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行动2吧 关注:1,981贴子:52,883

论散布密集界、MR等国内外精度指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


IP属地:安徽1楼2015-04-18 14:17回复
    基于最近见到不少“洋人月亮比中国圆系列”的发言,比如有神人说某洋枪洋弹精度标准比国产、苏联(俄)高三四倍……
    在此我打算从理论层面证明散布密集界、概率偏差(公算偏差)、散布圆直径、R50、R100、MR等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正视听。


    IP属地:安徽2楼2015-04-18 14:22
    回复
      2025-08-09 04:5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上分别为M855,M193,56步机弹和10弹的验收指标。
      很显然,就指标而言,同等距离下洋弹不仅没有优势,反而还不及国产的56和10弹。


      IP属地:安徽3楼2015-04-18 14:59
      回复
        前面的几个精度指标的涵义我已经说过无数遍,故不做重复,本文不供射弹散布初学者鉴赏。
        散布密集界、概率偏差、R50、MR、ES的定义什么的,真正还有搞不懂的,一查教材便知。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教材给我们的几个公式有:
        R50=0.57散布密集界、R50=1.75概率偏差、散布密集界=3.07概率偏差
        MR=1.06R50
        我曾经算过几十张靶纸、山人更是统计几千个样本证明理论成果,然而有人就是不信邪,没办法我只能勉为其难地理论论证一下。。


        IP属地:安徽4楼2015-04-18 15:00
        回复
          射弹散布符合正态分布是基本常识,而且近距离下高低及方向散布普遍差别不大,符合瑞利分布。
          我们来用正态分布的目光来审视下射弹散布,不过先假设射弹由固定架冷膛发射,目的是保证一致性。
          鉴于鄙人初中数学书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就打开“万能的百度”来看看图像的情况:


          额,和射弹散布之间联想一下,有没有人觉的分成的这6段很眼熟?
          既然射弹散布符合正态分布,那现在我们要求(μ-σ,μ+σ)至区间包含的射弹概率,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


          IP属地:安徽5楼2015-04-18 15:26
          回复
            根据正态分布的累计分布函数,很容易就能解析出某区间含有的概率。

            用睾等数学能表达出 [μ-σ,μ+σ] 区间的概率,因为射弹散布x,y(高低,方向)轴线是以平均弹着点作为原点的,故μ=0。
            当然,上述运算可以简化为:

            理论上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就能求出概率,不过很遗憾。。
            因为显然的,型函数不可积,倒是可通过泰勒级数、数值积分等方法近似求解。
            鄙人一向不喜欢麻烦,我们来看看运算到倒数第二步那个f(x)=e^(-t^2)的图像:

            求出它在 [0,0.5*2^0.5]区间上的面积,再乘上2/(Pi^0.5)即可。

            用面积容易估测概率在(1+0.606531)/2*0.7071*1.1284——0.882497/2*0.7071*1.1284之间,即0.640913~0.704131之间,略大于两数的平均值,即略大于0.6725。其实将图像进一步切割,所得的数据更为精确,不错没有必要,因为我可以查表或用计算机直接运算。。
            查“百度文库”可得:

            精度太低不符合我的要求。
            计算机求解得:


            IP属地:安徽6楼2015-04-18 16:15
            回复
              盗贴!该当何罪!!!


              IP属地:贵州7楼2015-04-18 16:22
              收起回复
                也就是说,散布轴线两侧,±σ的散布界上包含全部射弹的68.2689491%。
                我老早就说过,这个散布区域就是散布密集界,也就是散布密集界=2σ。不过,68.3%很不方便,实际取70%作为散布密集界。

                现在回过头再看正态分布图像,感悟会再次加深:

                靠!这不就是全散布=3倍散布密集界嘛。。。。。。。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5-04-18 16:28
                回复
                  2025-08-09 04:4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样的,运用上述研究成果。
                  R50/C=1.17741002/2.07286776=0.568010,故R50=0.57散布密集界得以证明。
                  现在将目光转向二维,研究整个散布面的情况,包含高低和方向维度。预期证明为什么R100=2.5-3R50。
                  论射表、射效矫正和国产轻武器精度考核一文中,我已经证明了:

                  其中r为要求的散布圆半径,P为概率。将2.5R50和3R50代入其中可得:

                  正态分布告诉我们,全散布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全”取的越大,散布面就越大。然而实际操作一般将极小概率射弹剔除,即认为散布是有极限的,取个99+%的概率足以表述全散布。R100=2.5~3R50说明的是2.5~3倍R50为半径的圆包含了全部射弹的98.7~99.8%。教材中环靶的命中公算表也给出了相同的结果,不过精度太差了

                  同理,R100=2.5~3MR,因为2.5~3倍MR为半径的圆包含了全部射弹的99.3~99.9%
                  即“全散布”=5~6倍R50或MR。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5-04-19 10:30
                  回复

                    当散布圆半径R=MR时,该圆包含54.4%的命中概率。用国标那种通俗易懂的方法,MR=R54,当然数量关系符合,但是两者涵义是完全不同的。
                    2倍的MR,也就是以MR为半径构成的散布圆直径,被称之为MD(Mean Diameter),即MD=2MR。Mean Diameter也是一个很坑的单位,“平均散布直径”比“平均散布半径”坑的更不留痕迹,有多少人以为Mean Diameter就是几组全散布圆直径的平均值了,坑啊!其实理论和实践都证明,MD仅仅是54.4%散布圆直径。
                    美国佬不只是喜欢用MR,也喜欢用MD评价狙击步枪的精度,比如:

