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吧 关注:4,353贴子:68,407

蜀山札记:何人倚剑白云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23 23:45回复
    这里将对蜀山的传统思想、情节设定、佛道术语等加以个人理解上的总结,对书中的重要人物立以小传,同时也会转引自己看到的一些前人志怪小说和传奇文。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4-24 00:01
    回复
      2025-08-07 14:37: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额,楼主加油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4-24 00:29
      回复
        楼主速更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4-24 11:17
        回复
          楼主快更


          IP属地:广东5楼2015-04-24 12:08
          回复
            前排留名


            IP属地:浙江6楼2015-04-24 19:36
            回复
              本传第1回
              从清到明的批判:异族和汉奸、暴君
              忠孝观念和神仙传授
              剑的隐逸气质——游侠与游仙的合流
              李宁小传:赤子之心,长者之风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4-24 20:30
              回复
                从清到明的批判:异族和汉奸、暴君
                蜀山的前期设定中,最为广大峨眉黑认同的就是排满抗清。估计他们乐于看到的场面,是满族所信奉的原始神祇和三教九流的各路神仙之间打得不可开交。
                这是蜀山前期模仿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所致的一大败笔。满汉的华夷之防,明清的兴亡更替,这种以历史背景去营造艺术真实的思路,并不是太讨巧,在《江湖奇侠传》中就已逐渐被弱化和抛弃了。
                当然这种设定上,《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早就树立了成功典范。只是这种设定的要义是“明君”,而不肖生和还珠所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多了,他们显然都是在蛮夷和“明君”的问题上无法统一,因此未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这一长处。
                由于在清朝背景上的失误,青螺峪端阳斗剑之后,蜀山便开始在时间上逐渐架空,宝相八月十五渡劫是全书最后一个有着具体时间的故事。还珠更在凌云凤遇古黄夏国小人一节,用专门笔墨对朝代更迭进行了历史反思,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艺术上的补救。蜀山本传里的剑仙,也因此彻底脱离了世俗权力和名利的羁绊,还珠的想象力,也因此彻底跳出凡人足迹和视野的范围,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幻世界。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4-25 11:10
                收起回复
                  2025-08-07 14:31: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又见掌教发威了。。。顶起


                  IP属地:海南9楼2015-04-27 20:22
                  回复
                    在本传之外的《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系列中,还珠则直接把书中人物的历史背景从清朝改成明末。青城一书的时间线,距蜀山开府十年或二十年之久,却以近取之姿写明末魏忠贤事。到了云海、兵书峡,青城派虞南绮、峨眉派木尊者(木鸡),这些和本传中英云七矮一辈约略同时的剑仙,都被还珠给前置到了明末。
                    对于负面人物的着力塑造,也从边蛮异族的红发老祖、尸毗老人之流,换成了顾修、曹景这种内叛奸人。
                    从清兴到明亡,从对立面到内部,这才是还珠关于历史的真正成熟的思考。再进一步说,外忧起于内患,内患止于明君。这可以说是还珠笔下大同社会的代谢更新之理想模式。
                    其实在本传中早有着这种模式的雏形,俞利、鸦利、黄畹秋都是祸胎包藏的内鬼,由于蜀山中后期的架空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相关故事和角色都显得无足轻重,然而在思想上却都是积蓄着后劲。卧云村、安乐岛都是相对自足的理想之国,误蹈危机,转危为安,全系于首脑人物的善恶贤愚。古黄夏国盛极而衰,剥极而复,也因一代英主能知振拔。
                    到了兵书峡一书,还珠又设计了土地的开发、分配和推广策略,把这一模式大加改良和超前了,甚至有点兜售现代理念之嫌。最终还珠顾及艺术的真实性,没有让剑仙侠客们去把蓝图付诸实践,妥协的前提是当政者非暴君即可,便是庸君似乎也可相安无事,以保民生苟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4-28 20:44
                    回复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12楼2015-04-29 14:06
                      收起回复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作者:李益【唐代】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IP属地:海南13楼2015-05-04 21:48
                        收起回复
                          何人倚剑白云天,
                          一剑江湖已百年。
                          极目苍茫穷宇宙,
                          冰轮一道数峰前。


                          IP属地:海南14楼2015-05-04 21:49
                          收起回复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基本教义早已定型,出世色彩强烈,忠孝观念是很淡薄的。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理论体系的强大,佛教对于儒、道的迎合乃至吸收都是有限的,对于二者共尊的忠孝观念也是貌合神离。唐初傅奕辟佛便是以“无君臣父子”而立论的,被挪用到《西游记》中,却未见高明反驳。历史上的“三武灭佛”,更是揭示了佛教在这一问题上消极态度的恶果。
                            因此蜀山本传中采薇僧朱由穆所说,“三教门下,俱重忠孝”,实乃附会之辞。只是佛教在灵异显化的层面确实学步道教,被小说家加以发挥,进而统一了神仙传授的取舍标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09 19:05
                            回复
                              2025-08-07 14:25: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附录
                              幽明录
                              刘义庆(南朝宋)
                              许逊少孤,不识祖墓,倾心所感,忽见祖语曰:“我死三十余年,於今得正葬,是汝孝悌之至。”因举标牓曰:“可以此下求我。”於是迎丧,葬者曰:“此墓中当出一侯及小县长。”
                              (辑自《太平御览》五百十九)
                              酉阳杂俎
                              段成式(唐)
                              卷二玉格
                              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5-10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