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新传媒技2014吧 关注:159贴子:8,113

回复:珊珊来迟的百日计划——尾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个常用的布光效果
人像摄影,除了在户外拍摄外,也可以在室内工作室拍摄,这样对于学习布光更加方便,本篇文章将要教大家如何应用影楼灯光,采用不同的布光方式拍摄不同的效果。
1、一个柔光灯

  这是最简单的布光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只需要一个柔光灯就可以。放到模特的左、右任意一侧即可,柔光灯要放到比模特高一点,从上方45度角方向打下来。
2、加亮

  如果觉得只用一个柔光灯太暗的话,可以放一个反光板在主灯的对面。折射部分光线,让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拍摄得更清晰,将整个主体加亮。


21楼2014-12-30 23:27
回复
    3、加强对比

      使用反光板的目的是增加亮度,而使用黑色反光板则相反,枝术上来说它的作用不是反光,所以你也可以称之为“减光板”或“吸光板。使用黑色反光板的原因是要降低主体一侧的亮度,让照片的对比效果更突出。
    4、背光式

      如果想为照片加入一点不同的效果可以使用背灯,突出模特头发的层次,同时高光也可以突出模特的身材。


    22楼2014-12-30 23:28
    回复
      2025-09-25 17:08: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侧光

        柔光灯的强度应该比侧光强,侧光可以为模特正面补光,减少明暗对比度。
      6、三灯


        在模特身后加上两个不同颜色的灯光可以为照片做出特别效果,非常适合拍摄时装时使用。


      23楼2014-12-30 23:29
      回复
        阴天
        优:光线柔和

          厚厚的云层成为一个天然的柔光板,不会造成景物强烈的阴影。不过由于光线不足,拍摄人像时请尽量用上反光板,为模特儿补补光。
        劣:天色阴沉难看

          虽然这个被原文作者描述为劣势,但如果遇到厚厚的云层,可以尝试以极端的构图方法拍摄,让云层占据画面部份的位置,能造出很强烈的气氛。
          这是来自2013年摄影札记年度摄影比赛的得奖者Kai Tang的作品:山之守护神


        24楼2014-12-30 23:32
        回复
          雨天
          优:增加拍摄题材

            雨水其实可以是个很好的拍摄题材。例如可以尝试在雨中以闪灯引闪作背光,以光线勾勒出粒粒雨点,效果会十分突出。
            相片来自摄影师Wilson Lee的作品:滴水不沾、雨中漫步—Barbican Rain Room,很有参考价值!
          劣:器材进水会坏,模特儿也不方便

            非常容易想到问题,记住如果器材本身并没有列明防水功能的话,就真的真的不要沾水。雨中模特儿可能是个很好的拍摄题材,但总要跟对方构通好才拍吧,有谁会想湿着身回家呢?
            如果相机真的沾水甚至死机了,在拿去维修前,可以尝试这个解救方法,看看能否起死回生:
          1、擦干机身上可见的水迹,找一个密封箱,放入相机和与相机重量相约的米。
          2、将相机放在米的顶层并把反光镜朝下。
          3、再倒入米粒覆盖机身,大约比机身高于一寸。米粒夹着相机把水份吸出。
          4、盖上盖子放置六日。


          25楼2014-12-30 23:33
          回复
            晴天
            优:主题能有充足曝光,亦能把强烈的光暗对比作为拍摄题材

              阳光充足的话,主题受光变得容易,但要留意会否有背光的情况出现。多留意光线做成的强烈光暗对比,也会是很好的拍摄题材。
              这是香港知名摄影师何藩的作品。
            劣:阴影也很强烈

              太阳充足,又没有云层柔化光线,会让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的阴影也显得特别强烈,以至拍摄人像时容易产生阴阳面等问题。尝试使用反光板为没有受光的一面补光,就可以避免这个情况。另外室外光线充足的话,可以尝试在室坐近窗边拍摄,并拉上可透光的窗帘,成为一个DIY柔光箱,可以拍出光线十分柔和的作品。


            26楼2014-12-30 23:36
            回复
              巧用中间构图 让焦点更集中的构图技巧
              在初接触摄影时,通常第一个学习的构图方法便是「黄金分割」或是「三分法」,但其实在拍摄多了,我们可以利用另一种需小心使用但效果不错的构图,让相片作品有更多变化,这次便介绍一下「中间构图」的使用技法吧!

