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江畔木棉红吧 关注:89贴子:1,517
  • 10回复贴,共1

李林青散文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海南1楼2013-05-07 22:41回复
     寻荷记
    李林青
    今年六月初,本人就听到西去柳州二十公里外的百朋镇千亩荷花开得正好的消息。由于一时难以成行,前往百朋看荷花遂成了一桩心事。一晃过了半个月,我那惦记着看荷花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于是决定不顾一切上路。等到成行后才发现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铁下心做某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往往很高。驱车直奔百朋那天,正逢雨过天晴,车窗外草木一派鲜绿。远近的山峦拔地而起,让人油然想起移山的愚公,仿佛每座山的背后都有一个奇妙的神话传说。
    由于我手持的地图未标有百朋的地理位置,只好一路逢人就问。坐在树下歇息的路人总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足见柳州人和蔼可亲。一路寻来终可见,无边荷叶绿藕田。到了田畻见着无边灿然开放的荷花,心中才了然六月为何呼之为荷月。
    这时让我眼睛一亮,一个赤足牵牛的牧童迎面走来,他擎着阔大的荷叶遮阳的神态生动地定格在我的视野里,多么令人感动的田园牧歌啊,可惜这种国画般宁静的意境只能在山野中才可得以一见。荷,系花中的神品,曾被东方高雅之士誉为凌波仙子。在庙宇里,我们常看到佛打着大手印坐在金光闪闪的莲花宝座上,仪态慈悲而无尚智慧。而世间的荷花,则不辱濂溪先生的美笔,天上人间俱保持超凡脱俗。细想,梦里多少双折花的手,在周先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劝诫下住手啊。
    本人出生在琼西,每凡所见,海外风光皆殊于大陆。不过岛国的自然景致纵然奇美也有缺憾,单凭春无桃李、夏无亭荷、秋无桂花、冬无梅雪,便令人四季恍惚,不知身处何邦。到了广西,我便一件件寻来,终见二月桃花,六月荷花,十月桂花,此外,石美洞奇更适在四时探访了。远在少年时,我便听人提起儋州东坡书院载酒堂旁有荷花盛开的传说,可惜至今无缘一见!今年七月底,苏才祎从海南来,同游于桂林。席间谈起荷花,苏连称我孤陋少闻,连琼海老家万泉乃远近闻名的藕乡也有所不知。
    中国谓之古国,诚因风物太古。想起那些与此有关的古人古事,就连一片叶、一朵花、一茎草都令人浮想联翩。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是我读过的荷花诗中最可心的一首。香山居士“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在寻荷的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路,只要善缘巨在,总有一天我会撞见幽泉白荷,寻到可在人间种生的一颗白莲子。


