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与鞠婧祎的一战,其实易嘉爱与那个名为李芳的谋士抱持着大致相同的观点。
然而,或许是钟意于这片战场,或许是因为龚诗淇,她却意外地想要打赢这一仗。
因此,如今这战场上的种种,难免不令她感到失落。
敌方的将领并不比己方骁勇,敌方的兵力远不如己方强盛。
但他们却能在劣势中逆水行舟,获得一次又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
这些胜利就目前或许还不足以影响战局,但此消彼长之间形势迟早会发生改变……
易嘉爱回忆起在河阴时的战斗,彼时的林思意就如今日的鞠婧祎一般,以弱搏强。
河阴四州,敌据其三。
驾驭着白马的弓骑兵在战场上纵情驰骋,所向披靡,一次又一次使林思意铩羽而归。
在最艰难的时刻,林思意甚至一度被数千敌骑重重围困,几乎身死战场。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林意思依然在罗兰、易嘉爱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在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反败为胜,平定河阴。
时移势易,如今的鞠婧祎,是否更像当年的林思意呢?
这样的想法令易嘉爱稍感不安。
原本只会被她一览而过的这些事,如今却令她心烦意乱。
虽然易嘉爱明白,或许这就是邂逅龚诗淇后那个人带给她的变化。
但她还是未免觉得,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不是她想要的战斗。
与稍显失落的易嘉爱相比,她的主公林思意便显得开朗很多。
从在河阴时,这位即使身陷围困亦可纵情大笑的主帅便从不会因战场的挫折而恼怒于属下。
对于战败而归的易嘉爱,她只是好言宽慰几句,便已抛却了之前的失败,雄心勃勃地开始策划下一次的攻势。
她踌躇满志地端坐于首席,如同在平定河阴时那般,坚信自己必定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而她如今要做的,只是如何使这场注定的胜利尽快到来。
“嘉爱中伏,内应却全无消息,看来得另设眼线了。”易嘉爱听见她正对罗兰这样说,“我之前便说过,刺杀此等卑鄙之事断不可行,如今果然得不偿失。”
相对于其他的属下,林思意往往会对罗兰更加苛刻一些。
虽然无意揣度他人之间的关系,但易嘉爱觉得,这大概是因为林思意对罗兰更加信任的缘故。
“那日原非董艳芸当值,未料得此人竟会出现……”接二连三受挫,罗兰看上去多少也有些气馁。
“董艳芸好筮卜之术,虽非正道,或可预知吉凶。”陈佳莹如此推测道。
当日只身来到河阴,如今陈佳莹已凭借带兵的本事在异乡立稳了脚跟。
她在林思意麾下任偏将军,在河阴已是与易嘉爱、蒋芸和袁雨桢齐名的大将。
“事已至此,便也罢了。”林思意摆摆手,“如今相持不下,诸位有何妙策,尽可说来。”
“在下以为,可于河岸近处择一易守难攻之地设为屯粮之所,粮草送彼处后再往大营中转。”罗兰出言建议道,“然后命一军驻守屯所,一军于侧翼接应,则粮草无忧矣。”
运粮不易,这确是防备劫掠的好办法。
然而,自劫粮之后已过了这许多时日,若是能早一步的话……
“嗯,似乎有些道理……”林思意考虑了一下,点点头,但未做决断。
即使心中已有主意,林思意依然希望听到更多的发言。
广纳建言,然后从相左的意见中选出正确的那一条,这原本就是主公应行使之事。
然而如今李芳不在此处,林思意一再等待,却再也无法听到不同的声音。
这不免令她感到有些扫兴。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更何况就在此时,一个略显嬉闹的声音扰乱了军议肃正的气氛。
林思意有些恼怒地抬起头,易嘉爱也略感意外地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年轻人手持一封信笺,欢快地笑着,快步走入大营。
那个年轻人对于易嘉爱而言稍显陌生。
她一副文士打扮,灵动的双眸比异于常人的微黑肤色更令人过目难忘。
然而,与那人眼中一闪而过的灵气相较,更引起易嘉爱注意的,是她那轻佻的语气。
“此番卑职可要向大人讨赏了。”
哗众取宠,不知为何,易嘉爱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词语。
而素来厌恶虚浮之习的林思意,更是难掩厌恶之情。
她有些不满地挑了挑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抑:“李艺彤,你所言何事?”
