这件大事的近侧并实际参与,令人一喜。他不是用佛教话语而是用当代中国通用的文化话语来介绍佛教与梵呗,表达了高层知识分子对于佛教和民众的多方诚恳。
 
再见到田青先生是在中央电视台歌手大奖赛的评委席上。他和其他评委对原生态歌手的支持和呼吁终于获得了全国多数观众的首肯。这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气氛中极不容易,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无远弗届的城市化、全球化过程已使很多人无视原生态文化的存在,更无视它的价值。让人们从无视变成有视,再变成重现,就要撕破一层层阻挡他们视线的壁障,挑战一组组建造这种壁障的专家学者,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原生态文化体现了文化自然生长的尊严,体现了文化与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关系,是其他一切文化的根脉所在、基因所存,在今天它更以粗陋的形态维系着创造的原始性、生动性和无限性。对原生态文化的无知可以原谅,而如果看到了它而又拒绝它,则是忘本。今天,排场文化、虚假文化、装饰文化、模式文化、套话文化的肆虐人所共见,因此,呼唤原生态文化,更成了一种把文化拔离华丽泥潭的苦行。投身这一事业的人已越来越多,田青先生显然是其间的一个重要成员。如果说,置身于佛教音乐中的田青是一位安静的居士,那么,站在原生态文化这一边的田青则是一位激昂的斗士。



  • 天堂—地址不详
  • 95%兯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田青先生在佛教音乐和原生态文化上的表现,使人们明白了他作为领头人之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事业的宗旨。说实话,在这处处说文化又处处说不清文化的年月,“文化遗产”这几个字也常常成为一种廉价标签到处张贴而包裹了大量的虚假、夸大、排他和张狂。很多曾经严重毁坏大量文化遗迹的地方现在抓住一点儿陈年话题就断言为“历史之最”或“中国第一”,结果把伤痕斑斑的历史变成了气泡累累。真正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安静的自在,它是有关我们祖先真实生活方式的证据,也许体现了彼时彼地的某种集体精神价值。也许没有太多体现,但一定未受现代污染,更未受现代概念的牵引和改造,因此也必然与目前很多刻意播扬的“国学热”、“国粹热”南辕北辙。
 
我们已经习惯于对于文化遗产进行“糟粕”和“精华”的两分法切割的思维,其实,一旦切割就是对遗产动了现代手脚。过去很多人曾经无知地去切割自认为“糟粕”的部分,把衰老的肌体切割得经断脉碎;现在又有很多人强行把衰老的肌体丰胸植皮、镀金抹彩,打扮成代表历史灵魂的“精华”形象,同样都是摧残。我曾在香港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中花费很大篇幅批评各地官员和文人对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扩体”,乍一看与田青先生的保护主张有所不同,其实倒是殊途同归。
 
年长一点的人都还记得,在“七亿人民都是哲学家”的时代,很难有真正的哲学;在“八亿人民都是批评家”的时代,很难有真正的批评。那么今天,当大家开口闭口都在谈文化的时候,文化学者也就遇到了真正的困难。有的坚持会被嘲笑,有的坚持会被围攻,有的坚持会被群殴,而嘲笑者、围攻者和群殴者都会宣称比你更懂文化。民众和媒体也更容易相信他们,因为他们运用的是人们早已习惯了的观念,而且人多势众,可以互证互信。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文化学者总是孤独的。
 
田青先生向往着孤岛,不带书,不带音乐,至多带一部《金刚经》。这种心情我最能理解,我的读者都知道。但是,一种冥冥中的呼唤又会使我们一次次离开孤岛来到世间,呼喊一阵,忙碌一阵,再回去。
 
看来田青先生回孤岛的时间不会太多了,因为他已被任命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的主任。这个职位有多大,我不清楚,但头衔中既有一个“中国”又有一个“国家”,可见责任重大又非常繁忙。我的朋友余光中先生曾幽默地说过:“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我说他幽默,是因为他在故意极而言之。但毫无疑问,文化创造的重要部分,确实与宁静和孤独相关。我这个人看似有点热闹,例如也会到中央电视台的评委席上坐一阵,在凤凰卫视的山洞老柱间说点话,但往来无迹,出入无痕,杜门谢客,无敌无恨,坚持不读报纸不上网,不配手机不争论,为自己营造了一座心灵孤岛。但愿在出岛和入岛的海途上,还能遇到田青先生。
 
                                                      丙戌年秋日于京城



2025-08-01 10:25: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栤靑oO
  • 75%兯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晕一个
 再晕一个
 完成,


  • 天堂—地址不详
  • 95%兯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杂啦 ??????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周口二高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