    IP属地:海南2楼2013-05-07 22:42
    回复
      2025-08-14 04:25: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走在路上的感觉
      ○李林青
      走在路上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
      坐在夕阳之下的家门前的沉思的老人悠长的背影改变了忧伤了么?蹒跚学步的孩子就像每天升起的纯洁的初阳,激起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初始记忆。开往时光深处的地铁,满载着旅程的风雨奔向远方。坐在车上你可以不必认识我,但你不应拒绝我们结伴奔赴明天,在睁开眼睛醒来的清晨,看见你的表情竟如此生动。你在无意中唱起的歌,在碌碌风尘中回响,你是多么遥远,又是多么切近,仿佛童年吹响的叶笛声,如此嘹亮地刮伤我的耳朵。
      过去总是难以淡忘,因为不能,所以我们会痛苦。乾隆六下江南,每回都要重访上回到过的地方,因为上回领略江南美景时留下的印象实在深刻,以至值得一回回跋山涉水踏访。一段缠绵的恋情,一首动人的歌,一个永难复制的山水记忆,甚至一句话,一个微笑,都会在我们心中激起千尺波澜,这些景象堆积在心里,令走在路上的人,每每睹物思人,影过存心,悲欣交集。记忆正在延伸,究其源头因为我们无法淡忘,从而不得不正视这份与生俱来的财富,难道不是这样么?
      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你认为太寂寞,那么不妨把自己想象成千里独行侠,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你不曾身负使命,来到人间只为轻松一游。因为想象是无止境的,你的旅游也是自由自在漫无目的,就像花间翩飞的彩蝶,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无限春光,迎来花团锦簇,直到有一天飞倦了终于化作一只梦里的蝴蝶,飞舞在庄周的窗前。
      龙吐珠
      ○李林青
      我在这里记叙的是一种多年生蔓性花卉,它的名字叫龙吐珠。
      初次在琼园看见这种植物开花,我心里就莫名掠过一阵惊喜,虽然我当时不晓得它叫龙吐珠。它的修长的枝条上缀着绿油油的叶片,末梢上却挂着一个形同铃铛的白花,令人意犹未尽的是这个“铃铛”还吐出了一个红色的“珠花”!
      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物,我发现了龙吐珠,我要善待它,因此,我决定拔它于蒿芟。我找出用光油漆得金黄的木盆,填上透气性良好的泥土,然后从杂草丛中把龙吐珠移植到盆里。根据花卉栽培手册指导,第一遍水要浇透。我很高兴能这样做,因为龙吐珠富有创意的生命,多么值得人怜惜。但时隔一周,我看到它的叶片开始枯黄飘落。这是什么缘故呢?是不是我伤害了它对土地的感情?在我感觉内疚的时候,我又发现在它的细长的枝条上又吐出了鹅黄的芽儿。为了报答大地的恩情,它要坚强的活着,我这样理解龙吐珠不知道对不对?
      相隔龙吐珠两米远的台阶旁有一株凌霄花。恰巧我的诗友林雅景笔名叫凌霄,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我在给龙吐珠浇水时,也顺便给凌霄花浇水,我想,但愿它们相依相伴生机盎然长盛不衰。
      在种养花卉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古代文学作品或医学典籍上记载的植物,今人已很难辨识它们的真面目,濒危植物更不用说了。奇怪的是今人竟自诩创新地随意给植物取名,以致带来了更大的混乱。我想,植物混名发展到最终只有植物学家才可索解了。本人在此并非有厚古薄今之意,其实古人的烦恼也不亚于今人。一代医圣李时珍的公子李建元在明万历二十四年的《进〈本草纲目〉疏》里,就以乃父的求证为据,指出宋唐以上诸药家的错讹俯拾皆是。可见历朝历代著书立说者在承传文明时,也不知不觉加殃于后人。今人不仅不深刻自省,还错上加错,随意给植物取名,并借助商品市场让取了混名的植物流往各地,从而带来更大的混乱。今人对普通植物的原名浑然莫知,更罔论对原产地、特性以及功用的认识及研究了。
      龙吐珠——顾名思义充满东方人想象的奇逸的美,我很喜欢它,其实它的真名叫马鞭草。


      IP属地:海南3楼2013-05-07 22:43
      回复
         夜读随想
        ○李林青
        记得上高中时常想:等上大学后,我要抽空阅遍自己所喜欢的“闲书”。等到上了大学,在寒冷的冬日坐在阶梯教室里自修,瞬间闪现的念头便是:有一天我要建一间舒适的书房,房里摆满书籍,只要兴之所至便能抽书阅读。那份宁静想来必可通达天外。可工作后,过去那份灯下闲读的悠然志趣已日趋疏淡,且被生活的种种焦虑所取代。
        前不久从《读者》中读到一句话,说最吝啬的人莫过于连买书的钱都省的人。我不禁幡然有所悟,觉得近年来,由于读书少,如今的我已自觉谈吐庸俗、眼光狭隘。事实证明,所有不努力读书的借口,都是因为慵懒的缘故使然。于是,夜里读书开始成为我与古今中外智慧之士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延续下来。
        我有个习惯白昼只阅读现代作品,而夜里专读古人文章。因为今人的作品就好像街头的快餐,权当短暂果腹,而古人的文章就好像贮存多年的老酒,经得起细品。一天夜里,万籁无声,我正在灯下捧读《花间集》,当读到“细雨梦回鸡塞远”一句时,心里不禁有所思,时代的反差使我强烈地感到自己已无法跨越过去,跨越那个富有才情的长袖飘飘的年代。我相信喜欢读唐诗宋词的人多半会怀旧,怀想阻隔千山万水的古人,怀念他们那些含英咀华美仑美奂的文字。古人的宁静和与生俱来的诗意多么丰饶,千年以降细读他们的文集依然令人感慨万千。那一场细雨,淅淅沥沥地落在郊外的一座茅舍上,一位睡意朦胧的老人正在梦游,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晨鸡的报晓声。这种境界在闹市中已难得一见,它注定是在幽静少人的乡间,在善感的人的心中久久徘徊。
        读书与其说是一片痴情,不如说是一种境界。有的人究其一生执卷披帙视书为梅妻鹤子,有的人两鬓飞霜依然明烛清灯与书相伴。这种与书俱老的执著,浓得仿佛酽茶烈酒,饮之醉人。而董桥的“自古人入,从造物出”则为天下苦读人注入了一付“食古待化”的醒酒汤。一册厚厚的《唐宋词人年谱》直读到二更天,睡意初袭人。等到撂下书本躺到床上,我便得饱尝失眠之苦。而愈怕失眠愈是难眠。本知道夜无眠不应有恨,却偏偏觉得失眠是谁之惹,竟然耿耿到天明。