李艺彤?易嘉爱思忖了片刻,才勉强想起自己是在何时听过这个名字。
李艺彤,是出身于河阴李氏的后生。
河阴李氏是燕州的士族大家,族中多有识之士,累出名士贤吏,可说是仅次于“士族之长”林氏的名门。
李氏与林氏为世代通家之好。
或许因为如此,他们自林思意出奔河阴时便是林思意最坚定的支持者,为她夺取燕州乃至平定河阴贡献良多。
出身于这般显赫的家族,李艺彤却一直默默无名。
在她出仕之前,李艺彤从不曾如士族中的少年才俊那般声名鹊起,甚至连一些在林思意手下仕官的李氏族人都不清楚这位同族辈分如何。
只有那些深知李氏一族秘闻之人方才会语焉不详地解释说,李艺彤是李氏某个人丁单薄的旁系长辈的子嗣。
她是独子,因此得长辈娇宠,只可惜天资平平,索性被养在深闺,未能闻达天下。
在林思意平定河阴后,李艺彤突然声称自己有举荐李芳之功,带着河阴李氏的荐书求见林思意。
林思意对李氏素来青睐,且信任李芳,原以为这是一位名不显世的俊才,于是以上宾之礼殷勤相待。
然而,几番对论,这个喜好高谈阔论的年轻人却始终没说出什么有用的治国定疆之策,
反而是她轻浮的态度和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已令个性急切的林思意感到不耐。
而李艺彤声称由她举荐的李芳虽然未否认她的话,但似乎也一直对她敬而远之,这更令林思意对她冷淡。
只是当时,林思意正因为执意要认定龚诗淇为继承人而导致林氏族内纷争不断。
与林氏有通家之好的李氏对于此事的意见举足轻重,对她至关重要。
因此,那时的林思意不想因为任何无心之失而与河阴李氏交恶。
尽管李艺彤在李氏一族中人微言轻,林思意也依然没有罢用她,只是让她在李芳手下担任统计钱粮的佐吏。
她原本希望李艺彤会因为难以忍受此等卑微之职而愤然离去。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贯挥斥纵放的李艺彤竟对这样的文墨小吏也甘之如饴,每日兴高采烈地埋首于账簿之间。
李艺彤的上司李芳原本更喜欢埋首实干之人,不希望自己的下属终日嬉笑。
然而,尽管李艺彤始终未改轻浮的言行,但她办事却意外干练。
上任时日不多,她便已将河阴各郡县钱粮往来熟记于心,很快便可在李芳吩咐前便将诸事处理停当。
这多少令李芳诧异,但后来她发现李艺彤在做账时的猫腻后,她将这份干练理解为贪财之辈的投机取巧。
这令她对李艺彤更加不满,然而她不得不承认,此时已无人能代替李艺彤行她所行之职。
有鉴于此,尽管无法认同中饱私囊的行为,李芳便也不再多言。
今日李艺彤来到此处,也是受李芳之命,前来通报辎重数量和河阴诸事。
以李艺彤佐吏的身份,原本她并没有参加军议的资格。
然而,林思意为了表明自己的兼听则明之心,便没有指责她的失礼,反而让她说下去。
“我来此路上,见一人神色慌张,便将那人拿下。”李艺彤笑着,不断炫耀着手中的信笺,“果然在她身上搜到此封书信。”
罗兰接过信,展开看了几眼,忙递给林思意:“若照此信,中原定矣。”
林思意展信观看,发现这原来是鞠婧祎的军师冯硕寄给东南边境陈问言的书函。
冯硕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交涉借粮之事,她在信中直言,鞠婧祎军中已无余粮。
“主公若趁此时,率军攻往嘉兴,贼军必破。”而李艺彤继续兴高采烈地说着,“诸位,你们说,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
“……”虽然易嘉爱同意李艺彤说的话,但李艺彤那高扬的态度却让她难以说出认同的话来。
“此言差矣。”而林思意对于李艺彤的兴奋,似乎更是无法苟同,“兵者,诡道也。此信真伪未分,岂可妄动?”
林思意素来厌恶乱世中那些不择手段的尔虞我诈,但也深谙战场上的机谋。
然而如今这般的谨慎,即便在易嘉爱看来,也显得过于犹豫了。
离开河阴之后,林思意似乎变得和以往有些不同,但不问世事的易嘉爱却又无法理解究竟这不同在何处。
“成大事者,又岂可瞻前顾后,错失胜机?”而李艺彤对于林思意的顾虑,更是不屑一顾,“若是鞠婧祎得到此信,恐怕早已点齐兵马,冲杀过来了。”
“李艺彤,休要胡言!”听到她这样说,罗兰忙出言喝止。
这般无端的话语,仿佛就是想要惹怒林思意一般。
她究竟想干什么?
