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吧 关注:4,686,588贴子:100,677,593

【搬文】《夫夫孩子热炕头》by 初吻江湖 (穿越古代种田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案:
于良吉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家有孩有存款,在他前世的有生之年里没能实现,但是一个意外,他却是过上了夫夫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PS: 古代种田文,家里长短,


1楼2017-04-21 13:21回复
    001初来乍到
    宁静古朴的东北山村,在大公鸡的叫声中,拉开了一天的序幕,袅袅的炊烟升起,又慢慢的四散,各家各户都开始做早饭了。
    于良吉蹲在自家门口,傻傻的看着晨曦中的村落,表情有点呆,眼睛有点直。
    “老于家这是怎么了?”
    “听说于秀才考完回来就病了,醒了之后,他就这样了。”
    “可怜见的!”
    “唉。”
    几个路过的人,看到于良吉的样子,都纷纷摇头,唉声叹气的离开了,回家嘱咐婆娘,给老于家送点吃的过去,不拘是什么,总不能让人饿死啊!
    “于秀才!于秀才!”一个胖大婶,端着两个大碗,用脚踹了踹门,嗓门大的于良吉想装听不见都不行。
    “来了!”于良吉起身,稍微有点眩晕,缓了缓,慢慢的走过去,打开了那道门扉。
    “这个是给娃子的,这个是给你的,赶紧拿回去吃点,你这病才好,可不能再不吃饭了。”胖大婶没将东西交给于良吉,自己闪身进了院子。
    于良吉跟在身后,屋子里的是关着的,于良吉赶紧给开门,放自己和胖大婶进来。


    3楼2017-04-21 13:22
    回复
      2025-09-22 14:25: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一间半土胚房子,半间里头的炕上,一个五岁多的娃娃正在睡觉,小小的个头,有点点婴儿肥,但是并不多。
      “乔大娘,谢谢你。”他是真心道谢的,自从他醒过来,见到的就是乔大娘,可能有点雏鸟情节,举目无亲的于良吉,对乔大娘特别依赖。
      “谢啥,当年我遇难的时候,还是你娘救得我呢!”乔大娘将孩子轻轻的唤醒,给擦了脸和手,又给换了衣服,孩子身体不太结实,生下来又没有娘,吃的奶都是隔壁杨大嫂的,杨大嫂就是乔大娘的大儿媳妇。
      “乔姥姥。”孩子软软糯糯的喊了一声,又看向于良吉,弱弱的叫了一声:“小叔。”
      “乖啊!”这么小的孩子,于良吉都不知道怎么跟他打交道,这几天都没敢跟他多说话,更不敢碰触,生怕一个不小心,给弄伤了啥的。
      “来,吃饭饭了啊!”乔大娘抱着孩子,拿了碗过来,碗里是玉米糊糊,只不过打了一个鸡蛋在里面,看样子很补,是专门给孩子吃的。
      于良吉的碗里,是一块玉米面饼子,一些丝瓜咸菜,不见一点油腥。
      不过这里只有这种早饭了,于良吉勉强吃了进去,想去洗碗,被乔大娘拦住了:“这哪里是你们爷们干的活?给我就行了!”
      还拿了两件脏衣服:“我给你洗了,中午过来看看你!”
      “乔大娘,谢谢你。”除了道谢,于良吉也没别的话可说,更不敢随便开口。
      “你这孩子,就是读书好,客气啥!”乔大娘带着碗和衣服走了。
      于良吉关上了门,炕上的孩子乖巧的看着他。
      “可有不舒服的地方?”这孩子,也是个可怜的。
      “没有,小叔。”孩子摇头,软软的稚童声音,让听到的人心都跟着软了。
      “等一会太阳上来了,咱们出去晒晒太阳。”于良吉给孩子将衣襟拉了拉。