              什么是中间构图?
                中间构图便是把目标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无论是直度或是横度也可以使用。

                中间构图的优点:举机便拍,十分方便;主体放在正中,读者轻易便留意到;几乎能应用在任何相片尺寸中;容易学习使用;应用范围广。
                中间构图的缺点:画面容易变凌乱;放在中间的主体需小心选择;操作不当会令相片效果更差。
                以上看到中间构图有各之的优缺点,让我们看看怎样可以避免其缺点,轻松驾驭「中间构图」的技法吧!


              27楼2014-12-30 23:37
              回复
                应用中间构图的技巧
                (一) 选择背景避免凌乱


                  中间构图其中一个很容易做错的地方便是主体不够突出,令读者难以领悟摄影师想表达的主题,因此在使用中间构图时,最好可以寻找一个简洁的背景,或是跟主体有比较大的对比才可以轻易突显想表拍摄的东西。
                (二) 善用浅景深

                  若果在拍摄时未能找到非常简洁的背景,这时可以善用浅景深的拍摄方法(如放大光圈、长焦距等,详细教学请按此),这样可以令主体从背景中跳出来,加强主题的表达。


                28楼2014-12-30 23:39
                回复
                  2025-09-25 17:02: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 选择「有故事」的目标

                    中间构图最重要的其中一个要点便是拍摄「有故事」的目标,无论是静态、动物,还是模特,其动作、外观也是一张相片好坏的关键,如果这方正捕捉不好,未能加深读者脑袋内的想像(相片内的人物/东西有什么故事呢?),相片便会变成一张普通、不吸引的相片了。
                  (四) 试试正方形尺寸

                    因为主体也会放在相片的正中间,拍摄时可以试试由传统的 3:2 格式改为 1:1 的正方形,跟利用 Instagram 拍照一样,透过改减少两侧的空间,可以让读者视觉更集中!
                  后记

                    虽然构图有一些法则来跟随,但其实也要因应实际拍摄情况来决定使用那一种的,来学习不同的构图技巧,在应用拍摄时更能得心应手了!


                  29楼2014-12-30 23:39
                  回复
                    一定要注意 10个毁掉好照片的错误操作
                    1、使用三脚架时候仍开着防抖

                      越来越先进的防抖技术,使得大家拍出好作品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当然也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将是否防抖作为购买器材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摄影也是如此。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说说防抖是怎么回事。目前大部分镜头的防抖结构是由陀螺仪和浮动镜片组成,陀螺仪侦测抖动,提醒浮动镜片做出相应反向补偿,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抖的目的了。
                      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机身反光板抬升、快门开合引起的高频振动同样会被镜头侦测到。如果这时防抖系统仍在工作,浮动镜片就会做出相应移动改变光轴,但其实这时相机是静止的,反而降低了照片质量。因此,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最好将防抖关闭,同时开启反光板预升,保证画质。
                    2、低于安全快门速度

                      对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概念想必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理论上即是使用镜头焦段的倒数。例如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50mm定焦拍摄,那么安全快门速度就为1/50s。也就是说,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尽量不要低于这一数值,否则糊片的概率较大。
                      这里特别要提醒非全画幅相机用户,安全快门以等效焦距为准,不要忘记乘以镜头等效系数。另外,安全快门并不适用拍摄移动物体。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320s,当然这只是个保险数值,如果是汽车等高速移动物体,建议使用更高速度。


                    30楼2014-12-30 23:40
                    回复
                      3、大光圈就是一切

                        大光圈可以带来迷人的焦外和很好的浅景深视觉效果,但它并非万能。很多人“信奉”大光圈就是一切,其实这也是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举个例子,在拍摄人像时,使用大光圈(例如f/1.8)拍摄,如果将焦点落到眼睛上,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人脸边缘模糊,没有经验的拍摄者更不会在相机上放大确认焦点。其实,大光圈也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只有光圈全开才叫大光圈。
                        如果照片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光圈和焦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常规情况下初学者可以多多使用f/5.6-8的光圈,不仅能表现出镜头的最佳成像质量,还可以增加拍出好照片的几率,何乐而不为呢?
                      4、很少使用高感光度

                        在胶片时代,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到了数码时代,相机的感光材料由胶片换成了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但对感光度的定义仍大同小异,即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提升相机感光度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一是强行提高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二是使用多个像素点共同完成原来只要一个像素点来完成的任务。
                        而对于提高感光度会导致画质下降的说法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现在大部分数码产品,特别是中高端无反、单反相机的高感表现都是可以满足大部分爱好者日常拍摄的,这时就需要大家对高感光度进行重新认识。
                        日常拍摄时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使用ISO 100来完成,之前我们也为大家介绍了4种需要使用高感光度的情况,弱光环境下我们需要使用ISO 800、ISO 1600甚至是ISO 3200进行拍摄,高感在摄影中并不是一个“禁区”,配合后期使用软件进行降噪处理,会让你的拍摄水平更上一层楼。


