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书名含义——《滴天髓》考证之一
“滴天髓”三字的核心在“髓”字,因此首先要搞明白“髓”字的意义。
“髓”为“骨中凝脂”,象征最精华者,又象征最深藏者,为最核心的机密。《渊海子平》中《寸金搜髓论》,《三命通会》中有《 明津先生骨髓歌》。《渊海子平•人鉴赋》中有“察富贵之由易见,假使粗细深藏之骨,就得而知”,意思是说察命主的贵贱由此可见,就像看深藏于内的骨骼,可得而知之。《渊海子平•金玉赋》中有“洪范数终,渊源骨髓”句,此处的“骨髓”的意思,类似“滴天髓”中“髓”字的意思。
天指天机,也指天道和天命。《渊海子平》中《幽微赋》有言“泄天机之妙理,谈大道之玄微。天既生人,人各有命。” 《络绎赋》 有言“参天地之奥妙,测造化之幽微。” 《继善篇》 有言“人禀天地,命属阴阳。” 《金玉赋》 有言“数体洪范,法遵子平,命天地之奥妙,听空谷之传声。”需要指出的是,命理中的命指的是天命下的人命,而不是宿命。天命观认为命运的组成以及主要的决定因素有三个方面,为天、地、人这三个方面,其中天的因素是固定不变的,不以人力为转移、改变的,如出生时间、出身家庭、国家政策等等的,地是可以选择改变的,人的方面更是可以努力的,也是可以自我选择的和改变的,所以人命能测者只是天命所对应的部分,其他的地和人的方面都是可变的,预测目的是掌握天的部分,以地和人的方面的选择和努力去更好的顺应和利用天的方面,以达到更大的成功。宿命观认为一起皆是前定,一切皆有定数,此种观点犯了绝对静态的错误。而天命观是静态的定数的部分和动态的变数的部分的辩证统一,是正确的命理观点。因此,凡是认为命理可以预知一切的都是错误的认识,同时,认为命理完全不可预知并且没有任何可以预知的部分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认识。
滴指的是液体一点一点的落下,所有滴的只能是小的水珠而不可能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故而《滴天髓》一书都是非常简略的提纲挈领式的语句,都非常概括,任何一个内容都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述。滴又有渐渐的意思,《列子》中有《力命》篇是专门论述命运的,其中有“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一句,此句的意思是为什么我的生命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的逐渐的减少,渐渐的离开这个国都而走向死亡呢?天道的运行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不断向前运行,永不停息。
故而,“滴天髓”的意思是以最为精简的语句来点明天命之理的最核心的精华,又有不断前行永不停息的天道的精髓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顺治十五年,礼部尚书陈素庵编辑的《滴天髓辑要》中对《滴天髓》一书评价极高,不过同时说《滴天髓》美中不足的是“命名未雅”,说明在古代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眼中,“滴天髓”这三个字文意并不深奥,而且还没有达到“雅”的层次。
“滴天髓”三字的核心在“髓”字,因此首先要搞明白“髓”字的意义。
“髓”为“骨中凝脂”,象征最精华者,又象征最深藏者,为最核心的机密。《渊海子平》中《寸金搜髓论》,《三命通会》中有《 明津先生骨髓歌》。《渊海子平•人鉴赋》中有“察富贵之由易见,假使粗细深藏之骨,就得而知”,意思是说察命主的贵贱由此可见,就像看深藏于内的骨骼,可得而知之。《渊海子平•金玉赋》中有“洪范数终,渊源骨髓”句,此处的“骨髓”的意思,类似“滴天髓”中“髓”字的意思。
天指天机,也指天道和天命。《渊海子平》中《幽微赋》有言“泄天机之妙理,谈大道之玄微。天既生人,人各有命。” 《络绎赋》 有言“参天地之奥妙,测造化之幽微。” 《继善篇》 有言“人禀天地,命属阴阳。” 《金玉赋》 有言“数体洪范,法遵子平,命天地之奥妙,听空谷之传声。”需要指出的是,命理中的命指的是天命下的人命,而不是宿命。天命观认为命运的组成以及主要的决定因素有三个方面,为天、地、人这三个方面,其中天的因素是固定不变的,不以人力为转移、改变的,如出生时间、出身家庭、国家政策等等的,地是可以选择改变的,人的方面更是可以努力的,也是可以自我选择的和改变的,所以人命能测者只是天命所对应的部分,其他的地和人的方面都是可变的,预测目的是掌握天的部分,以地和人的方面的选择和努力去更好的顺应和利用天的方面,以达到更大的成功。宿命观认为一起皆是前定,一切皆有定数,此种观点犯了绝对静态的错误。而天命观是静态的定数的部分和动态的变数的部分的辩证统一,是正确的命理观点。因此,凡是认为命理可以预知一切的都是错误的认识,同时,认为命理完全不可预知并且没有任何可以预知的部分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认识。
滴指的是液体一点一点的落下,所有滴的只能是小的水珠而不可能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故而《滴天髓》一书都是非常简略的提纲挈领式的语句,都非常概括,任何一个内容都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述。滴又有渐渐的意思,《列子》中有《力命》篇是专门论述命运的,其中有“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一句,此句的意思是为什么我的生命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的逐渐的减少,渐渐的离开这个国都而走向死亡呢?天道的运行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不断向前运行,永不停息。
故而,“滴天髓”的意思是以最为精简的语句来点明天命之理的最核心的精华,又有不断前行永不停息的天道的精髓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顺治十五年,礼部尚书陈素庵编辑的《滴天髓辑要》中对《滴天髓》一书评价极高,不过同时说《滴天髓》美中不足的是“命名未雅”,说明在古代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眼中,“滴天髓”这三个字文意并不深奥,而且还没有达到“雅”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