易嘉爱定定地看向李艺彤,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和这营帐里的所有人,是否都没能看清这个人。
“李艺彤,袁雨桢误信敌人伪书而落败之事近在眼前,我又岂可再中此等诡计。”脾性耿直的林思意,语气已变得冰冷,“鞠婧祎,我必先围而取之,君莫再多言。”
而李艺彤对于林思意态度的变化,却仿佛毫无察觉一般,依旧以不逊的语调说道:“天予之机,舍而不取,反受其害。主公宜当慎思,不可一意孤行。”
“李艺彤!三军帐前岂容你卖弄口舌!左右,给我赶出帐去!”终于,林思意被激怒了。
听到林思意的命令,军士立刻上前扯住李艺彤的衣袖将她推搡出去。
遭到如此的对待,一向随遇而安的李艺彤似乎也生气了。
她一边挣扎着一边不服气地大声叫嚷:“逐斥忠正谏士,岂是明主所为?”
“哼,好一个忠正之士!”林思意冷笑一声,说道,“你在河阴克扣钱粮之事,真以为我不知?”
“那……那只是常例,常例,并、并非……”似乎被林思意戳到了软肋,李艺彤的脸上显出一丝惊慌之色,但犹自辩解。
“还敢巧言令色!”而这样的辩解,对于嫉恶如仇的林思意而言无疑火上浇油:“如今战时,我且饶你不死,暂时囚在军中。待我得胜返回河阴,必严惩尔等贪渎墨吏!”
待李艺彤被逐出后,林思意平复了一下情绪,对诸人说道:“今后之事,以罗兰之言实行。汝等诸将协力,此战必胜,无作他想。”
说着,她将手中的信笺,撕成粉碎。
然后,林思意又向众人分别下达更加详细的命令,才结束军议,命众人退去。
在离开前,易嘉爱看了看怒气消退后略显疲惫的林思意,似乎还是有些无法理解刚刚发生的一切。
在河阴时,原本自信而无所畏惧的林思意,似乎正渐渐变得焦躁和固执。
而那个叫做李艺彤的人,更令易嘉爱感到莫名惊诧。
战场上的每个人,都不是自己。
而正是不是自己的每个人,决定了战场上的局势。
如今的林思意,真的打赢这场仗吗?
易嘉爱的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丝犹疑。
然而,或许是钟意于这片战场,或许是因为龚诗淇,她却意外地想要打赢这一仗。
因此,如今这战场上的种种,难免不令她感到失落。
敌方的将领并不比己方骁勇,敌方的兵力远不如己方强盛。
但他们却能在劣势中逆水行舟,获得一次又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
这些胜利就目前或许还不足以影响战局,但此消彼长之间形势迟早会发生改变……
易嘉爱回忆起在河阴时的战斗,彼时的林思意就如今日的鞠婧祎一般,以弱搏强。
河阴四州,敌据其三。
驾驭着白马的弓骑兵在战场上纵情驰骋,所向披靡,一次又一次使林思意铩羽而归。
在最艰难的时刻,林思意甚至一度被数千敌骑重重围困,几乎身死战场。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林意思依然在罗兰、易嘉爱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在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反败为胜,平定河阴。
时移势易,如今的鞠婧祎,是否更像当年的林思意呢?
