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9日漏签0天
河南科技学院吧 关注:240,930贴子:7,591,53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河南科技学院吧
>0< 加载中...

入学前你必须知道的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那谁家的二狗
  • 踏足新乡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1]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面积2478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269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设19个教学学院,60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各类在校生49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50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2]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6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14人,“双聘院士”和中原学者7人,省、校级特聘教授24人,教授135人,副教授468人,博士35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46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盖钧镒、成卓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陈焕春、喻树迅、吴孔明、陈宗懋、程顺和等7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院系专业
学校设19个教学学院,6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职教师资专业建设点专业和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2个。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办学成果
2001年至2013年,学校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河南省教改项目50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为全国首创模式,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9] (“四双工程”即教学计划突出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双技能训练,学生和师资培养要求教师型和技师型双师型素质,实习场地采取校内外教育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双基地建设,学生考核实行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与美国布瑞纳大学、韩国江原大学、荷兰农业学生交换及学习访问基金会等开展了合作办学,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图书馆
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与学校同期创办于1949年;东区新图书馆大楼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面积达
3.2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了以农、工、管理为主体,涵盖人文、教育、经济、法律、艺术等多学科,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互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馆藏体系。
图书馆设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情报部、技术部、信息素质教育教研室和办公室,负责文献的采购、分编、流通阅览、情报开发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等,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拥有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学科平台18个。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7] ,全国唯一小麦根系走廊
科研成果
2008年至2013年9月,学校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04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31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3年在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3项,在研经费6200万元。王清连教授主持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7]
茹振刚教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2005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被农业部推介为黄淮麦区主导品种,2010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6-17] ,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截至2013年8月,“矮抗58”全国累计收获面积2.3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矮抗58”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的特大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9月,学校图书馆中外文藏书总量213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15万册,电子图书98万种,报刊1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9个。
学校校训
校训:崇德尚能,知行合一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就
是崇尚和发扬高尚的道德品质,指学校希望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亦体现了学校“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尚能”,即重视能力培养和提高,要求教职工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19]
“知行合一”,语出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意在要求全校师生既要追求新知、努力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4]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河南科技学院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