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豪生死斗吧 关注:5,693贴子:25,260
  • 8回复贴,共1

沉醉于死狂[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士道は死に狂いである……(所谓武士道,不外乎死狂)
    ——《叶隐闻书》

    序 死之欲

    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站在极高处向下眺望地面时,会一闪念想纵身而下(当然这种念头转瞬即逝)……
    弗洛伊德就在我们的这一闪念中窥视到了生死的奥妙,他在1920年的《超越唯乐原则》中提出了“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一组相对的概念。生存本能包括人的救生、自卫本能和性本能。死亡本能则包括人的趋向毁灭和侵略的冲动。上述体验中的这种瞬间死亡冲动正源自于潜意识底层的死亡本能。
    和抑郁病者渴望死亡的病态心理不同,这种死亡冲动只是一闪念,并不会导致真正的危害,只是内心深层对人类生命有限性无可奈何的颠覆。

    人类这种微妙的心理诉求在影视作品中以不同艺术风格体现,包括各种恐怖片、悬疑片、犯罪片、灾难片,其中有一支就是充斥着日式暴力美学的日本武士时代剧。

    一 沉醉于死狂的武士道

    伟大的思想,总是趋于极端;极端性的言论,往往突破常识。
    关原之战结束、天下政权归于德川家康之后大约五十五年(1659),一个普通的武士山本常朝出生。在现实太平社会,他是一个普通,甚至循规蹈矩的武士——勤勉侍奉主君,在主君死后本想自杀殉主的山本常朝因为藩内禁止就只好出家侍奉。
    出家后,山本常朝却写了一本有别常人,让人不寒而栗的书——《叶隐闻书》。这本充满狂气的书一诞生,就有了自己的格调,自己的生命。
    在日本,从山鹿素行开始,就提倡以儒教教义特别是朱子学说来思索和约束武士——侍奉主君,修练自己,众生同此,所以武士道日文为“侍道”。
    与这种普世的武士道价值学说截然不同,《叶隐闻书》开首即称:“所谓武士道,不外乎死狂。(武士道は死に狂いである。)”
最典型的就是在生死问题的思考。孟子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认为唯有活着才能在国家存亡之际有用。山鹿素行也在《山鹿语类》中说:“善于本务,安于命运,是大丈夫的心。”《叶隐闻书》却坚决予以反对,认为武士即求死之道,在生死之间,应该首先取死,至于行动是否存在理由、忠还是不忠、义还是不义,这样的问题,不想为好。生死之际还在计算利害得失,这样的武士道,就像大阪的商人讨价还一样,就像戏子在台上亮相,令人作呕。真正的刚者,什么都不说,他沉默地斩杀,是豪者。
    《叶隐闻书》反出朱子学说,将佛陀、孔子都撵走,意唯死狂。你可以说《叶隐闻书》所谓武士道是匹夫之勇,但却不得不被其狂性所促动。
    这并不是一部意在立身出世、扬名世间的处世训条集,相反,它远离常识,洋溢着一种非人间的“狂气”,是一本“焚书”。常朝在序里写道:一定烧掉。可它没有被烧掉。书远比他还狂,从来不妥协,不出家,不隐居,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一任自流。
    甚至可以说,这些不是历史,不是行为,而是《叶隐闻书》自己的灵魂,就隐匿在书里。

    二 血腥暴力美学

    《剑豪生死斗》是一部未完成的12集动画剧,典型的时代剧,受众限制为18岁以上成年人,日文原名是《シグルイ》,即《叶隐闻书》中“死狂ひ”一语的读音。这部动画改编自连载于月刊《champion RED》的同名漫画(山口贵由作品,现连载中),而山口贵由则由“直木赏”得主小说家南条范夫的《骏河城御前试合》(该作品以用详细而现实的手法描写了武士间的残酷的死斗而闻名)的其中一话小短篇《无明逆流》想象扩展。
    本片比普通时代剧还要大胆直接和写实,毫不避讳的展现了大量的杀戮场面。截肢斩首、肚破肠流,血流遍野的场景随处可见。
    中国的传统审美,往往习惯回避这种血腥暴力的场景。比如说,手起刀落,银幕一黑,代表已被杀死。孔庆东教授显然是此举推崇者,他对充斥暴力画面的电影评价为“这样是不好的艺术,或者这样叫做粗糙的艺术,因为它没有更好的招,所以只好用这个血淋淋的场面来刺激人。”
    对此,我不以为然。
    充满血腥暴力的场景往往更贴近于真实杀戮,给人更直接的感官刺激,也往往更容易感染人心。但将凡有血腥暴力的场景一概回避,痛斥为宣扬暴力,只能说明其眼光的狭隘。比如交警派发的一些包含车祸现场惨状照片的宣传册,我们往往很容易被恐怖的血腥场面震惊而更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很少有人看了这种照片而因此有暴力倾向吧?
    剑心说,剑乃凶器,无论用什么借口来粉饰,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你可以粉饰武打,回避杀戮,开创出自己唯美的武侠世界,但他人有自己的表现手法,一部好的作品,即使包含血腥暴力的场景,也往往让人更加珍惜生命。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写了很多,完成版发在我的blog:http://user.qzone.qq.com/43438266/blog/1215867305,欢迎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们前来交流!~ ~


1楼2008-07-12 21:13回复
    • 122.140.54.*
    LZ很有才的呀~拜读了!


    2楼2008-07-18 01:14
    回复
      2025-07-28 21:1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1.50.138.*
      死是救生。因为不想活的太难受。所以死,更值得选择


      3楼2008-07-27 13:45
      回复
        • 194.2.91.*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的思想远不是中学课本里的那些垃圾中心思想分析的手法能诠释的


        4楼2008-11-06 22:17
        回复
          • 222.90.115.*
          4楼,同感


          5楼2009-08-08 16:58
          回复
            • 116.226.196.*
            在生死之间,应该首先取死,至于行动是否存在理由、忠还是不忠、义还是不义,这样的问题,不想为好。生死之际还在计算利害得失,这样的武士道,就像大阪的商人讨价还一样,就像戏子在台上亮相,令人作呕。真正的刚者,什么都不说,他沉默地斩杀,是豪者。


            6楼2009-09-04 10:50
            回复
              支持


              7楼2010-08-17 11:59
              回复
                说得好


                IP属地:安徽8楼2014-06-08 12:28
                回复
                  2025-07-28 21:0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0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