        IP属地:海南4楼2013-05-07 22:44
        回复
            桃花往事
          □李林青
          初逢桃花,是今年二月我在柳州遇到的最惬意的事。不知是哪个富有才思的柳州人,在千亩湖畔种了数千株桃树。阳历二月,天气转暖时,柳州人便在千亩湖畔的桃花岛上举办洛维桃花节。二月中下旬是桃花岛上的桃花开得最忘我的时候,枝头上几乎看不见新叶,满树是火焰般灼灼的桃花。那些看似粗糙形同枯槁的枝条上忽然开出如痴如醉的花,这本身就是奇迹。游人为赏桃花,全都登岸寻春,千亩湖上的游舫野渡无人随水横。附近农家泥瓦砖墙,鸡雏相逐,倏忽穿过绿篱去。院前屋后,油菜花一片金黄。况之于尘浪滚滚的千古龙城,自是市外桃源,人间胜境了。
          桃花盛开的二月,我们走在路上,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灿若桃花。因为春天,我们相聚在桃树下。为了看岛上一尘不染的桃花,有的人甘愿脱鞋绾裤,涉过微寒的春水,来到树下。春风吹过,枝条摇曳,花瓣雨便这样炫目地落下来了!面对落花,多情的纳兰容若在怅惘之余,终于脱口唱出“谁道飘零不可怜”的歌。我非纳兰,但花落当前也是情难自禁。
          走出桃花岛,我们一路沿千亩湖畔闲游,只见向东的道路旁,百姓在提篮摘草莓,三三两两的儿童在放风筝,还有亲切的相思树(海南岛随处可见)下憩着步行人。车过风景桥,不料竟撞入了都乐公园。先前就听说过都乐好景致,今日路经胜地,正是缘结人到。走进园门,第一眼就看见桃花,但都乐的桃花跟千亩湖的桃花不同,都乐的桃花似乎更见幽贞。驻足桃树下,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由于不是年年能来,年年来之能逢,因此倍感缘分之可遇而不可求。
          去年秋天,我曾游览过玫瑰山庄,并在当天见过枝叶憔悴的桃树。由于我在此之前不曾见过桃花,所以不懂爱惜。回到琼园后,我觉得病恹恹的桃树实在太煞风景,于是令人把数十株悉数砍了,同时还拆掉了一顶月白风清之夜可供豪饮的草房。一位朋友来访,发现琼园的桃树和草房不见了,他非常扫兴地说:“春天被撵走了!”
          本人曾在《柳州杂记》一文里记述去年中秋在柳侯公园初见桂花时的惊喜,今年阳春又得以一睹桃树芳菲,柳州之行,收获可谓丰矣。不久前我重新在琼园补种了许多桃树,来年如果我仍居留柳州,当可看到自己手种的桃树开花。