                    最后一项数量论证,当散布半径R=σ,2σ,3σ时,命中概率如下:

                    因此,全散布圆半径=3σ。

                    顺便说一句,西方除了有用σ度量散布以外,其实也用概率偏差(公算偏差):



                    洋人的概率偏差B就是PE,Probable Error,翻译过来也是概率偏差。其大量射弹下的值与我国研究结论一致,也与我给出的证明一致,即B=0.67449σ!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5-04-19 13:20
                    回复
                      以上结论均为概率、或者说是每组大量射弹下的结果。现实中射弹都是少量的,其结果会发生改变:比如随着射弹数量的锐减,全散布单位会很快变小(ES,RC,FOM,R100等),MR,R50,σ却非常的稳定。
                      总体上说,有限射弹下MR会偏小,这个很好理解,MR是瑞利分布下的期望值。假如以原平均弹着点作COI为少量射弹下COI考虑,MR值恒定,只是每组之间会很不稳定。但实际COI会偏心,这样MR必然偏小。
                      原MR已证明:

                      假设一组射弹数为N,有限射弹数量下的MR(n)可表述为:

                      也就是说MR(5)=1.1210σ,MR(10)=1.1890σ,MR(20)=1.2216σ。
                      此结论必将正确无误,因为鄙人也看过外国叫兽的研究成果,确定是一致的。


                      像美国佬验收步枪弹常用的10发组9组求平均MR,实际上测出来的就是MR(10)=1.189σ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5-04-19 14:09
                      回复
                        然而有限射弹下R50却十分稳定,确切地说,用国标的20发作图法衡量,其20发就能测出R50(20)=1.18σ。
                        利用二维样本(x,y),我们之前就证明出:

                        将其作为解析法测定公式,设一组射弹N发,则有限射弹数量下R50的期望值为:

                        当然也可以考虑引入瑞利修正系数:

                        我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如下:

                        总的来看,解析法求出的R50略微偏小
                        不考虑修正系数时,N=10,20,50的时候所求之结果与R50=1.1774σ相差为-0.0322σ、-0.0154σ、-0.006σ。
                        叫兽的研究成果相同:

                        上表50发-0.0010有误,我的计算值是-0.006。也就是说,解析法50发能取得较好的数据,误差为千分之一σ数量级。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5-04-19 15:53
                        回复
                          解析法虽然麻烦的要死,算的我想吐,可是国标不用解析法。。。
                          毛子的头脑是富有建设性的,为啥?
                          因为毛标:作图求解R50,要求为“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做圆,使圆内外弹孔数相等,且与内外弹孔等距”。我国3靶20发(有时10发)的求解方法正是沿袭毛子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方法,简单,方便,精准!!
                          这种标准用顺序统计量法可以列出一组n发时第i发距离平均弹着点COI的距离,导出第i个顺序统计量R(i)的概率密度,代入瑞利分布下的概率密度f(x)和分布函数F(x),即可导出数学期望。详细的证明过程我留在另外一台电脑里了不好找,现仅将结果发布如下:


                          如图,图片看不清请放大。。。
                          如图,此法的理论证明也异常复杂(但是实际操作很方便)。
                          可以证明,当一组射弹20发,其期望值为R50=1.1835σ,误差为+0.0061σ;
                          当一组射弹10发,其期望值为R50=1.1900σ,误差为+0.0126σ;
                          也就是说,作图测得的R50(n)略大于R50,且随着N增加,误差变的非常微小,当N=10时,获得的精度已经非常好了,N=10/20时,结果相差不大,换而言之10发或20发测得的R50是相同的,可等效考虑
                          借用国内某叫兽的话:“样本容量N=20时,苏修法测得R50系统误差绝对值远小于解析法的误差绝对值,20发能取得解析法50发的精度,故苏修法是经济的近似无偏估计,是测R50的好方法”。

                          外国叫兽研究出的也是这样的结果:瑞利R50在全范围内都非常接近理论R50=1.1774σ,且略大于理论值。当样本容量N≥10时,期望值几乎不存在误差。
                          故苏联人的脑子不能以常态度之,某些方面确实是天才。。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5-04-19 16:36
                          回复

                            同样,上述方法能推倒出R100,每组10发,20发,50发都行。

                            看到外国佬的一篇文章,数据如上。他说10发组测的R50和100发组一样准,而且标准差不大,很稳定,他认为R50是衡量密集度的最佳方法。


                            IP属地:安徽15楼2015-04-19 16:49
                            回复
                              2025-08-09 04:3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ES,Extreme Spread,可翻译为全散布,指的是一组射弹中距离最远的2个弹孔的中心距离。
                              根据维度的不同,Extreme horizontal spread指方向全散布,可以写成EHD;同理,Extreme vertical spread为高低全散布,可以写成EVD。
                              近距离两个维度上σ相差不大,故认为σh=σv,EHD=EVD=FOM
                              ES这玩意简单明了,量量最远两点就行,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散布度量方式,被国内外广泛使用。诸如著名的M16系列、G28乃至国产西湖牌5.6mm慢射运动手枪都用ES验收密集度。
                              说来也是奇怪,实际操作起来越复杂的散布度量单位,理论论证越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很简单的,反而难以证明,正可谓物极必反。像ES这种简单到掉渣的东西,我探索了半天后发现常规方法无法证明
                              射散布符合瑞利分布,则ES和FOM的数学表达式为: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5-04-20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