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腰带吧 关注:2贴子:65
  • 4回复贴,共1

MACBOOK为什么难换苹果自家“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由于iPad销售的持续疲软,近期上市的iPad Pro不仅成为苹果,也是业内始终关注的焦点,而其上搭载的性能强劲的苹果自家A9X芯片更是苹果CEO库克津津乐道的最大卖点之一(例如性能超过目前80%以上的传统PC),这也让业内对于苹果自家A系列芯片未来的用途作出了更大胆的猜测:
即近日有国外媒体开始发表明年苹果是否会用自家的A系列(例如现在的A9X或者未来更新的A10X)芯片来取代目前是苹果第二大营收和利润来源的Mac(例如MacBook)上一直使用的英特尔x86架构(例如最新的MacBook使用的Core M芯片)的言论。


IP属地:广东1楼2015-12-01 20:07回复
    那么苹果真的会这么做吗?或者说仅仅因为性能强大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换“芯”吗?
    既然说到换“芯”,我们不妨先举个生活中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医学上的心脏移植。从单纯移植的角度,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其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但最大的挑战是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与捐赠者之间是否存在排斥反应,如果存在,心脏移植就几乎不能进行,因为这种移植非但不能救助患者,还有可能致其于死地,即便是在不排斥情况下的移植,后期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具体到我们现在讨论的苹果换“芯”也是如此。这里,所谓的排斥反应就是苹果针对iPad和MacBook的系统及生态的不同。
    业内知道,虽然苹果MacBook现在使用的Mac OS X和iPad Pro(包括iPhone)使用的iOS都是基于Darwin(苹果基于Unix开源的系统内核),但前者只能运行在X86X86-64构架的硬件平台上(过去的版本还支持PowerPC架构),而iOS只能运行在ARM架构的设备上,比如iPhone、iPod Touch、iPad和Apple TV 2/3代上。


    IP属地:广东2楼2015-12-01 20:07
    回复
      2025-08-11 18:1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因很简单,架构不同,二者之间完全不能通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苹果非要强行移植会怎样?最佳的做法(不会引起所谓排斥反应)就是将目前的系统一同替换,即用iOS替换目前MacBook使用的Mac OS X系统。但由于系统的更换,引出其接下来最佳的做法是将基于iOS的生态系统也一同移植过来。那么到此我们看到的MacBook(为了支持和发挥iOS及其生态系统的优势必须换上触控屏)除了形态上的差异外,其体验与iPad无异,或者说就是另一个“iPad”,不要说这样背离了之前库克所言的iPad Pro不会替代Mac的初衷,MacBook和iPad二者必须砍掉一类才行。


      IP属地:广东3楼2015-12-01 20:08
      回复
        当然上述只是我们所述从换“芯”角度理论上最理想的状态,苹果自然也不会怎么做,业内也会认为很幼稚,但理儿就是这个理儿。那么是否有折中的换“芯”做法呢?那无非就是系统的融合,就是业内一直期待的iOS与Mac OS X合并成为一个系统,先不说这同样违背了库克之前所说的苹果不会将iOS与Mac OS X融合的初衷,从使用和体验的先天性属性看,由于iOS是从Mac OS衍生出来的专门未为移动设备(例如iPhone和iPad)推出的操作系统。iOS和Mac OS的UI理念间有很大差异,iOS主要支持手势操作,包括多触点技术等,Mac OS主要支持的是鼠标和键盘操作(像微软的Windows),而以上述我们提及的心脏移植的例子,一个心脏理论上要同时保证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身上都发挥同样的功能(理论上)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存在排斥一说了,即便没有排斥也会有差异。


        IP属地:广东4楼2015-12-01 20:08
        回复
          以此再次引申到我们所说的融合上,以最先推出融合Windows系统的微软Office应用为例,第一代 Surface 于 2012 年正式发布时,微软声称该办公套件已经为触摸屏应用和体验做好了完全优化,然而实际体验的用户发现没有键盘和鼠标使用起来并不理想,虽然前不久 Office 2016 的发布更好地解决了触摸优化问题,但充其量是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之间获得非常相似的体验而已,并非最佳体验,而这显然是苹果最为忌讳,也是其反对融合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iOS融合 OS X 需要调试数不尽的代码或者重新编辑功能片段,尽管目前所提供的工具已经实现了跨平台,但是依然需要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来驱动桌面和移动端。


          IP属地:广东5楼2015-12-01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