          IP属地:海南5楼2013-05-07 22:44
          回复
             柳州的奇石
            李林青
            柳州是玩石的地方,而玩石的地方在柳州首屈一指当属中华园。
            本人初游大龙潭,在鹤楼钓台前徘徊再三,久久不愿离去。同样,来到柳侯公园的园中之园——中华园,就不想移步了。这里展示着这个古老的历史名城中最为精美动人的奇石画卷。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笔意。在中华园里,曲觞流水奇石印证了左思诗意的精妙。
            中华园集中了烛龙、无极、尊者等琳琅满目的奇石,而我独喜欢青牛酣睡石。这多半是本人肖牛之故,还有是它的那副悠然物外的神态激起我心中无限遐想。石之为美,在于气度超拔。每凡好石,必与人心相通,精神出人意表。有的怪诞中见天真,有的夸张中显率直,有的端庄中露活泼,有的山雨欲来中透光风霁月。如龙如象,如空山布道,如梵谷诵经,凡此种种,是瑞石同时也是瑞兽,两奇相映,妙趣横生。
            奇石是艳丽的花开,而小桥流水,曲径幽篁,鸟语古久更显出绿叶衬托之静美。柳州多睿智之士,为了造出代表柳州品格的名园,高津龙先生可谓与历代藏石赏石之雅士声气相通矣。
            鱼儿畅游在水中,多么恬然自得,它们的物质享受是水,即在足够开阔的水面上展现一种潇洒写意的生活。坐在亭边观鱼,我不觉由鱼反观奇石,一种为自然灵动,一种为宁静致远,其中韵致只有心灵相通者能得。
            中华园以石为胜,却假之以园林山水、鱼鸟花卉、亭榭台阁、香茗雅座、氤氲清岚,由此可见经营者志趣之一斑。常言说,黄金有价石无价。白居易“休息之时,与石为伍”;更有如清代赵尔丰者,认为石乃“君子良士”,可为“师友”;而柳州人“休闲之时,与石为伍”,寄意遣兴,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华园是一轴长卷,慢慢展开品味,“把江山细看”,典雅的中国气派,自然的心灵触动,人与石的相互依存,诠释了精神高尚的信守与回归。


            IP属地:海南8楼2013-05-07 22:46
            回复
               就让心情像一首歌
              文/李林青
              现在时令正值隆冬,虽然有时冷雨霏霏,但毕竟是南国地暖,春天即将来临的讯息已透过枝头鹅黄的芽儿露出蓬勃的端倪。在蛰伏的冬日,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我于无意中脱口哼出一首歌,那就是《春暖花开》:
              春季已准时的到来/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花儿已竞相的绽放/你别总是站着发呆/快让自己再美丽一些/让世界因你更可爱
              有冷就有暖/冬天是否让你好烦/黎明醒来时揉揉你的眼/你会发现天那么蓝
              桃花也红了/心情也好了/冰封的情感/请解除冬眠/风也变暖了/云也变淡了/往事它飞了/飞过那忘川
              春天是一个令人无限企盼的季节,它仿佛一把无所不能的巨刷,刷亮了所有落寞的心情。两年前,当一切都停留在春天的喜悦之中时,我毅然放弃了一辈子埋头乡村的信仰,远走他乡,成为千里打工队伍中的一员。2004年的春节,我是在柳州独自度过的,在此之前,我到过北京、广州,甚至深圳,直到认识现在的妻子,来到柳州,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2004年的春节,同事们都回家团圆去了,只有手头拮据的我滞留柳州。对着春节气氛浓郁非凡、鞭炮声和烟花喧闹的柳州,我感到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既亲切又陌生,我默然面对大海之南,祈祷家人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永远幸福安康,灾禳尽除。虽然心里奔涌着千万种祝愿,但还是孤单难掩。我自然而然想起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的情景。春节期间天气有时会忽然转阴,我和伙伴们就喜欢趁这时候跑到大院里来听春雷。因为民间有传说,称春天里听到第一声春雷,如果把衣服抖一抖,就可以抖掉身上的晦气,而且一年都将免受邪毒侵扰。
              往事就像一串糖葫芦酸涩中带着甘甜,就好像我在独自中迎来猴年春节一样,我想,只要虔诚,生命终究会迎来真正的美丽。
              在猴年春节期间,我反复播放一首歌,那是我在众多的音碟中选出的最喜欢的一首歌——《春暖花开》。我高声跟着歌手周艳泓唱这首歌,唱着唱着,我的心情仿佛解冻的河流,俨然结束精神的冬眠,沉浸在“花儿已竞相绽放”的春天。


