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社会发展还不够发达,还有一种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的制度不健全,毕竟高考虽然不是唯一的路但已经是最顺畅的路,它不能保证什么,但在家长眼里它就是一切,成绩高于太多,让孩子不敢仰望它的光芒。课本内容高于实践导致高分低能的例子太多了。很多人埋头苦读毕业之后无所适从,没有实践经验理论再多也是空的,怎么出人才。不可否认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但也许这种聪明从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但是现在社会观念在慢慢改变,国家推行教育也往素质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走,虽然任重而道远(毕竟在我学校还看不出来,一周不多的体育课常常被抢啦) 但这也是一代代来改变的,像我们这一代对看待将来孩子会和我们父母不同会更开放但仍旧有保守一面,因为我们也是保守管教过来的,下一代的看法肯定会和我们不同,社会群体,社会观念的更新,后浪推前浪也许人才渐渐就能出头。也怪文革害惨了几代中国人拉垮当时的中国,高考恢复后大学生是多么高大上,中国的农村城市户口的区别也让那些贫困家庭觉得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可现在大学生当清洁工,初中没毕业当大老板的事情虽然很多,还是有运气成分在里头的,埋头苦念来的更实际,也更是主流,不可逆(艾玛我说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