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课显得有些“脱节”。上周三在本市闸北区职介所举办的应届大学生就业座谈会上,来自沪上各知名高校的20余名学生代表表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未参加过本校的职业指导活动,对目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感到失望。
“老三篇”空泛无力
上海某高校学生小刘这样描述她所参加的就业指导:“很多次我们都是以开会的名义稀里糊涂地被强制拉去,
现在大家已总结出了学校就业指导内容的‘老三篇’——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我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惧;然后就是教导我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我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
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起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他们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难怪不少学生一提到就业指导,大多是一脸的陌生感,有些甚至漠视它的存在或怀疑它的价值。
集体会诊把脉难
高校就业指导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宣讲会,主要是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一些面试技巧。可不少学生认为,这种宣讲会常常是规模大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从表面上看宣讲内容求职时立刻可以派上用场,可有些专家讲的东西与学生平时在网上、书上看到的大多似曾相识,即便平时烂熟于心可一面试还是一塌糊涂。像这种碰到临场发挥问题的学生,他们需要个别辅导而不是集体会诊。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刘萍告诉笔者,最近她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推出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咨询指导,颇受学生的好评。老师向学生单独进行模拟面试,从针对一屋子的人转向针对个案进行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学生的症结所在。事实证明,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不容忽视,他们现在急切需要的就是一种将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心理状态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指导方式。
指导应贯穿四年
当问在“为何没参加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时间”。某高校的学生说,虽然学校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选修课,可在比较有空闲的大一、大二阶段,我们却被告之不可选修;一旦到了大四,我们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这门课程上,职业指导明显滞后。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的团委书记周路海认为,职业指导不是大四学生的专利,只想凭借大四有限的几次就业指导来解决学生的择业困惑是不可能的。职业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课程,不同阶段任务不同。大一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倾向于什么工作;大二时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团队,通过集体协作感受团队精神;大三时则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去感受竞争的残酷;大四时才是具体的一些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因此,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及时公布各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外,系统地实施就业指导的分阶段计划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老三篇”空泛无力
上海某高校学生小刘这样描述她所参加的就业指导:“很多次我们都是以开会的名义稀里糊涂地被强制拉去,
现在大家已总结出了学校就业指导内容的‘老三篇’——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我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惧;然后就是教导我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我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
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起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他们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难怪不少学生一提到就业指导,大多是一脸的陌生感,有些甚至漠视它的存在或怀疑它的价值。
集体会诊把脉难
高校就业指导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宣讲会,主要是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一些面试技巧。可不少学生认为,这种宣讲会常常是规模大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从表面上看宣讲内容求职时立刻可以派上用场,可有些专家讲的东西与学生平时在网上、书上看到的大多似曾相识,即便平时烂熟于心可一面试还是一塌糊涂。像这种碰到临场发挥问题的学生,他们需要个别辅导而不是集体会诊。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刘萍告诉笔者,最近她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推出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咨询指导,颇受学生的好评。老师向学生单独进行模拟面试,从针对一屋子的人转向针对个案进行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学生的症结所在。事实证明,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不容忽视,他们现在急切需要的就是一种将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心理状态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指导方式。
指导应贯穿四年
当问在“为何没参加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时间”。某高校的学生说,虽然学校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选修课,可在比较有空闲的大一、大二阶段,我们却被告之不可选修;一旦到了大四,我们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这门课程上,职业指导明显滞后。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的团委书记周路海认为,职业指导不是大四学生的专利,只想凭借大四有限的几次就业指导来解决学生的择业困惑是不可能的。职业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课程,不同阶段任务不同。大一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倾向于什么工作;大二时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团队,通过集体协作感受团队精神;大三时则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去感受竞争的残酷;大四时才是具体的一些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因此,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及时公布各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外,系统地实施就业指导的分阶段计划才能达到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