              IP属地:海南12楼2013-05-07 22:50
              回复
                 柳州人
                李林青
                柳州是个沉着大器的城市,单凭柳州人说话那四平八稳、细腻平和的腔调,就令人感到这座城市不排外,十分有人情味。尤其是人与山水自然风光的巧妙结合,更令人进一步感受到柳州风骨的高贵。
                柳州人有人情味表现在大事小事能让则让,街头巷尾难得一见争吵得脸红耳赤、大打出手的现象,作为外地人的我深感讶异。另外,柳州人古道热肠不市侩,他们喜欢用朴实无华实则注重“一碗螺蛳三碗汤”之汤料搭配的螺蛳粉,来招待刚从火车上风尘仆仆下来的客人。
                螺蛳粉作为寻常饮食,堪可称之为柳州风味,因其风格独特而显得可贵。对外地人来说,如果认为螺蛳粉还不够精美的话,细品那芋类糕点,对柳州的好感就悠然而生了。
                柳州人说话永远是带有商量余地的口吻,他们的话末则无一例外地带上一个“乜”的后缀,意思是说“你看这样行吗?”还有一句有名的口头禅,就是“得啦”,意思是说“没问题、就这样办”。从语言习惯上我们可以看到柳州人的豪爽。还有,在宴会场合喝酒,柳州人更是豪气冲天,尤其是柳州美女那句“大哥,我干完,您请随意”的劝酒令,更是令新来乍到的外地男子汉胆寒。
                细加揣摩,柳州人说话何以如此底气足,究其原因实在得益于千古流芳的柳侯风骨,以及号称广西工业重镇的“重”也。


