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下一站我说...吧 关注:16贴子:1,555

回复: .` ● . ·.°「sunshine」[转]【青春第一书】(写作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场景式
场景式也可称为片断式,亦即不把情节处理成故事而处理成一个一个的场景,一个一个
的片断.转言之,就是把故事式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改变为单一的,局内人的视角;情节
和人物也不是由叙述者叙述,而是自己现身说法地表现出来;而且不是故事式中一脉相
承,波澜起伏的故事,而是延展着某种内部逻辑关系——常常是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发展过
程——的作为场景的片断.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说书人角色为演员所替代;二是情节和
人物均由线性结构形态转化为片断式结构形态,随之结构方式也由编织转化为剪辑.
场景式小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场景,形成富有表现力的片断式表现语汇,尤其注意场景和断
之间的内部联系,那就是情节矛盾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和环境及场景的转换——这一
切虽然都处理在了显隐之间,但肯定是不能忽略的.在这一点上,场景式小说具有戏剧化
的倾向.


18楼2012-09-13 20:56
回复
    3.意识流
    (1)意识流小说的艺术任务
    意识流小说在表现人物这一原始命题上走得更远一些:那就是从塑造人物性格深入到人
    的内心世界;不是这样,它是以人物复杂疏放的心理现实和独默茫远的现代情怀为表现对
    象,使之外化为整个生命的恣肆汪洋,外化为现代人与整个工业文明对峙的,某种不堪而
    又无奈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意识流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一种纯然的创作方法,而是
    一个现代哲学文化思潮和文学创作流派,虽然它没有一定的组织纲领和行动原则.它是西
    方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灵魂无处安顿,生命深刻异化时节的一种内心独白.但是,它与
    传统小说的血肉联系在于:它依然保持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和自然,它折射着
    人物所处环境的全部关系和现实需求,映现着人物的生命自然本能以及世界人生感受,其
    本质是矛盾性和处境性的.捕捉矛盾,还原情节,把握人物心理及性格,关怀人的存在状态,
    关切存在的历史社会现实,尤其是将意识本身流程化,形式化,从而达到对于整体人生世
    界的体悟,依旧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任务.所以,意识流小说的发生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对
    自己处境和状态的认识更加清醒,也更加无可奈何.
    这种对于意识流小说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本质的确认,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作为一种技巧
    或模式为我们所借鉴;相反,我们完全可以也已经有人在尝试着运用并取得某种成果。


    19楼2012-09-13 20:56
    回复
      2025-10-12 14:1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意识流的特点
      意识流就是意识之流,就是一个一个的意念组成自然流程.它有三个特点:一,它超越现
      实时空,以意识的自然活动为线索形成心理时空;从这个意义讲,意识流属于心理范畴,当
      然要遵循心理规律,呈现心理的自然状况和复杂情形.二,人物的心理作为载体,它仍旧可
      以表现或反映一定的客观内容;而且由于它充分地遵循意识流动的心理法则,因而毋宁说
      它更真实,更充分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灵世界;这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是
      同一于意识本身的.三,意识流中,不存在意识主体之外的第二个叙述主体,叙述和描写,抒
      情乃至议论同一为意识心理的自然呈现,因而作者和读者都必须在意识这一点上形成交
      流和沟通,互相进入.唯其如此,读者才能介入创造,读懂其间的意蕴.
      (3)作为叙述模式的意识流
      作为一种叙述模式,意识流超越情节,人物,环境等题材范畴的分别,使之同一为心理;整
      个文本的建构正是意识流动的过程.第一,它有一个心理的过程,大致可以看出意识流动
      的走向和趋势;第二,它有主要的内容,但它远不像心理描写那样单一清晰,一般是多层次
      多角度的自然芜杂状态;第三,它充分遵循心理法则,并以流动不居的心理形式将客观事
      物同一,形成一种新的形式.


