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吧 关注:7,324贴子:58,269

回复:【羽林军】虽远必诛 大汉帝国的扩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远必诛-104)
武帝刘彻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乌维单于不过是在耍弄他罢了,乌维单于开给汉使王乌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自漠北之战后,匈奴经过十余年的休整,渐渐恢复了元气。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的骑兵开始越过大漠,袭扰汉帝国的北边。北方消散十余年的硝烟,又开始点燃。
  对于匈奴的卷土重来,刘彻不敢掉以轻心,将两位最出色的将领调到北方战线,一位是以七百骑兵击破楼兰国的浞野侯赵破奴,一位是在西南战线上击灭且兰国、降伏滇国的拔胡将军郭昌。两位名将率军进驻朔方城,严密监视北部匈奴的军事动向。
正当汉、匈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局面时,在汉帝国一方,卫青的去世(元封五年,前106年)是汉帝国军事力量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虽然在漠北之战后,卫青的军事生涯即告结束,但是身为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仍然参加了许多汉帝国的军事决策,即便是卫青在后期受到武帝刘彻的冷落,但刘彻仍然不能不倚重卫青的军事才华。
  我们完全相信,漠北之战后的平定南越、东越、开拓西南、远征朝鲜这些军事行动,卫青势必在战略决策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此时的帝国军事力量,无往而不胜。
  卫青的去世成为武帝一生武功的分水岭。卫青去世后,刘彻的武功一落千丈,曾被打趴下的匈奴,竟然一次次地重创汉军。
  卫青的去世,意味着武帝开疆拓土时代的终结。但卫青这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成为中国抗击侵略的胜利旗帜。
元封六年(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其子詹师庐继位,因为詹师庐年纪轻轻,所以被称为“儿单于”。
  刘彻想趁机离间匈奴的君臣关系,便派两批使者前往匈奴,一批使者慰问儿单于,另一批使者慰问匈奴右贤王,而且故意给右贤王的礼物多一些,暗示说儿单于年少,你右贤王才有资格担任匈奴单于嘛。
  但匈奴人不吃这一套,两批使者进入匈奴后,即遭扣押。匈奴前后扣押的汉使节团共有十余批,作为报复,汉帝国也扣押了相同数量的匈奴使团。
  儿单于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非常残暴,喜欢杀人,搞得匈奴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匈奴左大都尉密谋诛杀儿单于,便派人与汉帝国取得联系,说:“儿单于暴戾无度,我想要诛杀他,然后投降汉帝国,然而汉帝国太远了,如果你们发兵前来接应,我马上发动政变。”
为了接应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刘彻下令在塞外修筑受降城。
  然而,此时匈奴王庭在大漠以北,匈奴左大都尉仍然觉得受降城过于遥远,所以迟迟不肯动手。
  太初二年(前103年),刘彻派赵破奴率领两万精锐骑兵从朔方城北上,深入两千里,并派间谍潜入匈奴,通知左大都尉,汉军精锐已经出动,准备在浚稽山(蒙古肯特山)接应。
  然而匈奴左大都尉的政变计划泄露,还没有起事,已被儿单于所获悉。儿单于调集重兵集团,包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被斩杀,政变以失败而告终。



IP属地:湖北193楼2012-08-18 11:20
回复
    (虽远必诛-106)
    第二年(前102年),儿单于摩拳擦掌,准备再度进攻汉军楔入匈奴的据点:受降城。但是这个残暴的君主却忽然暴病而死,或者是死于他人的算暗。
      儿单于的叔父继任,称为句黎湖单于。
      赵破奴的全军覆没,令武帝刘彻雷霆大怒,他想了一个堡垒战术,想借此来防御匈奴,并作为进攻匈奴的据点。
      光禄勋徐自为受命在五原(内蒙古包头)以北数百里处,开始修筑堡垒与哨所,一直修到浚稽山下,这条堡垒线长达数百里。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卫青的儿子)驻守在漫长堡垒线附近;强弩都尉路博德(路博德因犯法被夺去侯爵印,从将军降格为都尉)率兵驻守在居延泽附近,保护堡垒线的左翼安全。
    事实证明武帝这一堡垒战术很不高明。
