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该幻想将苏联拉入三国同盟。文件认为:二战爆发之初,日本采取不介入政策,本有助于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但稍后政府竟一厢情愿地相信德、苏关系良好,认为与德、意缔结三国军事同盟后,能够通过德国这个“正直的中介人”,把苏联也拉入到同盟之中,太过失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开始就以四国同盟为目标,只要苏联不加入,就不缔结三国同盟。”简言之,除了帮助德国牵制美国、而使本无对日作战意图的美国陡增对日恶感之外,缔结三国同盟,“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5、不该幻想通过对苏妥协来压服英美。日本与苏联签署《日苏中立条约》,本有通过对苏妥协,以“使日美外交能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展开”的目的,但却未意识到,苏联之所以愿意签订中立条约,也是“为了给予日美的对抗增加刺激”。 文件认为,“历史所证明的是,日本只有和美英提携,才能够有利于展开对俄外交;与此相反,日本和英美反目,结果都是不得不屈服于俄国的威势之下。但松冈外相却试图通过向苏联妥协来压服美英,这个策略不仅徒增美英的恶感,最终结局,也不过是为斯大林所期待的日美关系的恶化作贡献而已。……只要缔结日苏中立条约,就注定必然会给苏联利用。”简言之,中立条约,不但促使日本军部对美态度硬化,而且使苏联“在对美英交易时居于有利的地位”,条约“所有方面都是有助于苏联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祸害了。”
6、不该幻想通过苏联的斡旋来终止战争。1945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通过苏联实现和平”,并派遣特使赴莫斯科,希望苏联担当对美英的斡旋角色。该决策主要是受军方所迫而采取。文件认为,“日本不应该给予苏联任何对日参战的机会,应迅速直接对美英通告无条件投降,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它。像依赖苏联斡旋终止战争这样的事,实为最愚蠢的政策。”“不直接或间接以美英为对手,进行和平交涉,却要求苏联这样的国家斡旋和平,这一点尤其应该予以批判。……如果在雅尔塔宣言之前向美英投降,苏联的参战,以及让苏联分享对日战争战果的事情就不会存在。”
不难看出,外务省该项调研文件,涉及对苏问题之反思,用词最为沉痛。可供参照的,是吉田茂1945年4月因反战被日军宪兵队逮捕后的审讯供词。吉田氏声称:“无论谁怎么说,日本若不同美英交好,就决不能成为繁荣的国家。必须尽早结束对美英之战,即使战争败于美英,也决不会破坏国体,但国内如被赤化,日本就只有灭亡了。”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