      20楼2012-09-13 20:56
      回复
        (三)西方现代小说的根本特征:象征和心理
        现代小说更是一个宽泛得无法界定的概念.任何哲学文化思潮意义上的,涉及人类社会
        历史和文化演变的界定,在这里都没有意义.我们只是探讨一种形式,探讨一种艺术体裁
        其内部机制和外部特征,其艺术构成意义上的构成形态和思维方式.我们抓住两个东西:
        一是象征;一是心理.这是现代小说的两个根本要素.
        1.象征和心理
        同样,一般意义上的象征的概念与现代小说中的象征关联不大.就现代小说言,象征是
        指一种结构着,完成着小说体裁的形式构件.即整个情节和人物,内在于情节和人物的矛
        盾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都作为一个充分象征化的完整结构实现着小说话
        语的陈述.简单地讲,现代小说是一个象征体,一个寓言,在抽象理式的意义上与现实主义
        小说所执持的现实生活题材根本脱节.它根本地形式化了.
        心理也是这样.现代小说基本是一种心理表述,一种心理对于现实社会历史形态的超越,
        一种对于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存方式的抽象概括,一种个我终极绝对意义上的价值解读和
        人性解读.这种解读是扭曲变态的,是荒诞离奇的,是魔幻惊惧的.换言之,现代小说本身就
        是现代社会下人性扭曲变态,存在荒幻离奇,心理恐怖莫明的展布.这与现实主义意义上
        基于更高意义的批判性表现是毫无关系的.


        21楼2012-09-13 20:56
        回复
          2.符号化及模具化
          就形式建构言,现代小说是一种抽象,其表现就是寓言化,符号化,模具化;就其思维方式
          言它又是一种意象,其表现就是梦幻化,荒诞化,丑陋化.传统审美体系对于现代小说的概
          括已经苍白无力.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现实主义(包括浪漫主义以及古典主义之前的神
          话,史诗等)关切的社会历史内容其作为题材,已经失去小说艺术主体的地位;它们只是作
          为象征或心理的素材,作为一种边角边料在听命于象征体式或心理构式的需要,成为形式
          和符号的物质材料,其自身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已经死亡.
          但是,作为人类艺术的现代形态之一,在人及其存在这个"灵魂"上并未走远;它只是为此
          换了一副病体,一副倒错的肢体而已.这种灵魂——对于人及其存在的关切——的依旧执
          持,使得现代小说在其艺术建构的形式因素中不免残留某些断筋朽骨,残留一点余温剩
          热,那具已经死亡的传统躯体在寓言或象征的意义上鬼气游尸.
          我们无法将现代小说的理念讲得通俗易懂.我们只能在具体例证的描述中作一点浅
          近的分析.而且只能推出两个初步体式稍示印证:这就是象征式小说和心理化小说.


          22楼2012-09-13 20:56
          回复
            3.象征式
            象征式小说已经完全与现实情景的逻辑规定脱离,变成某种理式或意义的形式抽象.它
            是要概括某种现实或某种意义,但本质地讲它又只是一个形式,一种建构:情节本身是喻
            体,人物只是整个象征体系中的一个象征符号.当然,人物及其关系也就可以超越现实时
            空,在象征或影射的意义上重新结构,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义结构.
            4.心理式
            心理小说亦复如此.要而言之,心理小说不是人物心理的现实性描述,而是作者心理和
            梦幻的符号性表述.情节也好人物也罢,包括环境,都充分心理化和梦幻化了.显然,这里的
            心理化不是生物意义的心理科学分析,而是寓意和感觉的符号系谱.变形,意象,图式,幻觉,
            梦呓成为常用的符号,整体看来又是一个心理实体,是意象和图式的体系化和系谱化.大
            致的情节或隐约的人物,或者逼真的故事和环境,都是这一系谱的构件和谱文.