      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单于发动全面进攻,大举出兵,分别攻击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杀死数千人。徐自为所筑的漫长堡垒线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就被匈奴人一一拔掉。
      匈奴右贤王部则侵掠酒泉、张掖(河西走廊),掳掠了大批的人口与牲畜。汉军军正任文率部赶到,与右贤王部展开激战,击退右贤王,夺回被掳掠的人口与财物。
      以前卫青与霍去病都是在运动战消灭匈奴的主力,因为匈奴人机动性非常强,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不断地跟踪追击,迫使匈奴军队进行决战,在决战中凭借汉军武器的精良与训练有素,大量杀伤匈奴的有生力量。
      而武帝刘彻在失去卫青与霍去病后,战略决策出现偏差,以长城之坚固,尚且无法抵挡匈奴军队的南下,更何况分布漫长的一座座堡垒,更容易被各个击破。
    句黎湖单于军队撤回漠北之后,此时李广利在西域击破大宛,正在班师回国的路上,一路上留下汉军累累尸骨,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一万多人。
      匈奴打探到李广利大军所剩人马不多,句黎湖单于准备截击李广利,但是军队尚未出发,句黎湖便染病身亡,他在单于位上只有一年。
      句黎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立为单于。
    此时汉军诛杀大宛国王,威震西域。武帝刘彻下达一份对匈奴态度极为强硬的诏书:“高皇帝有平城之忧,高皇后有嫚书之辱,以前齐襄公复九世之仇,彰显春秋大义。”意思说,过去匈奴对中国的侵辱,不会这样就算了,《春秋公羊传》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君子报仇,一百代也不嫌晚。
      新上任的且鞮侯单于听了之后,十分担心汉帝国又发动一次远征,因为此时匈奴国内政局动荡,二年内死了两位单于,再说且鞮侯是以左大都尉的身份继位单于,左大都尉在匈奴的国内的地位在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之下,势必引起其他王的不满。
      且鞮侯单于也花言巧语,迷惑汉武帝,他写封信给刘彻说:“汉朝天子是我丈人,我是儿子,安敢仰望汉天子呢?”又下令将以往所扣留的汉使,包括路充国等人,都释放遣送回中国。
    武帝刘彻见一道诏令,便让匈奴单于吓得俯首自称是儿子,又将扣押的使团释放遣回,心里十分得意,看来匈奴的降伏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作为回报,汉帝国也将扣押的匈奴使团成员如数释放,并且派遣中郎将苏武为汉使节,护送这些匈奴人回国,并且准备了大量的礼物要送给且鞮侯单于。随苏武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和常惠。
      这是一次大规模相互交换被扣押的人质。
      苏武等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是下一批被扣押的使节。
    


    IP属地:湖北195楼2012-08-26 11:41
    回复
      2025-08-11 20:4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虽远必诛-107)
      二、苏武与李陵
      苏武使团一行人抵达匈奴,原本以后会受到且鞮侯单于的隆重接待,没想到且鞮侯单于对待汉使极其傲慢,与写给武帝信中表现出的奴颜卑膝判若两人。
        汉使团对匈奴的傲慢无礼感到很气愤。
        副使张胜正觉一肚子不高兴,正在这时,有侍者入报:“虞常来访,在帐外等侯。”张胜一听大喜,忙差人将虞常引入帐中。
        虞常是何许人呢?原来虞常原本是匈奴人,是浑xié王的手下,在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后,浑xié王率部投降中囘囯,虞常跟着到了中囘囯。虞常与张胜两人玩得很好,是密友,但是后来虞常追随赵破奴出征,赵破奴bīng败被俘,他手下的两万名骑bīng全部投降,虞常也因此投降了匈奴。
        虞常带了一人前来,这个人也是跟虞常一样,原是浑xié王手下,归降中囘囯后,在赵破奴bīng败后,又投降了匈奴,此人是原匈奴的小王,唤作缑王。
      虞常向张胜引见缑王囘后,对张胜说:“我们有个计划,已经密谋很久了,打算劫持且鞮侯单于的母qīn作为人质,反囘动叛囘变,拖离匈奴,返回中囘囯。恰好你们使团到匈奴来,到时可得支持我们一把。”
        张胜听了没有出声,这么大的事情,他作不了主。
        虞常见张胜不说话,又说道:“前些年卫律叛逃到匈奴的事情,阁下知道吧。”
