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吧 关注:58贴子:370

无注释《中庸》全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听说过儒家《中庸》的人很多,可看过中庸的估计没几个吧,中庸到底讲的什么,有古文功底的可以看一看。


IP属地:河南1楼2014-09-02 18:40回复
    【第01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以上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源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IP属地:河南2楼2014-09-02 18:41
    收起回复
      2025-08-13 18:05: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02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03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04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第05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乎。」
      【第06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07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08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09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IP属地:河南5楼2014-09-02 18:45
      回复
        【第10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IP属地:河南6楼2014-09-03 17:42
        回复
          【第11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IP属地:河南7楼2014-09-03 17:42
          回复
            【第12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以上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IP属地:河南8楼2014-09-03 17:43
            回复
              【第14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IP属地:河南10楼2014-09-05 12:04
              回复
                【第15章】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IP属地:河南11楼2014-09-06 15:11
                回复
                  2025-08-13 17:59: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16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IP属地:河南12楼2014-09-06 15:11
                  回复
                    【第17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则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IP属地:河南13楼2014-09-06 15:12
                    回复
                      【第18章】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IP属地:河南14楼2014-09-06 15:12
                      回复
                        【第19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祖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祖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IP属地:河南15楼2014-09-06 15:13
                        回复
                          【第20章】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IP属地:河南16楼2014-09-06 15:14
                          回复
                            【第21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上面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IP属地:河南17楼2014-09-06 15:14
                            回复
                              2025-08-13 17:53: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22章】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23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24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25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IP属地:河南18楼2014-09-08 14: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