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吧 关注:16,018贴子:465,002
  • 33回复贴,共1

中国广南地母(女娲)文化探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广南三皇宫大殿神像)


(广南地母神像)


(广南三皇宫正殿)


(广南百姓敬献的女娲图)


(新版《地母真经》序言)


(专家组广南实地研究地母文化)

今年春节,在北京地坛公园内的民间书展会上,学者偶然发现一本古籍——有纯阳吕祖显化为《地母真经》所作的序言:地之为母,以有形之质,生无形之气也。夫母大,而天地小。……人固有操存舍亡,是诚在我,地母何力焉,何以为名,但今后溯源返本,必欲得其名,尊而奉之是,使后人见真相,以起敬畏。昔炼石以补天者,其孰能之,惟女娲圣母是也。
旨在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凡诵此经者,须寻净处,焚香跪诵,功德无量矣。
从这段文字来看,《地母真经》显然与云南省广南县有关。广南地母崇拜这一民俗文化现象,过去就已闻名京城,的确非同一般。


IP属地:云南1楼2012-12-30 15:32回复
    广南是古西南夷中句町方国的发祥地及其都城所在。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句町方国国君毋波率部归附汉朝,被封为句町侯,以其地置句町县,隶牂牁郡,属益州刺史部;汉昭帝始元年间,句町侯毋波又奉调率其邑君长人民参加平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为维护西汉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立了大功,因而被册封为句町王。自此,句町王室与中央的关系便更加密切,句町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极大的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及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
    广南县城东北小尖山的汉代墓葬及牡宜发现规模庞大、规格很高的木椁汉墓群,出土了简牍、木雕车马具、黄釉陶、朱书有字的漆木耳杯及铜鼓、铁剑、鎏金葬具、珠宝玉器和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皿,以及西林普驮发现铜棺墓和铜鼓墓及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都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古句町国存在的真实性。句町悠久的历史表明:以壮族先民为主体的句町民众,很早就认同中华一统,并为共建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传颂边陲文化圣地广南古城的《地母真经》,作为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宗教文化现象传播国内外,展现国都市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瑰宝。
    广南府是云南东南部的边境府。《清一统志》卷四百八十二说:广南府,在云南省治东南八百五十里,东西距七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广西思恩府土田州(驻今田阳)界四百二十里;西至开化府(驻今文山)及广西州(驻今泸西)界三百里;南至交趾(今越南北方)界二百九十里;北至广西泗城府(驻今凌云)西林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广西镇安府(驻今德保)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驻今开远)界四百里;东北至广西泗城府西隆州(驻今隆林)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广西弥勒县界三百里。自府治(今广南)至京师九千五十里(摘《尤中文集》第四卷125页)。广南唐宋时道教、儒教、佛教洞经经文等已在广南吸收和传播,大兴祭拜文昌的活动。元明之后盛行礼乐,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故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IP属地:云南2楼2012-12-30 15:32
    回复
      2025-08-12 00:5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于《地母真经》的缘故,广南县城确实有地母庙(亦称女娲庙),地处莲城东郊的先农坛正殿,该殿有一块光绪年间的功德碑,碑文上刻有新建娲皇神正殿字样;并记载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原供奉轩辕皇帝。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塑神农氏、伏羲氏、女娲等九尊神像于正殿,并于门眉悬挂一匾:三皇宫,一直称呼至今。功德碑还记载了当时扩建情况及捐资官员名单。庙内均供奉地母女娲塑像,传颂《地母经》经文,焚香跪诵人流如潮。而关于纯阳吕祖之说:纯阳吕祖为假托名。纯阳,统一的阳气。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为宇宙万物,火为纯阳,表天;水为纯阴,表地。唐孔颖达《疏》:水既纯阴,故润下趣阴;火是纯阳,故炎上趣阳。吕祖,即吕洞宾,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京兆人,名岩。咸通中及第,两调县令。修道于终南山后不知所终。元、明、清以来称之为八仙之一,属道家正阳派,号纯阳祖师,俗称吕祖。可见,纯阳吕祖是指吕洞宾。其为唐代人,怎么会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为《地母真经》作序呢?显然不合情理。其实作者是自称道家且以纯阳吕祖为假托名而已。老百姓认为地母就是地神,而自称为纯阳吕祖的这个人却认为地母就是女娲,所以当地方将女娲、地母像塑于同殿时,他就发出:从前曾有一个炼五色石的女子,除了她是不能找到第二个这样有本事的人的,这个补天的女子就是女娲圣母了的感慨。可惜他的感慨至今未能改变老百姓之观念。
      此外,广南壮族各个村寨均立有庙宇供奉土地神,年年祭祀、颂经祈祷;而在广南文庙中则保存有一面象耕石刻,刻画大象牵犁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旁边是和风吹拂的树枝和花草,还有美丽的云朵在辽阔的空中飘动;广南过去还沿袭有一种名为官撒种的传统风俗,即每年春播之前,要由广南知府与侬土司率文武官员和村社头人到莲城东郊的先农坛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在坛前的田里象征性地犁田撒种。此活动史称籍田礼,广南的老百姓则叫官撒种


