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在无论如何,她都是要来救他的。有人说,这是她不懂他,他这样的人怎么会跑。如果孙小红,一定想方设法帮李寻欢洗脱冤情。
对于这点,我还是认同林诗音的。她只是个养在深闺的武功低微的女子,并没有一个天下第一的爷爷做强援。她最大的外挂是表哥李寻欢,可彼时丈夫、儿子都是欲将李寻欢除之而后快的,李寻欢又身陷囹圄,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她除了让他跑,先活下去,再想其他的办法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林诗音一辈子,就勇敢过两次。第一次出手伤人放他跑;第二次悄悄跟他出来,希望能用《怜花宝鉴》做引荐,伤了上官金虹,他也多一份生机。她自从嫁给龙啸云,就没有出过远门了。这一次出远门,她遇到了孙小红。
一眼她就知道孙小红比自己更适合李寻欢。孙小红比她坚强,比她勇敢,比她懂得怎么支持他。于是她悟了。她没有李寻欢那么广袤的天地去寻求一场解脱,却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能让李寻欢幸福宽慰的女人时,顿悟了。她明白了,或许离开是她此生能给他的唯一的温柔了。
她年轻时,比年轻的李寻欢更不成熟。彼时,她是个幸运的女子,情人的温柔体贴将她宠坏了。她等了两年,最终为了成全李寻欢的心愿嫁给龙啸云。她做了李寻欢的好情人,就注定做不了龙啸云的好妻子。嫁人后,她沉湎于自己的悲伤,对丈夫的感受不管不顾。龙啸云的黑化,她的态度至关重要,李寻欢的归来不过是催化剂罢了。说到底,她也是任性的。这任性,比李寻欢更甚。
故事最后,她带着儿子悄然远去。余下的岁月,只有一个残疾的儿子可以依靠。自此,天涯相隔不见君。
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她尽力了。
全书她出场连着李寻欢的回忆不过九次。每次都是只言片语,匆匆来去。她开始被提及不过是面目模糊的忧郁,是一抹让李寻欢刻骨铭心的紫色影子,最后她也只是一抹渐行渐远的影子。
她与李寻欢年龄相近,性格相仿。两人从情窦初开到伤情别离再到最后挣脱对方的枷锁束缚,破茧成蝶,还灵台一片清明。他们的懵懂刻骨最终没能修炼得一生相守,十余年的爱很煎熬,他们终于找对了爱的方式,却“再回首已百年身”。有些人的出现大约只为教你怎样去成长,怎样学会爱,然后天各一方,再无交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曾经开个一个看起来很好,却实在很虐我自己的脑洞:雪深梅俏,李寻欢与林诗音围炉夜话,闲敲棋子。龙小云垂手立林诗音身后,李曼青调皮趴李寻欢膝头。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一直以来,林诗音都像是李寻欢的影子。浅紫色的,梦幻,忧郁,迷离……再不会有人像林诗音一样对李寻欢了。全心全意的,为他所求所愿,赴汤蹈火。李寻欢枉担了一个“风流探花郎”的虚名,却在心里为她立了座贞节牌坊,虐了自己十几年。
可终究,到头这一生,难逃这一日。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PS:我对林诗音的感情实在很纠结。我要怪她不信任李寻欢,没有坚持不嫁。
车车还说:“就冲林诗音误信表哥流连花丛,她就配不上表哥;就冲表哥知道这一招可以骗过林诗音而事实上也骗过了,她就配不上表哥;就冲十年后她还能对表哥问出那一句话,她凭啥配得上表哥?!”
