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 门 金 龙 联 合汽 车 工 业 有 限 公 司于1988年12月3日成立,是客车行业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沿袭当时的行业管理体制是在工厂的上面设立厦 门 汽 车 工 业 有 限 公 司(简称“ 厦 汽 ”)做为 投 资 管 理 公司。在大金龙之后,厦汽又连续 投 资了两个公司:金龙车身、小金龙。可以说,“大金龙、小金龙、金龙车身”是厦汽投资设立的最早的“三条龙”。按照当时厦汽的规划,大金龙生产豪华大巴(即大中客),小金龙生产小巴(即轻客),金龙车身为小金龙配套冲压车身。
由于厦门当年的汽车工业几乎处于空白,而且厦门市对 投 资 汽车工业的意见不一,投资预算非常有限,厦门大金龙的 股 权 结 构 在它成名之前很长时间都维持着4*25%的结构,即4家股东,每家25%,中 国 第 二 汽 车 制 造 厂(现为 东 风 汽 车 公 司)、华 能 综 合 利 用 开 发 公 司、厦 门 汽 车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和香港 法 亚 洋 行(现为 创 兴 国 际 有限公司)各占四分之一的股 份。这个四家股东“谁说了都算、又谁说了都不算”的股权结构,既是大金龙走向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大金龙大展宏图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1988年,金龙人用特区初创时期的“突围”精神,在偏居东南一隅的厦门的水泥管厂里建立了客车企业,令世人震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公司)是以技术入股获得25%的股份—— 技 术 入 股。1990年1月,厦汽与 东 风 柳 州 汽 车 公司等 合 资的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成立;1992年8月,又 合 资 成立了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小金龙”,当年试产107辆、产值达2088万元。
由于厦门当年的汽车工业几乎处于空白,而且厦门市对 投 资 汽车工业的意见不一,投资预算非常有限,厦门大金龙的 股 权 结 构 在它成名之前很长时间都维持着4*25%的结构,即4家股东,每家25%,中 国 第 二 汽 车 制 造 厂(现为 东 风 汽 车 公 司)、华 能 综 合 利 用 开 发 公 司、厦 门 汽 车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和香港 法 亚 洋 行(现为 创 兴 国 际 有限公司)各占四分之一的股 份。这个四家股东“谁说了都算、又谁说了都不算”的股权结构,既是大金龙走向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大金龙大展宏图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1988年,金龙人用特区初创时期的“突围”精神,在偏居东南一隅的厦门的水泥管厂里建立了客车企业,令世人震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公司)是以技术入股获得25%的股份—— 技 术 入 股。1990年1月,厦汽与 东 风 柳 州 汽 车 公司等 合 资的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成立;1992年8月,又 合 资 成立了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小金龙”,当年试产107辆、产值达208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