这样的想法令易嘉爱稍感不安。
原本只会被她一览而过的这些事,如今却令她心烦意乱。
虽然易嘉爱明白,或许这就是邂逅龚诗淇后那个人带给她的变化。
但她还是未免觉得,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不是她想要的战斗。
与稍显失落的易嘉爱相比,她的主公林思意便显得开朗很多。
从在河阴时,这位即使身陷围困亦可纵情大笑的主帅便从不会因战场的挫折而恼怒于属下。
对于战败而归的易嘉爱,她只是好言宽慰几句,便已抛却了之前的失败,雄心勃勃地开始策划下一次的攻势。
她踌躇满志地端坐于首席,如同在平定河阴时那般,坚信自己必定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而她如今要做的,只是如何使这场注定的胜利尽快到来。
“嘉爱中伏,内应却全无消息,看来得另设眼线了。”易嘉爱听见她正对罗兰这样说,“我之前便说过,刺杀此等卑鄙之事断不可行,如今果然得不偿失。”
相对于其他的属下,林思意往往会对罗兰更加苛刻一些。
虽然无意揣度他人之间的关系,但易嘉爱觉得,这大概是因为林思意对罗兰更加信任的缘故。
“那日原非董艳芸当值,未料得此人竟会出现……”接二连三受挫,罗兰看上去多少也有些气馁。
“董艳芸好筮卜之术,虽非正道,或可预知吉凶。”陈佳莹如此推测道。
当日只身来到河阴,如今陈佳莹已凭借带兵的本事在异乡立稳了脚跟。
她在林思意麾下任偏将军,在河阴已是与易嘉爱、蒋芸和袁雨桢齐名的大将。
“事已至此,便也罢了。”林思意摆摆手,“如今相持不下,诸位有何妙策,尽可说来。”
“在下以为,可于河岸近处择一易守难攻之地设为屯粮之所,粮草送彼处后再往大营中转。”罗兰出言建议道,“然后命一军驻守屯所,一军于侧翼接应,则粮草无忧矣。”
运粮不易,这确是防备劫掠的好办法。
然而,自劫粮之后已过了这许多时日,若是能早一步的话……
“嗯,似乎有些道理……”林思意考虑了一下,点点头,但未做决断。
即使心中已有主意,林思意依然希望听到更多的发言。
广纳建言,然后从相左的意见中选出正确的那一条,这原本就是主公应行使之事。
然而如今李芳不在此处,林思意一再等待,却再也无法听到不同的声音。
这不免令她感到有些扫兴。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更何况就在此时,一个略显嬉闹的声音扰乱了军议肃正的气氛。
林思意有些恼怒地抬起头,易嘉爱也略感意外地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年轻人手持一封信笺,欢快地笑着,快步走入大营。
那个年轻人对于易嘉爱而言稍显陌生。
她一副文士打扮,灵动的双眸比异于常人的微黑肤色更令人过目难忘。
然而,与那人眼中一闪而过的灵气相较,更引起易嘉爱注意的,是她那轻佻的语气。
“此番卑职可要向大人讨赏了。”
哗众取宠,不知为何,易嘉爱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词语。
而素来厌恶虚浮之习的林思意,更是难掩厌恶之情。
她有些不满地挑了挑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抑:“李艺彤,你所言何事?”
李艺彤?易嘉爱思忖了片刻,才勉强想起自己是在何时听过这个名字。
李艺彤,是出身于河阴李氏的后生。
河阴李氏是燕州的士族大家,族中多有识之士,累出名士贤吏,可说是仅次于“士族之长”林氏的名门。
李氏与林氏为世代通家之好。
或许因为如此,他们自林思意出奔河阴时便是林思意最坚定的支持者,为她夺取燕州乃至平定河阴贡献良多。
出身于这般显赫的家族,李艺彤却一直默默无名。
在她出仕之前,李艺彤从不曾如士族中的少年才俊那般声名鹊起,甚至连一些在林思意手下仕官的李氏族人都不清楚这位同族辈分如何。
只有那些深知李氏一族秘闻之人方才会语焉不详地解释说,李艺彤是李氏某个人丁单薄的旁系长辈的子嗣。
她是独子,因此得长辈娇宠,只可惜天资平平,索性被养在深闺,未能闻达天下。
在林思意平定河阴后,李艺彤突然声称自己有举荐李芳之功,带着河阴李氏的荐书求见林思意。
林思意对李氏素来青睐,且信任李芳,原以为这是一位名不显世的俊才,于是以上宾之礼殷勤相待。
然而,几番对论,这个喜好高谈阔论的年轻人却始终没说出什么有用的治国定疆之策,
反而是她轻浮的态度和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已令个性急切的林思意感到不耐。
而李艺彤声称由她举荐的李芳虽然未否认她的话,但似乎也一直对她敬而远之,这更令林思意对她冷淡。
只是当时,林思意正因为执意要认定龚诗淇为继承人而导致林氏族内纷争不断。
与林氏有通家之好的李氏对于此事的意见举足轻重,对她至关重要。