我暗戳戳的赞了。赞了又觉得气短理亏。李寻欢这么自虐自伤,明显是他知道林诗音嫁给龙啸云不是因为他性情大变对他失望,从而改嫁龙啸云,而是林诗音知道了他的意图,所以才嫁。换句话说,林诗音嫁给龙啸云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李寻欢了,是以选了龙啸云。而是,她想遂了李寻欢的意。
否则以李寻欢的胸襟与智商,是不至于被一段作死自己的失恋毁到这个程度的。
我要赞美她为了爱人所愿,什么都可以牺牲。又觉得这娘们太傻逼了。既然知道表哥是个二货,就该去把李寻欢拖回来打一顿,立场坚定的告诉他“你再作,老娘就死给你看”,我保证李寻欢一定认为表妹被自己气出了好歹来,性情都大变了,从此以后不敢再胡闹。可她没这英朗决断。退一万步讲,林诗音是大家闺秀,淑女不能来我建议的这种疯婆子行径,她也可以坚持不嫁龙啸云啊。失望了绝望了就关了小楼的门,带发修行。再不行,直接找个尼姑庵落发,吓不死丫的!当初李寻欢只是自毁让她失望,并没有逼她嫁给龙啸云啊!她只要拿出抵死不从的气势来,谁能奈何得了她?她不嫁,我倒想看看龙啸云是死还是活赖着不死!
可她都没有做,两年后选择嫁给龙啸云。我也不怪她。毕竟谈恋爱的人,对方打个喷嚏都觉得大地抖了三抖。置气也好,怨愤也罢,也在情理之中。李寻欢隐瞒了事情真相就得付出代价。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但林诗音既然决定嫁了,又不情不愿的。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可最后,她同意让龙啸云去做了她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她是懂李寻欢的,也是真的心疼他的。李寻欢一生因为一个“义”字,受尽苦难,还未得报答。龙啸云为他死了,多少也算慰藉,虽然来迟了。
她也知道李寻欢因为她将自己锁进了枷锁里,如果她去为他死了。他这一生就算活下去也永世不得超生了。让龙啸云去做这件事,是不是她想放李寻欢一条生路,也放自己一条生路呢?这十余年的煎熬后悔,她又何尝不是置身其中,无法自拔。李寻欢一走,她也明白了。十几年不对龙啸云敞开心扉,是不是她也在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更坚定一点,更勇敢一点?也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惩罚?她的幽怨有多少是对自己的责问?
对于这点,我还是认同林诗音的。她只是个养在深闺的武功低微的女子,并没有一个天下第一的爷爷做强援。她最大的外挂是表哥李寻欢,可彼时丈夫、儿子都是欲将李寻欢除之而后快的,李寻欢又身陷囹圄,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她除了让他跑,先活下去,再想其他的办法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林诗音一辈子,就勇敢过两次。第一次出手伤人放他跑;第二次悄悄跟他出来,希望能用《怜花宝鉴》做引荐,伤了上官金虹,他也多一份生机。她自从嫁给龙啸云,就没有出过远门了。这一次出远门,她遇到了孙小红。
一眼她就知道孙小红比自己更适合李寻欢。孙小红比她坚强,比她勇敢,比她懂得怎么支持他。于是她悟了。她没有李寻欢那么广袤的天地去寻求一场解脱,却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能让李寻欢幸福宽慰的女人时,顿悟了。她明白了,或许离开是她此生能给他的唯一的温柔了。
她年轻时,比年轻的李寻欢更不成熟。彼时,她是个幸运的女子,情人的温柔体贴将她宠坏了。她等了两年,最终为了成全李寻欢的心愿嫁给龙啸云。她做了李寻欢的好情人,就注定做不了龙啸云的好妻子。嫁人后,她沉湎于自己的悲伤,对丈夫的感受不管不顾。龙啸云的黑化,她的态度至关重要,李寻欢的归来不过是催化剂罢了。说到底,她也是任性的。这任性,比李寻欢更甚。
故事最后,她带着儿子悄然远去。余下的岁月,只有一个残疾的儿子可以依靠。自此,天涯相隔不见君。
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她尽力了。