        卫律的事,张胜岂会不知!这卫律原本也是定居在中囘囯的匈奴籍人,与李延年是好朋友,李延年是武帝最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囘哥,所以卫律对帝囘囯高层的事情,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李夫人去世后,李延年不知犯什么fǎ,被武帝liú彻下令处sǐ。卫律因为与李延年的关系非同寻常,害怕受到牵连,便逃王到匈奴。因为卫律对汉帝囘囯的高层内囘幕了如指掌,所以受到匈奴单于的重用,把他封为“丁灵王”。
        虞常又对张胜说道:“卫律的逃跑,皇帝极为震怒。现在我可以用弓囘弩将卫律射毙,这个功劳,也算老兄一份啊。”
        张胜听完为之心动,便慨然答应虞常,为他的叛囘变提囘供支援。
        虞常与缑王听了非常高兴,便着手准备,只等时机一成熟,就马上动手。
        这么大的一个阴囘谋,张胜瞒着苏武,作为正使的苏武,一直不知晓这件事。
      一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且鞮侯单于外出打猎,王庭中只有单于的母qīn、儿子、弟囘弟,卫队人数不多。虞常纠集了七十多人,准备发难,但是关键时刻,其中的一人思想开小差了,半夜时跑去向单于揭囘发虞常的阴囘谋。
        单于闻讯大吃一惊,火速将精锐卫队调回王庭,围囘攻虞常等叛乱分囘子。虞常这七十余人,焉是单于精锐卫队的对手?虞常被生擒,缑王等七十余人全部被斩shā。
        这次叛囘变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镇囘压了。
      这次张胜慌了手脚了。
        虞常被囘捕,单于肯定会严囘xíngbī供,到时张胜参与虞常叛囘变的事情就会水落石出。张胜惶恐不安,赶快找到苏武,向苏武和盘托出,苏武听了之后大吃一惊。
        苏武听了沉吟片刻说:“事已至此,看来单于追究到我头上,是迟早的事了。与其等着单于逮囘捕我,羞辱而sǐ,不如现在sǐ个痛快一些。”说bà把dāo拔囘出来,就要往脖子上抹。
        张胜、常惠等人眼疾手快,把dāo从苏武手中夺走。
      


      IP属地:湖北196楼2012-08-26 11:41
      回复
        (虽远必诛-108)
        不出所料,在严刑拷打之下,虞常供出汉使团的张胜参加这次密谋。
          且鞮侯单于大怒:“汉使竟然不把我匈奴放在眼中,自我继单于位以来,将以往所扣押的十余批汉使团全部释放回国,目的便是与中国改善关系,没想到汉使竟然想谋害于我母亲,不杀汉使,咽不下这口气!”
          单于的手下说道:“与其杀死他们,不如让他们投降。”在汉匈战争这个视勇气贵于生命的时代,汉匈两国一般都不杀使者与降将,这也是战争中的心理战,策反对方的使者与将领,可以沉重打击对手的心理。
          单于点点头,派卫律前往汉使团驻地,将汉使团成员逮捕。
        卫律派兵包围了汉使团。
          苏武对常惠说:“我身为使团的正使,与其受匈奴人的污辱,即便苟且偷生,又何以脸面回到中国呢?”拔出佩刀刺进腹部,鲜血汩汩直流。这次苏武动作太快了,常惠没有来得及夺下苏武的佩刀。
          卫律见状,吃了一惊,没想到苏武如此之刚强。赶紧上前扶住苏武,并马上派出快马请来医生进行治疗,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点起火,因为天寒地冻,苏武伤口上的血很快凝固,这样血块会瘀积,所以把苏武翻过身来,踩在背上,让瘀血流出来。
          苏武昏死过去,过了大半日才醒过来,他看到常惠在一旁照顾他,泪流满面,他忍住痛苦,很吃力地对常惠说:“你哭什么啊,叫匈奴人看见,会瞧不咱的。”
        且鞮侯单于听到苏武的悲壮之举,心中十分敬佩,派出最好的医生全力给苏武疗伤,并且每天早晚两次派人探望慰问苏武。
          过了一段时间,苏武的身体渐渐恢复了。
          匈奴人将苏武及其他使团成员带到卫律营帐中,为了给汉使团施加心理压力,匈奴人当着苏武等人的面,将叛乱的主谋虞常斩首,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上。张胜面如土色。
          卫律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张胜,说:“汉使张胜参与了虞常的叛乱,罪该万死,然而单于心地仁慈,只要诚心投降,就赦免你的死罪。”
          卫律拔出佩剑,剑尖直抵张胜的面前,张胜顿时瘫倒在地,连连说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投降。”
          苏武与常惠投以轻蔑的眼光。
        卫律转身面对苏武说:“副使张胜参予谋反重罪,你作为正使,也须连坐。”
          苏武轻蔑地说:“我跟他既无相谋,也非亲属,他犯罪,我为什么要跟他连坐?”