因此,那时的林思意不想因为任何无心之失而与河阴李氏交恶。
尽管李艺彤在李氏一族中人微言轻,林思意也依然没有罢用她,只是让她在李芳手下担任统计钱粮的佐吏。
她原本希望李艺彤会因为难以忍受此等卑微之职而愤然离去。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贯挥斥纵放的李艺彤竟对这样的文墨小吏也甘之如饴,每日兴高采烈地埋首于账簿之间。
李艺彤的上司李芳原本更喜欢埋首实干之人,不希望自己的下属终日嬉笑。
然而,尽管李艺彤始终未改轻浮的言行,但她办事却意外干练。
上任时日不多,她便已将河阴各郡县钱粮往来熟记于心,很快便可在李芳吩咐前便将诸事处理停当。
这多少令李芳诧异,但后来她发现李艺彤在做账时的猫腻后,她将这份干练理解为贪财之辈的投机取巧。
这令她对李艺彤更加不满,然而她不得不承认,此时已无人能代替李艺彤行她所行之职。
有鉴于此,尽管无法认同中饱私囊的行为,李芳便也不再多言。
今日李艺彤来到此处,也是受李芳之命,前来通报辎重数量和河阴诸事。
以李艺彤佐吏的身份,原本她并没有参加军议的资格。
然而,林思意为了表明自己的兼听则明之心,便没有指责她的失礼,反而让她说下去。
“我来此路上,见一人神色慌张,便将那人拿下。”李艺彤笑着,不断炫耀着手中的信笺,“果然在她身上搜到此封书信。”
罗兰接过信,展开看了几眼,忙递给林思意:“若照此信,中原定矣。”
林思意展信观看,发现这原来是鞠婧祎的军师冯硕寄给东南边境陈问言的书函。
冯硕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交涉借粮之事,她在信中直言,鞠婧祎军中已无余粮。
“主公若趁此时,率军攻往嘉兴,贼军必破。”而李艺彤继续兴高采烈地说着,“诸位,你们说,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
“……”虽然易嘉爱同意李艺彤说的话,但李艺彤那高扬的态度却让她难以说出认同的话来。
“此言差矣。”而林思意对于李艺彤的兴奋,似乎更是无法苟同,“兵者,诡道也。此信真伪未分,岂可妄动?”
林思意素来厌恶乱世中那些不择手段的尔虞我诈,但也深谙战场上的机谋。
然而如今这般的谨慎,即便在易嘉爱看来,也显得过于犹豫了。
离开河阴之后,林思意似乎变得和以往有些不同,但不问世事的易嘉爱却又无法理解究竟这不同在何处。
“成大事者,又岂可瞻前顾后,错失胜机?”而李艺彤对于林思意的顾虑,更是不屑一顾,“若是鞠婧祎得到此信,恐怕早已点齐兵马,冲杀过来了。”
“李艺彤,休要胡言!”听到她这样说,罗兰忙出言喝止。
这般无端的话语,仿佛就是想要惹怒林思意一般。
她究竟想干什么?
易嘉爱定定地看向李艺彤,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和这营帐里的所有人,是否都没能看清这个人。
“李艺彤,袁雨桢误信敌人伪书而落败之事近在眼前,我又岂可再中此等诡计。”脾性耿直的林思意,语气已变得冰冷,“鞠婧祎,我必先围而取之,君莫再多言。”
而李艺彤对于林思意态度的变化,却仿佛毫无察觉一般,依旧以不逊的语调说道:“天予之机,舍而不取,反受其害。主公宜当慎思,不可一意孤行。”
“李艺彤!三军帐前岂容你卖弄口舌!左右,给我赶出帐去!”终于,林思意被激怒了。
听到林思意的命令,军士立刻上前扯住李艺彤的衣袖将她推搡出去。
遭到如此的对待,一向随遇而安的李艺彤似乎也生气了。
她一边挣扎着一边不服气地大声叫嚷:“逐斥忠正谏士,岂是明主所为?”
“哼,好一个忠正之士!”林思意冷笑一声,说道,“你在河阴克扣钱粮之事,真以为我不知?”
“那……那只是常例,常例,并、并非……”似乎被林思意戳到了软肋,李艺彤的脸上显出一丝惊慌之色,但犹自辩解。
“还敢巧言令色!”而这样的辩解,对于嫉恶如仇的林思意而言无疑火上浇油:“如今战时,我且饶你不死,暂时囚在军中。待我得胜返回河阴,必严惩尔等贪渎墨吏!”
待李艺彤被逐出后,林思意平复了一下情绪,对诸人说道:“今后之事,以罗兰之言实行。汝等诸将协力,此战必胜,无作他想。”
说着,她将手中的信笺,撕成粉碎。
然后,林思意又向众人分别下达更加详细的命令,才结束军议,命众人退去。
在离开前,易嘉爱看了看怒气消退后略显疲惫的林思意,似乎还是有些无法理解刚刚发生的一切。
在河阴时,原本自信而无所畏惧的林思意,似乎正渐渐变得焦躁和固执。
而那个叫做李艺彤的人,更令易嘉爱感到莫名惊诧。
战场上的每个人,都不是自己。
而正是不是自己的每个人,决定了战场上的局势。
如今的林思意,真的打赢这场仗吗?
易嘉爱的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丝犹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