            23楼2012-09-13 20:56
            回复
              三,小说的写作
              (一)编故事
              1.塑造人物性格
              情节是传统小说的根本要素;学会编织情节,俗中所谓编故事是小说写作的一个基本
              功.问题是:编什么 怎么编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人物性格.换言之,编故事的根本依据或者
              说故事的内在逻辑线索,正是人物性格.也就是前面讲过的:小说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物
              性格——而情节是性格成长发展的历史.
              那么,这是不是说性格之外,情节不存在自身独有的内在逻辑关系呢 显然不是.性格与
              情节是二而不是一;也就是说性格与情节具有各自独立的本质属性和艺术规定,这是毫无
              疑问的.但是,情节又根本地以表现性格为旨归,性格又以情节的内部支撑为基础.换言之,
              不论情节的自身逻辑关系如何独立于性格之外而自成格局,它始终隐现着,意味着,包含
              着性格的核心组织原则;纯粹的情节播演是不存在的或没有意义的.尤其是,性格与情节
              存在着一种互动联体,相互制约的深刻结构关系.用恩格斯的话讲叫做"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这里的环境包括情节关系在内的深刻社会历史内容.
              那么,什么是人物性格呢 性格就是人格,也就是标志了人物是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
              个"的那些基本品格,用文化学的概念讲就是文化人格机制.如果作一个形而上学的分析,
              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性格是人的生命本能以及对于这一自然属性的意识和把握.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意
              识纳入性格范畴,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出来的事实,而正式为理论界所认肯,
              则是新时期以来的事.它着意表现:在某种情况下,人的自然本能会冲绝一切外在压抑,以
              自然原初的冲动实现人自身.自然本质是人的本质之一,它理应当在人的文化人格机制中
              占有一席之地.
              (2)人毕竟是社会性的,人的自然本性及其生命实践中必然具有深刻充分的社会历史内
              容,因而其文化人格机制又必然超越自然层面,形成一整套成体系的观念形态和情感态
              度,而这是人物性格中更其本质的方面.
              


              24楼2012-09-13 20:57
              回复
                首先是终极和绝对的观念,这是人的最高理性,它包括宇宙本体的观念,人的观念,真理和
                正义,生和死等宗教哲学观念.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本性上的差别就在于这一层面的不同,
                而个性差异则不重要得多.《渴望》中的刘慧芳说她一看到别人痛苦就心里难受,而有的
                人只要见到别人幸福就充满仇恨.这就是本性,所谓人的"中心思想"(南怀瑾语)的不同,也
                就是说人与人的生存目的,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不同的.
                其次是作为理性工具和尺度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它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现实需
                要;一是与终极绝对观念和情感的感应与衍接.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往往隐喻着
                这个人的现实需求和终极观念.
                观念的背面是情感.与终极绝对观念相应的是一个人的情感终极绝对形态,我们把它叫做
                情感原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也是有个绝对终极的形态的,它来自一个人
                的遗传;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情感类型首先来自遗传,后天的情感心理状态只是这个遗传
                类型上的雕琢和滋长,扭曲和变形.一般情境下,一个人的情感原型处于相对潜隐状态,只
                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才爆发为具体情感心理状态和现实情感意志态度.这种情感心理状
                态和现实情感意志态度与一个人的具体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相应而相随的,只有在相
                对成熟的思维阶段上,感情态度和心理状态才能与其理智(观念和方式)相分离从而表现
                为独立自处的自为状态,大多时候是两者的相应相随.


                25楼2012-09-13 20:57
                回复
                  2025-10-12 14:0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回到话题,一个人的用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观念和情感相关的层面.祥林嫂的基本
                  用世态度就是努力去顺从,最激烈的方式就是本能地逃跑.在婆家是好媳妇,在主家是好
                  奴仆,别人的评价决定一切,哪怕如柳妈说鬼式的纯粹鬼话,也让她六神无主,魂不守舍.她
                  的全部人生追求就是一个能够做稳的奴隶地位,而不是人.
                  (4)一定的观念和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必然导致一定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包括人的现实
                  处境和理想境界两个方面.这是人物性格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6楼2012-09-13 20:57
                  回复
                    那么,编故事也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设计人物关系
                    这是小说创造人物的基本工作,在整个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人物关系的意义
                    首先,人物关系是构成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什么是环境 传统理论认为环境就是自然
                    环境和社会背景.我们认为,环境从来都不是外在于人物的,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与周围
                    的关系,其核心是社会关系.那么,社会关系就必然地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关系加以体现的.
                    其次,人物关系是构成情节的基本内容.情节的本质是矛盾,也就是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
                    盾.
                    第四,人物关系实际上形成性格关系的基本格局.一般旨在"反映"的小说不存在这样一个
                    性格关系的基本格局,我们谓之性格结构;只有那些具有相当哲学内涵和艺术概括幅度的
                    小说,才存在一个性格结构,而这一结构往往在象征或隐喻的意义上显示着小说的主题或思想。


                    27楼2012-09-13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