      4楼2017-04-21 13:22
      回复
        “嗯!”乖巧听话的点头,一点都没有任性,更没有哭闹。
        于良吉一看他这样,更有点舍不得了。
        他只是回家的路上,打了个盹儿,醒来就成了这个陌生村落的于秀才!
        没错!
        在穿越成了筛子的时候,他赶时髦了一把,也穿越了!
        只是别人穿越,都是孤儿,再不就是无牵无挂,他呢?
        他老爸是教授,老妈是院长,老哥是律师,嫂子是医师,还有一对龙凤胎的小侄子小侄女,家庭不要更幸福!
        再说亲戚,他亲叔叔是校长,亲婶子是厂长,亲堂弟是总经理,他们家也不缺钱,亲戚更没极品,这世界上,几乎没有比他更幸福的人了。
        他们家感情一向都很好,叔叔更是跟他们亲如一家,婶子忙的时候,连堂弟都是上他们家吃饭的,亲情不要太足!
        而他本人则是喜欢农业,当初报考的就是农业大学,让亲戚们都跌碎了眼镜,最后还是堂弟支持他,只说这是兴趣爱好,强扭的瓜不甜等等,加上老哥的神助攻,俩人帮着他才顺利过关。
        还差一个月,实习期就要过去了,他就要毕业了,结果就这么穿越了!
        找谁说理去?
        再说他穿到的这个人身上,名字虽然还叫于良吉,可跟他的人生差太多!
        他过来得时候,也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就跟看电影一样,看到了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的一生经历。
        于家所在的地方,是一处两面环山一面靠水的地界,只有一条路通向外面,村子里有十八家姓氏,又都是逃难或者流民组成的村落,这里也叫“十八里铺”。
        别的村子,都是什么李家村、王家村、张家村,居住的都是一族的族人,只有他们这里,因为是十八家组成的村落,是个杂姓人聚居的地方,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是垫底的存在,不过因为他们比较团结,地理位置又偏僻,那些年也没几次和别的村子起冲突,后来一直到四年前,于家的于良吉考中了秀才,这才在所有的村子面前抬头挺胸,这十里八村的,就老于家一个秀才,整个县城也才有几个秀才?


        5楼2017-04-21 13:23
        回复
          原来张家村的那位老举人,早已经去世了。
          再说于良吉,家里也是逃难过来的,老家在哪里,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因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十八里铺的人,从他们祖爷爷那一代,他们就安置在这里了。因为祖父母都是生病去世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上不去,从小日子过得苦,后来因为爹娘能干,渐渐地,日子好过了,他跟哥哥也长到了七八岁,父母就将他和大哥送去了张家村的学堂,因为十八里铺人太少,孩子更少,是没有学堂的。
          不过于家大哥没读书的天分,认完了字他就死活不乐意去了。
          只有原主,读书认真刻苦,被学堂里的先生重点培养了起来,这一读就是好几年。
          六年前,哥哥娶了嫂子,一家五口日子过的不错,五年前,嫂子生了侄子,结果却难产而亡!
          二老经受不住打击,从此,也病了,四年前,原主考中了秀才,喜讯传回来的那天,二老含笑而终。
          于秀才还没高兴有了功名,就失去了父母,和哥哥俩人悲痛欲绝的埋葬了双亲,只剩下自己和哥哥还有个小侄子相依为命。
          守了三年孝,出了孝期,哥哥就想着赚点钱,给弟弟做盘缠,继续科举!
          中了秀才,他们家就有了底气,别说他们家了,整个村子都有了底气。
          一年前,原主恢复了读书的日子,家里全靠哥哥一个人操持,幸好左邻右舍都会搭把手,支持原主科举的行动,这才让哥俩勉强把日子过下来。
          原主去考举人,不知道过没过,就回了家,因为哥哥也去世了!
          死因是暴毙,其实以于良吉的看法,可能是突发心脏病,或者是脑溢血,都是干活累的。
          对方为了让弟弟能安心科举,能省则省,攒了不少钱舍不得花,工作量又不断的加大,于家有十亩地,都是自家种植自家收,因为秀才名下有二十亩地是免税的,除了自家的十亩地,外头还有一个张家村张老六家的十亩地,也挂在秀才名下,反正免税嘛,每年给于家一点粮食,反正比交税要少就是了。
          这个张家村张老六家,就是原主嫂子的娘家。
          虽然后来闺女死了,可留下了儿子,他们的关系一直都没断,对女儿留下来唯一的外孙子,老张家不知道多心疼。
          孩子小时候没奶水,就只能喝隔壁杨大嫂的,为此,老张家没少送鸡蛋、小母鸡等补奶水的东西给杨大嫂。
          就怕外孙饿到。
          也算是沾了原主嫂子的光,因为免税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待遇,张家村张老六家,很是风光了一把。
          原主所在的朝代,于良吉同样没听过,叫蒙朝!