          卫律被苏武驳斥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拔剑刺到苏武面前,苏武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卫律也不用脑子想想,苏武已经自杀两次未果了,还怕他那把剑吗?
          在苏武如此刚强的人面前,来硬的没用,必须来软的。卫律一转念头,收起剑,呵呵笑道:“苏兄啊,我以前逃离中国前来匈奴,受到单于的重用,封我为丁灵王,拥众数万,马畜满山,也算是富贵了。苏兄今日如果投降,明日也是如此,否则的话,身体腐烂在草野之上,谁又能知道呢?”
          苏武一声不吭。
          卫律见苏武不出声,还以为是苏武听得有些心动,又接着说:“阁下如果投降,我愿与阁下交为兄弟,如果阁下不听我的话,那么以后即使想见我一面,恐怕也没有机会啊。”
          苏武听完一阵冷笑:谁想见你啊?你当自己是什么人啊,偶像明星啊?
        


        IP属地:湖北197楼2012-08-26 11:42
        回复
          (虽远必诛-109)
          苏武冲着卫律就骂:“你原是中国的臣子,却背信弃义,投降到这种蛮夷之地,我有什么理由想见你一面?”
            卫律被苏武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苏武接着说:“单于信任你,所以让你来审理这一案件,掌握生杀大权,但你居然不能平心静气公正处理,反而将我们这些与事件无关的汉使扣押威胁,企图挑起汉、匈两国的战争。”
            苏武越说越激动,口气越来越严厉:“阁下想想,南越擅杀汉国使者,结果国家被屠灭;大宛截杀汉国使者,大宛王的首级被悬挂到帝国都城的北门;朝鲜击杀汉国使者,马上遭到灭国之灾。现在只有剩下匈奴还未遭报复,阁下明知我是不会投降的,却来逼迫我,不过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来达到你个人报复的目的。看来匈奴就要大祸临头了!”
            卫律叹了一口气说;“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既然你这样坚持不投降,我只好把你交给单于亲自处置了。”
          且鞮侯单于听说苏武坚决不投降,一方面很是敬佩,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失败感。这种失败感,又刺激单于的决心,一定要使苏武投降。
            单于想了一个打垮苏武意志力的方法,将苏武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不提供给水和粮食。苏武原本是一心求死,但匈奴人的威逼,却激发起他斗争的意志。死生,昼夜事也,死则死矣,然而如果这种死被人当作是一种怯弱与逃避,那么苏武宁可顽强地生存下来,活着,就为了证明给匈奴人看,中国人的意志力是多么的顽强,任凭你耍尽各种手段与花招,我就是要活下来,因为我要跟你们斗。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搏斗。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寒冷、孤独、饥饿一齐袭来。苏武从地窖口抓起一把雪,他没有碗,也没有其他的盛器,他一口一口地咽下雪团,他的嘴被冻着几乎无法合拢,冰冷的雪几乎把体内仅存的热度也驱散,五脏六腑一阵的抽搐,苏武从身上的皮衣上,将毛皮扯下,甚至没有火把这些毛皮煮烂,他硬是一口一口地吞进肚内。那是什么味道?咽下去之后,胃肠极度不舒服,加上冰冷的雪水,天底下有比这个更难下咽的食物吗?