                      31楼2014-12-30 23:41
                      回复
                        5、在走动中匆忙拍摄来

                          在旅途中,拍照变成了一种十分机械的行为,很多人甚至连双脚还没有站稳就按下了快门,于是你只是完成了一个按快门的任务,这张照片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为摄影师,是源于他们对影像的尊重和对摄影的思考。
                          在日常拍照时,认真对待每一个景物,用足够多的时间观察和思考,这样的拍摄练习才是大多数初学者需要的。多拍很重要,精拍很必要。
                        6、过度锐化

                          锐化是后期处理中一个必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被过度锐化的摄影作品。随着我们手中的数码相机像素越来越高,锐化就需要特别注意。过度锐化会使照片看起来很硬、很假,给人一种距离感。
                          不论使用哪种后期软件进行锐化,建议半径不要设置的太大,否则容易导致照片看起来生硬,特别是处理人像时更要小心谨慎。


                        32楼2014-12-30 23:42
                        回复
                          7、锐化后重新调整照片尺寸

                            锐化应该放在整个后期处理的最后一步,建议在这之前调整对比度、亮度、曲线等参数。
                          8、对色彩空间的错误认识
                            色彩空间又被称为色域,其实可以理解为颜色范围、丰富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大家应根据照片的输出需求选择正确的色彩空间,目前大多数初学者对色彩空间不了解,不论照片有哪种用途都选用sRGB,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左:sRGB,右:Adobe RGN
                            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sRGB是由惠普与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Adobe RGB相较于sRGB有更宽广的色彩空间,它包含了sRGB所没有的CMYK色域,层次较丰富。而ProPhoto RGB的色域比Adobe RGB更大,因此目前数码打印机都不能识别这种色彩空间,只有对影像输出有很高要求的专业摄影师才会用到。
                            色彩空间实际与照片用途有关。在平时的网络浏览中,基本只能显示sRGB。而在输出大幅作品时建议改用Adobe RGB,这样能获得更丰富的色彩细节。


                          33楼2014-12-30 23:42
                          回复
                            9、基本不使用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更为重要。要想讲清楚,还是要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相机测光原理。不论是哪种品牌的相机,都是以18%灰为基准进行测光的。而日常拍摄中我们几乎很难碰到被摄物体的亮度刚好为18%灰,这时就需要手动对相机的测光进行校正,这就是曝光补偿存在的意义。
                              举个例子,冬天拍摄雪景时很多拍摄攻略中都会建议大家增加曝光补偿,这是因为相机以18%灰为标准对雪进行测光,而实际上雪是比18%灰更亮的,如果不手动增加曝光补偿,那么拍出的雪景很可能是灰蒙蒙的。相反,拍摄亮度较低的偏黑景物时,要减少曝光补偿,这样才能保证曝光正确。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白加黑减”原则。
                            10、拍摄前不检查相机参数设置

                              有些摄影师有很好的拍摄习惯,在结束一天的拍摄后会将相机的参数恢复到默认状态,以防第二天拍摄时忘记调整参数,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错过很多精彩瞬间。细节决定成败,想要提高摄影技术先从这些小事入手吧。
                              最后想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数码后期可以帮助我们将好作品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在前期拍摄时更需要一个严谨的态度,因为任何后期都是建立在一个好照片的基础上。另外,在后期处理照片的过程中,细节常常被大家忽视,试着将照片100%放大,就有可能发现一些问题。最后,摄影理论虽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你现在水平如何,去拍照吧,用手中的相机寻找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美,这样才能体悟摄影的乐趣。


                            34楼2014-12-30 23:43
                            回复
                              2025-09-25 16:56: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摄影师常错过精彩瞬间的10个常见原因
                              不少照片精彩与否,往往在于能否捕捉到「决定性的瞬间」,早了一秒或迟了一秒影像都可以截然不同,你的摄影生涯里错过了多少张精彩照片?而错过的原因又是甚么呢?网站 Photography Talk 总结了八点原因(另加两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准备好了吗?

                              image credit: Mark Tighe
                              1) 你的相机不够贴身

                              image credit:Garret Lai
                                如果你没有随身带着相机,又怎可能拍到照片呢?就算放入袋中,你也准备好快速地取出相机吗?还有就是操作上的熟练度与速度,都是关键的因素。


                              35楼2014-12-30 2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