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一个均衡的生产计划:物料超市中的库存水平是直接由公司生产计划的波动来决定的。必须保证一个最小的最大库存量来维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生产计划波动过大,那么所有涉及到的零件最大库存也要相应增加,这样,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淹没在零部件的海洋之中;
2、工厂可能有上千种最终产品,由此牵涉到的零部件可能会达到几万甚至更多。某些用于特殊订单或季节性订单的零部件一年甚至只会用上一次;
3、物料部门员工认为物料拉动系统是一种麻烦,不予以采纳,等等。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呢?很多企业或个人由此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公司情况,并且决定尝试其他方法,或者退一步问自己:丰田生产系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适用于我们的情况?希望您的选择是后者。如果意识到精益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且能将丰田的那套工具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的话,精益生产是能获得成功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功实施精益生产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精益生产并非是一套可以从其他企业照抄过来的一成不变的程序,甚至连丰田生产系统的根本原则都必须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来适应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精益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本决定因素还是集中在“通过消除非增值(浪费)活动来缩短生产流程”,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实施过程更要因地而异,必须根据公司的业务内容和生产技术来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具体解决方案。
我们说,企业的最终解决方案仍是“单件流”,丰田至今仍在努力向该方向迈进,但是丰田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看板拉动系统只是一种妥协的手段。当“单件流”在现实中不可行时,退而求其次的是控制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并将库存逐步缩小。看板则是一种为达到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简单目视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有许多方法来控制厂内的物流——用看板控制小包装零件,大的零件则可以用按灯系统来进行物料填充,通过排序将大的零件或分总成送到生产流水线旁,目视化管理的先进先出缓冲区等等。设计一个精益系统意味着决定什么样的控制手段或工具适用于什么样的零件。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对此进行分析的最有力工具是“价值流程图”(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程图起源于丰田开发的一种用来描述过程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价值流程图中,各生产工艺被画成由箭头连接的方框,在各个工艺之间有代表在制品库存的三角框。各种图标表示不同的过程流、物流和信息流,连接信息系统和生产工艺之间的折线表示信息系统正在为该生产工艺进行排序等等。在完成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绘制工作以后,您将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FUTURE LEAN VISION)。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其典型的结果为操作工序缩短,推动系统被由顾客为导向的拉动系统所替代,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当然,如果不付诸实施,一张规划得再如何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精益远景图必须转化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必须包括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和谁来负责(WHO),并且必须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当该计划付诸实施后,精益远景图逐步成为现实。在价值流程图的指导下,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大家就会十分明确为什么要实施快速换型。这并非是一套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有了快速换型系统,我们能够提高机器开动率,用来支持低库存率的物料超市,并且保持我们对客户的成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