全书她出场连着李寻欢的回忆不过九次。每次都是只言片语,匆匆来去。她开始被提及不过是面目模糊的忧郁,是一抹让李寻欢刻骨铭心的紫色影子,最后她也只是一抹渐行渐远的影子。
她与李寻欢年龄相近,性格相仿。两人从情窦初开到伤情别离再到最后挣脱对方的枷锁束缚,破茧成蝶,还灵台一片清明。他们的懵懂刻骨最终没能修炼得一生相守,十余年的爱很煎熬,他们终于找对了爱的方式,却“再回首已百年身”。有些人的出现大约只为教你怎样去成长,怎样学会爱,然后天各一方,再无交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曾经开个一个看起来很好,却实在很虐我自己的脑洞:雪深梅俏,李寻欢与林诗音围炉夜话,闲敲棋子。龙小云垂手立林诗音身后,李曼青调皮趴李寻欢膝头。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一直以来,林诗音都像是李寻欢的影子。浅紫色的,梦幻,忧郁,迷离……再不会有人像林诗音一样对李寻欢了。全心全意的,为他所求所愿,赴汤蹈火。李寻欢枉担了一个“风流探花郎”的虚名,却在心里为她立了座贞节牌坊,虐了自己十几年。
可终究,到头这一生,难逃这一日。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PS:我对林诗音的感情实在很纠结。我要怪她不信任李寻欢,没有坚持不嫁。
车车还说:“就冲林诗音误信表哥流连花丛,她就配不上表哥;就冲表哥知道这一招可以骗过林诗音而事实上也骗过了,她就配不上表哥;就冲十年后她还能对表哥问出那一句话,她凭啥配得上表哥?!”
我暗戳戳的赞了。赞了又觉得气短理亏。李寻欢这么自虐自伤,明显是他知道林诗音嫁给龙啸云不是因为他性情大变对他失望,从而改嫁龙啸云,而是林诗音知道了他的意图,所以才嫁。换句话说,林诗音嫁给龙啸云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李寻欢了,是以选了龙啸云。而是,她想遂了李寻欢的意。
否则以李寻欢的胸襟与智商,是不至于被一段作死自己的失恋毁到这个程度的。
我要赞美她为了爱人所愿,什么都可以牺牲。又觉得这娘们太傻逼了。既然知道表哥是个二货,就该去把李寻欢拖回来打一顿,立场坚定的告诉他“你再作,老娘就死给你看”,我保证李寻欢一定认为表妹被自己气出了好歹来,性情都大变了,从此以后不敢再胡闹。可她没这英朗决断。退一万步讲,林诗音是大家闺秀,淑女不能来我建议的这种疯婆子行径,她也可以坚持不嫁龙啸云啊。失望了绝望了就关了小楼的门,带发修行。再不行,直接找个尼姑庵落发,吓不死丫的!当初李寻欢只是自毁让她失望,并没有逼她嫁给龙啸云啊!她只要拿出抵死不从的气势来,谁能奈何得了她?她不嫁,我倒想看看龙啸云是死还是活赖着不死!
可她都没有做,两年后选择嫁给龙啸云。我也不怪她。毕竟谈恋爱的人,对方打个喷嚏都觉得大地抖了三抖。置气也好,怨愤也罢,也在情理之中。李寻欢隐瞒了事情真相就得付出代价。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但林诗音既然决定嫁了,又不情不愿的。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可最后,她同意让龙啸云去做了她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她是懂李寻欢的,也是真的心疼他的。李寻欢一生因为一个“义”字,受尽苦难,还未得报答。龙啸云为他死了,多少也算慰藉,虽然来迟了。
她也知道李寻欢因为她将自己锁进了枷锁里,如果她去为他死了。他这一生就算活下去也永世不得超生了。让龙啸云去做这件事,是不是她想放李寻欢一条生路,也放自己一条生路呢?这十余年的煎熬后悔,她又何尝不是置身其中,无法自拔。李寻欢一走,她也明白了。十几年不对龙啸云敞开心扉,是不是她也在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更坚定一点,更勇敢一点?也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惩罚?她的幽怨有多少是对自己的责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