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看这是想定的4个后卫,2个中场,2个边路球员。由防守转入进攻的时候,后卫完成防守,球在后卫脚下,6号和8号应该迅速去接应后卫,特别是当你知道现有的后卫人员能力有限,4个人里2个中甲球员,1个中超弱队替补,这种情况下中场回撤接应后卫的深度应该再深一些。

右后卫好容易完成防守,其他三个后卫正在拉开宽度准备转入进攻。这个时候中前卫应该接球再深一步,先把后卫的球要过来,然后接球转身横向传出去,2号完成防守,应该通过6和8的工作,让3号为和11号位在未来几脚球之后得到球。国安在这一场里最糟糕的就是这一点。

大家看拉尔夫在这个黑圈里一共接到过几次球。再看看张希哲

这里我说球队由防守转入进攻非常糟糕,有多个情况需要具体说,并不是单方面去说后卫谁不好,中场谁不好。任何一个局部传球没传好都是传球接球俩人的毛病,通常来说最简单的短传都做不好的话,不是技术不行,职业球员不存在推不了地滚球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几个人的意识不对、信心不足这两个方面。
就着拉尔夫和张希哲的传球分布图,我正好说几句。上一场我已经说过了,拉尔夫传球过短,张希哲传球过长。拉尔夫接球以后进行横向的转移球——接左后卫传给右后卫,这种球非常非常少,多数都是接左中卫传给左后卫,接右中卫传给右后卫,这球好容易防下来该往前推进了,他又给传回去了。张希哲则是满脑子想给前锋传球,踢中场拖后的位置传球成功只有6成。这场球全长传球失败次数最多的人,1是对方的后腰王帆,2是杨智(因为他开门球多),3就是张希哲。
这两个人都得思考自己现在配合上的困难,对拉尔夫来说应该多接后卫多要球多转移球,传球距离可以长一些,对张希哲来说应该减少传了球就往前跑,减少直接给前场长传,大家可以自己想想,你得传多少次才能让前锋进那么个球。
没有整体的控制力,光是给前锋传一脚漂亮的球,前锋永远是瞎猫碰死老鼠。要谋求整体的控制,1是防守范围要尽可能往前推,2是由防守转入进攻的时候要冷静,要沉住气。张希哲和拉尔夫现在这俩各自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得太过于极端了,临近位置之间并不光是互相弥补,也需要互相配合。我这里不妨举一个粗俗的例子,两口子过日子是一男一女,性别上是互补的,但是需要扫除的时候女的也得推洗衣机,需要缝缝补补的时候男的也得拿针线,是这道理吧?特别是踢球是个动态对抗,不可能每次需要转移球的时候接球的都是张希哲,也不可能每次需要给短传的时候都是拉尔夫在拿球,对吧?
就拿国安自己的历史来说,黄博文搭配马季奇和河大成搭配马季奇的时候,后半场秩序是最好的时期,为什么?黄博文和河大成不完全指望马季奇抢,马季奇也不完全指望他俩传。马季奇能调动边后卫,那俩才能去调动边前卫,边前卫都调配好了,前腰就不需要回来接球,巴塔拉就可以频繁进入禁区帮前锋,整个队伍就都压出去了。
反之如果一个后腰坚决不要球,另一个有球就往前给,那对方容易了,围张希哲放拉尔夫自己就是安全的,逼抢的时候抢拉尔夫就肯定能逼死接拉尔夫回传的后卫,碰上会抢的队,接拉尔夫球的后卫得让人前锋抢死,而张希哲可能根本没有球权。这场球的前30分钟正是这样的效果,贵州能力有限,没能把这个做法坚持90分钟。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急需建立的不是球推进到对方门口以后怎么传,怎么帮前锋射门,而是先建立自己后半场的秩序,特别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的秩序。第一步,拉尔夫要多接球多要球多传球,这里倒不是贴吧里很多人说什么BOX TO BOX,没那么疯狂,不需要拉尔夫在进攻时冲对方门里去,但是他得先接自己后卫的球往外分配。其次第二步就是张希哲要减少长传,信任自己周围的队友,要习惯自己在队友的侧后方保护队友而不是传了球就往前跟着插上。当然有人说张希哲不该踢这个位置,我此前解释过了,教练让他在后头让21在前头,是考虑到他比21的防守责任心更好,解说里南方也是这么讲。现在队伍需要你这么踢了,这不是强人所难,而是这个队现在论能力确实是他强,强就该保护队友,弱才需要别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