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罗乐:
明朝内阁首辅朱国桢在《仿洪小品》(原书亦名《涌幢小品》)卷六“古墓”一节中明确记述:“汉太史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前有祠,见存。司马迁世家龙门,芝川去龙门只隔黄河。”中国人民大学几位对中华古籍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仿洪小品》文白对照全译本(1995年6月出版)中,对朱国桢上述一节记述的译文是“汉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墓前有祠堂,现在还保存着。司马迁世代居住在龙门,芝川距离龙门只隔着黄河”。
很明显,朱国桢生前曾到芝川镇的司马迁墓祠瞻仰过,并肯定司马迁家在龙门,世代居住在龙门,而且明确指出,龙门与芝川隔着黄河。山西省(古称晋)与陕西省(古称秦)以黄河为界,芝川在黄河西岸,今属陕西省韩城市,龙门在黄河东岸,即河津市,朱国桢在这里所指的龙门,就是黄河东岸的河津(河津古称龙门,有史可鉴)。朱国桢的记述与司马迁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作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记述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朱国桢在明代真实记述的芝川与龙门“一河之隔”,足以证明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而不是陕西韩城人。虽然韩城有司马迁的墓祠,但墓祠所在地并不能等同籍贯。如毛主席纪念堂在北京,但不能因此就认定毛主席是北京人,实际上毛主席是湖南人。
明朝内阁首辅朱国桢在《仿洪小品》(原书亦名《涌幢小品》)卷六“古墓”一节中明确记述:“汉太史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前有祠,见存。司马迁世家龙门,芝川去龙门只隔黄河。”中国人民大学几位对中华古籍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仿洪小品》文白对照全译本(1995年6月出版)中,对朱国桢上述一节记述的译文是“汉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墓前有祠堂,现在还保存着。司马迁世代居住在龙门,芝川距离龙门只隔着黄河”。
很明显,朱国桢生前曾到芝川镇的司马迁墓祠瞻仰过,并肯定司马迁家在龙门,世代居住在龙门,而且明确指出,龙门与芝川隔着黄河。山西省(古称晋)与陕西省(古称秦)以黄河为界,芝川在黄河西岸,今属陕西省韩城市,龙门在黄河东岸,即河津市,朱国桢在这里所指的龙门,就是黄河东岸的河津(河津古称龙门,有史可鉴)。朱国桢的记述与司马迁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作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记述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朱国桢在明代真实记述的芝川与龙门“一河之隔”,足以证明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而不是陕西韩城人。虽然韩城有司马迁的墓祠,但墓祠所在地并不能等同籍贯。如毛主席纪念堂在北京,但不能因此就认定毛主席是北京人,实际上毛主席是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