      IP属地:云南3楼2012-12-30 15:32
      回复

        地母庙、象耕石刻、官撒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起聚于广南莲城,看似毫不相干,但笔者以为:这一文化现象却折射了古代的农耕文明、特别是稻作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或许,广南便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祥地,地母即稻作文明之母。
        著名考古学家李昆声在其《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中说: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是古代百越。壮傣语支各民族是古代百越的后裔。云南广南和广西那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有炭化稻,证明壮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将野生稻训化为栽培稻,他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的首先发明者之一。壮语称稻田为,在广南县乃至整个文山州及其周边地区,冠以那的地名比比皆是,如广南的那们、那糯、那朵、那伦、那洒;富宁的那能、文山的那么果、砚山的江那、丘北的那红、西畴的那马、马关的那往、麻栗坡的那登、师宗的纳桑、元江的那路、元阳的那里;百色的那崇、西林的那劳、靖西的那耀、德保的那甲以及那坡就是该县县名等等。老挝含的县名亦有60多处;徐松石先生在他的《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中还写道:现在泰国那字地名多至不能尽举。尤其是沿小泰人入境的路线,那字地名更多。例如那利Na-li,那波Na-poue,那当Na-thewn,那地Na-di,那何Na-ho,那沈Na-sane。广西学者覃乃昌先生说:构成的地域性的地名文化景观,具有极为丰富而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族文化史尤其是稻作农业史的本来面目,是稻作农业起源的鲜明印记。


        IP属地:云南4楼2012-12-30 15:32
        回复
          日本渡部忠世先生则说:在热带亚洲纬度较高的地带,存在着一个粳型或者类粳型品种的分布区”,“那么,这些类粳型稻种的传播,究竞始于哪里,而又达到何处呢?根据这类稻种的成熟和感光度等特征来推测,传播的路线是由北向南,亦即发端于云南,南下到老挝和泰国
          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说:壮人是古越人的后裔。云南东南部的侬人、沙人和僚人,也是壮语族的支系,古为句町部族。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乘象象耕曾是越人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之一,如司马迁的《史记》把滇越称之为乘象国;袁康著的《越绝书》即有关于象耕鸟田的载录;唐樊绰的《蛮书》更讲:开南已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又讲:象大于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广南文庙中的象耕石刻显示:壮族先民确实使用过象耕。据了解,同为越人后裔的缅北坎底泰人及印度东部的阿洪泰人,至今还保持象耕这一传统耕作方式。广南《地母经》纯阳吕祖序中述及的漳仙女山南漳仙女山,依汉语字义很难作出解释,但用壮(泰)汉语合璧词来理解,则涵义非常明确。壮泰语均称大象为漳(章),称乘象仙女为囊南漳(囊,壮泰语的意思是娘娘或仙女;南为乘或座)。