          6楼2017-04-21 13:23
          回复
            002十八里铺
            这里给于良吉的印象,有点像他那个时候的五六十年代,虽然家家都是蜡烛照明,可是有了玻璃,家里并不黑漆漆;朝廷鼓励农耕,更鼓励商业,而十八里铺所在的地方,是东北!
            幸好于良吉也算是北方人,不然换个南方人穿过来,光是冻就能冻死他。
            现在是深秋时节,因为乡试,也就是秋闱刚过,原主考完了试出来,就接到了哥哥去世的消息,连发榜都没等,直接打道回府,奔丧了。
            可能是伤心过度,也可能是考试太费体力心力脑力,原主安葬完了哥哥,自己也病倒了,高烧都说胡话了,大夫是村子里的赤脚大夫,以前跟着药堂的老大夫学过三五年,小病能治,大病就不行了。
            不过十八里铺穷,再加上考试和安葬,于家已经没多少家底了,十八里铺的人凑了凑钱,好大夫请不起,只能请了这个大夫过来三趟,给开了不少药,能熬过就活,熬不过就只能预备后事了。
            等于良吉再次醒过来,就变成了穿越过来的于良吉。
            同名同姓不同命。
            这就是于良吉的真实写照。
            “唉!”叹了口气,于良吉给自己和孩子裹上厚实的衣服,在朝阳的地方放了张椅子,坐在上面看风景。
            十八里铺是在东北,现在已经秋天了,原主的哥哥是收拾完秋去的,家里的活计基本上不用他,除了睡觉他能做之外,连饭都是左邻右舍的人帮忙做好端来的,今天是乔大娘,昨天是杨大嫂子,前天在原主的记忆里,是隔壁的张二婶子。
            十八里铺别看姓氏多,人真心不多,只有少少的二十八户人家,就有十八个姓氏。
            虽然朝廷并不重税盘剥,但是能不分家,大家还是不分家,这样可以少交点税。


            8楼2017-04-21 13:23
            回复
              他们这地方,穷得很,一般来的人都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外人,出去赶集还要去张家村,因为那里有公立的学堂,人也多点儿。
              这里赶集的时间,是初一和十五,跟庙会同时举行,热闹些。
              当然,这里的庙会不单单是有佛寺,还有道观,拜那位同是穿越的前辈所赐,朝廷对佛寺和道观管理严格,决不允许偷偷剃度,且道观和佛寺的税也要照常交。
              十八里铺这里既没有道观也没有佛寺,有的只是两座大山,一条大河,还有一条通向外面的山路。
              于良吉很想高歌一句:我的家在东北!
              “于秀才,在家吗?”门口,驶来一辆小毛驴车,赶车的孙老头,抻着脖子喊。
              “在!”于良吉抱着小侄子站了起来应了一声,顺便快走两步打开了门:“孙大爷,我在的!”
              孙大爷家是村子里唯一做豆腐的人家,家里有两头小毛驴,和一个大磨盘,长年累月做豆腐,在村子里卖的少,多半是去别的村子卖。
              “来,这是你大娘给你灌的豆浆,里头我放了点糖,你跟娃子喝点补一补!”孙大爷递过来一个带着盖子的大陶罐。
              “这怎么好麻烦您呢!”豆浆虽然不值钱,可在这里也是一文钱一罐子。
              “麻烦啥麻烦,你这孩子就是客气!”孙大爷将东西递给了于良吉,直接扬起了鞭子:“我先走了,赶着去卖豆腐,你好好养着啊!”
              “哎!”于良吉抱着小侄子和大陶罐子,目送孙大爷赶着滴水的小毛驴车离开。


              9楼2017-04-21 13:24
              回复
                003决定留下
                送走了孙大爷,于良吉关上了门,他们家别看外表穷,实际上,原主的哥哥给他攒了一大笔钱,用来给他赶考用的,再困难的时候,宁愿吃窝头就咸菜,顿顿喝大碴粥,也不动那笔钱,那是整整三百两银子,用来给原主赶考的费用。
                这笔钱是家里早早就备下来的,给原主上京的路费。
                于良吉考虑的就是这笔钱的问题。
                他不是原主,没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想,非要科举,当官做宰,出人头地。
                朝廷文武科举都十分盛行,穿越前辈做的很好,富国强兵,富民强国,原主又又有个秀才功名,等于多了一道护身符,起码见官不跪,免除赋税,徭役。
                他就算什么都不做,安安稳稳的种一辈子的地,也能活的好,不会被饿死。
                从来只见穿越过来的,还没见谁穿回去的,他算是想明白了,回去是没指望,更没有什么空间、仙泉的宝贝给他增加筹码,而他会的,只是学校理论上的农业知识,还没实践过呢!
                所以他决定,就在此处安家落户得了,这里人少,没什么纠纷,而且他还有原主的小侄子要照顾,他也不会无良的丢下一个五岁的小娃娃自力更生。
                回屋里找了个瓷碗出来,到了一碗热乎乎的豆浆,拿了勺子,一点点的喂给小侄子喝。
                他们正在守孝,他兄长过世,要守一年的孝,而小侄子要守三年。
                本来就不大的孩子,还是难产出生,瘦瘦小小的,又加上连年守孝,可怜见的,从出生开始就没吃过多少荤腥。
                家里又没有奶牛,想找牛奶都没法找,幸好有豆浆,豆浆可比牛奶有营养多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污染,最适合小侄子养身体了。