                IP属地:海南13楼2013-05-07 22:51
                回复
                  2025-08-14 04:19: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沉静的山谷
                  琼岛的西北部蕴藏着令人心悸的美丽。清晨的山谷,飘忽着乌云,当乌云变成豆大的雨点倾洒时,山谷里的花草香、泥土散发出来的山野的气息,将被雨水洗涤得干干净净。
                  有一回,为了躲过一场捉弄人的阵雨,正在游荡的我拼命向远处的草寮奔去。那时候我大约十二岁,不过已经深陷忧郁。每当山鹰掠过头顶时,我总是感叹自已身无长物,竟然被造物遗忘于荒陌,像山花一般默默开谢。正在伤感之余,无意中我看到离草寮不远处有一棵大榕树,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阵雨过后,树阴下还是一片干燥。我想,大榕树自从扎根到土壤的那天起,肯定没有移动过半步,它没有理由不眷恋脚下的土地,没有理由不全神贯注吮吸山谷漫山遍野的花草芳香。柔美的月光肯定无数次梳理过这棵孤独的榕树的枝条,甜美的空气吹拂着它,它就是土生土长的巨人啊!我确信它从未离开过这片美丽得令人心悸的谷地……
                  阵雨过后,阳光如漆,整个平静的谷地闪耀着醉人的光泽,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转瞬间,所有的花草树木重新散发出芬芳,连头顶上的鸟雀的叫声都充满活泼的灵气,而这生动的一切,唯有太阳能够给予。
                  忧郁的湿地
                  小时候,我常跟随大人到清楞楞的朱碧江出海口打渔。由于咸淡水交汇,河里的鲫鱼非常鲜美。那时候,我迷上打渔,多半是因为可以连带着游泳。朱碧江宽阔的河床上铺满白沙,水流因之清澈见底,只有到涨潮的时候,神奇的海水才漫过裸露的沙滩,呈现出童话般的蔚蓝。我渴望涨潮,这样我就可以到湿地上去,而湿地却是羽类的天堂,海鸥、鹳鹤栖息繁衍其中。沿着渡口两边栽植的马尾松已经有十多米高,整片沙洲被绿色的植被覆盖,新的绿洲和湿地相连,更显得琼岛西北部的原始和静谧。
                  许多不为人知的村庄隐没在丛林深处,那些通往村庄的小路总是落满松针。若是途中口渴,那么你就得从犬吠声中辨听乡村距离的远近,吠声凶险的地方,人情将是最纯朴。村民整天劳动、安歇,没有机心,他们安于贫穷,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前来圈地的富人。他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生活很快将会被改变,因为土地已逐渐回到少数人手中。
                  看海
                  时间有两样东西可以称得上“壮观”,一曰山,二曰海。山以坚守大地胜,而海以矢志澎湃胜。山与海交相辉映,一静一动,可参可悟。
                  只身看海,一千遍也不厌倦。
                  在晚风中枯坐如禅,听喧而不闹的潮声由远及近、拍打海岸、震颤耳鼓,然后归于平静。海天成一色,那是多么辽阔,然而,明月疏星却是别样文章。也许你会无端地想,假如有一天,垂钓的人解缆而去,“江海寄余生”那将是多么惬意:平了江湖意气,息了苟利蝇营,赢了满抱清风,遂了平生夙愿……
                  杨柳深处
                  本人在柳州客居三载,泛游广西名山胜水几半,并深以为叹。走在这个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你会悠然想起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征讨诸越、剑气如虹的马伏波,倾国倾城的唐代贵妃杨玉环,终老柳州的一代文豪柳宗元,唐代以降家喻户晓的歌仙刘三姐,英气勃勃击苗于柳的范仲淹的猛将杨文广,在合浦雪泥留鸿爪的苏东坡,客死宜州的著名书家、诗人黄庭坚,志在极游天地穷的游魄徐霞客,在罗城抚壮有功的一代廉吏于成龙等等,这些众多的历史人物或功成名就于广西或以个人风度惠及广西,在当地流芳不朽。
                  说到广西的灵山秀水奇石,话题自然就多了。广西以山著称,号称开门见山。是山的魂,山的格,山的骨,山的气度铸造了世界上最精悍的部队——桂军。广西的山不以高胜,默契了古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神韵。广西的山如象山、青秀山、圣堂山、驾鹤山、鱼峰山、鹅山等等,均代表一种独立的个性,即无论山之高矮,皆自成一体,并且各有韵味。
                  谈到广西的秀水,当然不能掠众山之美。没有众山之阳,则众水之阴少趣也。下枧河多美啊,它仿佛是上天赐予宜州人的灵性之源,是它孕育了绝代歌仙刘三姐;大小龙潭多美啊,还有雷塘放生池,它们曾经是柳州鲤鱼嘴贝丘古人类休养生息的天堂,也是今人寻觅自然灵趣、返朴归真的绝妙胜境;还有梦幻漓江,可以说是百里漓江百里图。总而言之,今生不到桂林是憾事,到了桂林憾更多也!
                  余不尽叙,我想谈一下柳州的奇石。奇石是史前的天工之作。柳州人赏石、藏石几近痴醉。有道是“石不能言最可人”,石至雅至俗、原始古朴,融合天然神趣,“虽无笔墨点染皆成画,慢观细品尽文章”。到柳州中华奇石园领略石趣吧,那里有园林的古典之美,有观鹤抚琴之雅,有小桥流水游鱼嬉戏修篁烟树之幽,更有奇石无言之静。
                  广西的山水奇石蕴藏着大美。在青山绿水满垄桑树间,稀稀疏疏的数枝杨柳随风拂水——多么具有中国写意美的乡村呀,虽然我业已离开广西,但十年或数十年后,我相信那些绿柳依然会摇曳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有那些荷香扑鼻的美丽的乡村。


                  IP属地:海南14楼2013-05-07 22:52
                  回复
                    昌江作家的作品,写得很好。


                    15楼2013-05-08 09:33
                    回复
                      文章短小精悍,优美有内涵。有潜力。


                      16楼2013-05-08 0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