          IP属地:云南5楼2012-12-30 15:32
          回复
            在壮(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地母即乘象仙女,由她统管大地,生养万物,教人耕田种地;而在汉族的传统观念中,地母则是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她与伏羲结婚繁衍人类,因而成了人类的始祖。或许,早在句町时代,壮汉民族经过长期而又密切的文化交流,已使这里的民众逐步产生了南漳仙女女娲圣母同为一位至尊女神的共识,于是后人便在府城东郊风景最美的小山顶上设先农坛、建地母庙,立至尊女神地母塑像,供人们顶礼膜拜,从而有了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的说法。
            广南地母庙的《地母经》讲:东西南北四部州,春夏秋冬我造成;江河湖海不离我。万国九州我长成……天下五岳仙山境,山林树木我造成;庶民百姓不离我。五谷六米我长成……绫罗彩缎从我出,花木菜果我长成。总而言之,大地上的万象万物都是由地母生成的。还说人人在世的时候,依靠这些东西来过活,死后尸骨还是要埋葬在地母怀中。广南《地母经》又训导人们:敬地母,孝双亲,诵真经,行正道,可避灾劫,获常乐,得永生!
            明清时代,每年春耕之前,广南知府和侬土司都要准备丰富的供品,率文武官员和村社头人到莲城东郊的先农坛正殿,焚香祭拜地母,进行隆重的诵经祈祷仪式,并在坛前的田里举行盛大的官撒种的活动;广南府及侬土司辖区内的壮族民众,更是借此机会表达敬畏地母、缅怀祖先神灵大恩大德的深厚感情,他们在村寨头人、长老和布摩的率领下,上竜山、入社庙举行大祭,进行鸡卜,并抬着社神走村串寨,举行驱邪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的系列民俗活动,其间,有的还跳草人舞、春牛舞、手巾舞和纸马舞,有的则对山歌、唱壮戏、敲锣打鼓、舞狮耍龙,使广南成了传承农耕文化、祭祀稻作文明之母的圣地,从而闻名于滇省乃至京城。据《广南府志》载:唐宋时期的广南,已高度重视对先进文化和道教、儒教、佛教经文的吸收和传播,普遍兴起了祭拜文昌的文化活动。到了元明时期,产生了与文昌文化相适应的礼乐祭祀律矩。谈演古韵,推行礼乐,是古代广南安抚百姓,教化夷民的一个有效的政治手段。《地母真经》是以官府为主导,以平民阶级为主体,以黉宫、学校为阵地,以拜会谈演为途径,以科仪考试为手段,以教化平民为宗旨,以登科中举为目标,兼容了政治性、严肃性、普及性、广泛性、艺术性为一体的高雅文化和教育。所以古代广南人,凡是进京赶考的大多榜上有名,先后有明清进士21人,举人77人,贡生106人,均无一例外地接受了广南《地母真经》的教化和熏陶。


            IP属地:云南6楼2012-12-30 15:32
            回复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广南再现昔日地母文化的辉煌,形成世界稻作文明之母唯一的纪念地,亦可以使广南成为滇东南云集中外游客的最佳场所,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作贡献。


              IP属地:云南8楼2012-12-30 15:32
              回复
                跟之前那贴有什么区别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12-30 15:33
                收起回复
                  2025-08-12 00:5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地母宫地址在那里呢?


                  11楼2012-12-30 18:41
                  收起回复
                    我读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说这些不可以拍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2-12-30 23:08
                    收起回复
                      这位大哥你是做什么的,好像对地母宫懂的很多哦。呵呵


                      13楼2013-05-16 13:39
                      收起回复
                        暑假去走这条路线,该从哪开始?? 近峰水库怎么走???


                        14楼2013-06-26 21:15
                        收起回复
                          我大广南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厚的呀!


                          15楼2013-06-26 22:10
                          收起回复
                            我家边边。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6-27 14:12
                            收起回复
                              2025-08-12 00:4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文化好!


                              17楼2013-06-27 14: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