                10楼2017-04-21 13:24
                回复
                  2025-09-22 14:19: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喂了小侄子喝了半碗,剩下的半碗自己干了,又倒了一些进去,权当解渴了。
                  小侄子很乖,这让见惯了自家小侄子小侄女无限折腾的熊孩子样儿的于良吉,简直惊喜到不要不要的!
                  孩子不好带啊!
                  当年他就替自家老妈和嫂子带了一天,就彻底认输了,从此只负责和小侄子小侄女玩儿,绝对不负责照顾他们超过两个小时!
                  因为太能折腾了!
                  一哭肯定二重唱,一玩起来,按下这个起来那个,睡觉都不消停!
                  “饱了吗?”细声细气的问小侄子,就怕吓到孩子。
                  “喝饱了。”小孩儿很乖巧点点头。
                  “那出来走一走好不好?”孩子不能长时间关在屋子里,原主病了这么久,哦,或者应该说,他病了这么久,孩子就一直守在屋里,生怕这个唯一的亲人也没了。
                  “嗯!”小叔叔能陪他,小孩儿很高兴,以前小叔叔就知道读书,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不和他玩儿,更不会和颜悦色的和他说话,最多摸一摸他的小脑袋。
                  他很喜欢小叔叔,小叔叔也喜欢他的,但是小叔叔太忙了。
                  于良吉拿了一本三字经出来,幸好他有原主的记忆做垫底:“小叔叔教宝贝儿读书识字好不好?”
                  “不要!”没想到,小侄子竟然反对!


                  11楼2017-04-21 13:24
                  回复
                    004不要读书
                    “为什么?”于良吉简直惊呆了!
                    他还打算将来送小家伙去学堂,好好读书,起码不能不识字,将来能和原主一样,有个秀才的功名在身,就算是种地,也要做个有文化的农夫。
                    “不要读书。”小家伙也不解释,就是不要读书。
                    “宝贝儿,先和小叔叔说说,为什么不要读书?你要是说的好,小叔叔就不逼你读书了,好不好?”孩子这么小,没办法来硬的,更何况,这么小就厌学,也太早了点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4-21 19:54
                    回复
                      “小叔叔读书,不理我!”小家伙撅着嘴巴,眼眶都红了,金豆豆眼看着就要掉下来了。
                      “乖啊!不哭,不哭啊!”原来责任在原主身上!
                      这个时候必须要原主背黑锅啊!
                      想到记忆里,原主对小家伙也很喜欢,无奈课业繁重,原主虽然读书上有点灵气,无奈的是出身农家,眼界不高,很多事情看的不宽,前景其实很有限,除非他出门游学,走很多地方,见很多世面,才能弥补这份缺点,可惜的是,农家出身的他,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供他出门游学,更没有那个时间,让他能出去游学长见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4-21 19:54
                      回复
                        单单是守孝就够他憋几年的了。
                        虽然那位穿越前辈很有超前意识,但是该遵守的礼节,也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孝义便是其中之一。
                        别说平民百姓了,就连朝中大臣们,也都要遵守礼节,哪怕是当朝首辅,家中有人去世,也要按礼制守孝,敢隐瞒,一旦发现,九族之内,三代之中,不许在朝为官!
                        这是很严重的惩罚!
                        所以谁都不敢违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4-21 19:55
                        回复
                          “小叔答应宝贝儿,以后宝贝儿都排在读书前面,好不好?”于良吉抱着瘦瘦小小的小家伙儿特别心疼。
                          “不要不理宝宝!”小孩儿抱着他的脖子抽噎。
                          因为孩子还小,又在守孝期,所以一直没给孩子起过大名,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就一直“宝贝儿”、“宝宝”的喊。
                          “嗯,小叔错了,以后不会了,宝宝不哭啊!”爷俩凑在一起,相互安慰着取暖。
                          于良吉抬眼看房顶,上面挂着的白帆还没撤下去,这孩子以后就是他的了,原主,原主的哥哥,你们安息吧,我会好好照顾他,让他长大成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4-21 19:56
                          回复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白帆晃了晃。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一声一声的教小孩儿,小小软软的稚童声音,在小院里响起。
                            一上午,就念了十句,只是念了,并没有要求背诵,因为下午于良吉还想让小孩儿理解一下读的是什么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4-21 19:57
                            回复
                              2025-09-22 14:13: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午刚到饭点,乔大娘就来了,拎着个简陋的食盒,看到爷俩在院子里晒太阳,微微皱眉:“怎么都出来了?赶紧回屋里待着,着凉了怎么办?这病才好!”
                              “病了这么久,人都发霉了,出来晒晒太阳,也好补补阳气。”于良吉笑着打招呼,抱起小侄子:“又麻烦您来给送饭。”
                              “老跟我这么客气,我可要生气了啊!”乔大娘虽然说生气,但是笑的可慈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4-21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