            苏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决不能在匈奴人面前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是大汉使节,我代表中国。
            苏武想着他的父亲,前汉军右将军苏建,多次追随卫青出击匈奴,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兵出定襄,被匈奴大军围困,赵信率军投降,但父亲坚决不肯投降,宁可冒着被斩杀的风险回到大将军营中。大将军卫青没有杀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赦免了父亲。朝廷恩重如山啊,苏武自己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他哥哥苏嘉是奉军都尉,苏贤是骑都尉。
            苏武想着亲人,亲人给他无穷的力量与意志,使他坚强,使他不会孤独。
          过了好几天,且鞮侯单于料想苏武一定是奄奄一息,意志力被击垮了,于是下令打开地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武虽然削瘦了许多,但他的目光还是那么沉毅,他的手臂还牢牢地握着汉帝国的符节,他还顽强地站立着,凛然不可侵。
            所以的匈奴人都惊呆了,就是久居北方的匈奴人,也绝不可能有人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存下来。匈奴人的迷信心理起作用了:肯定有某位神灵在暗中帮助苏武。
            如果有神灵,这个神灵就是苏武,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就是力量无穷的神灵。
            且鞮侯单于面对着苏武,他感到自己在一场决斗中被打败了。
            但是单于还不甘心,因为他还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无比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去放牧一群公羊,跟他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
            除了苏武之外,汉使团另一名重要成员常惠在匈奴的万般利诱与威胁下,也铮铮铁骨,坚决拒绝投降,表现出汉使者的崇高气节。常惠也是汉代一位重要的人物,十几年之后,常惠回到中国,后又出使西域,指挥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成为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挤身于汉代伟人的行列,此段故事,后文详之。
          


          IP属地:湖北198楼2012-08-26 11:42
          回复

            


            IP属地:湖北199楼2012-08-26 11:43
            回复
              (虽远必诛-110)
              苏武使团全体被囚禁,使得刚出现转机的汉匈关系马上跌入冰点。
                匈奴右贤王部兵进祁连山。
                汉帝国迅速作出反应。
                天汉二年(前99年,苏武被囚第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人马,从酒泉出发,进击匈奴右贤王部。
                汉军百战之师,在强弓利弩的优势火力之下,与右贤王部匈奴军队展开正面厮杀,一时间,这片干戈声停息十几年之地,刀光血影,枪林箭雨。
                右贤王损失惨重,匈奴军队阵亡人数达一万人。
              就在李广利准备凯旋班师回朝时,战场形势突然发生逆转。
                单于紧急派遣援军支援右贤王部,右贤王立即抓住战机,追击李广利大军。李广利根本没有想到受到重创之后的匈奴军队,竟然如此悍勇,仍有能力实施反突击,结果在班师途中,反而被匈奴军队所包围。
                形势急转直下,陷入包围圈中的汉军开始粮食紧缺,李广利连续实施突击,但是仍然未能打破匈奴军队的防线,一连被困多日,军队伤亡惨重,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了。
                此时,一位勇士挺身而出,拯救了李广利,也拯救了汉军。
                这人就是李广利军中假司马(代理司马)赵充国。
              赵充国是陇西人,善于骑射,刚开始是汉军中的一名骑兵,后来进入羽林军。赵充国生于一个尚武的时代,卫青与霍去病是这个时代的偶像,也是赵充国年轻时的偶像。赵充国生于平民之家,但志向高远,武艺过人,而且精通兵法,因生于边关,所以自小便留心四夷之事,对西北地区的蛮族的风俗习惯、军队作战特点了如指掌,为人沉勇有大略,意志坚忍不拔。
                汉军兵陷重围,李广利束手无策。赵充国挺身而出,他自告奋勇,向李广利请战,请求率军突围。李广利此时别无良策,将信将疑,拔了一百名勇士交予赵充国。
                赵充国率领人数少得可怜的一百名骑兵,以飞蛾扑火般的武士精神,向匈奴的西部防线发动进攻。匈奴人看到这一小撮汉军以卵击石般的反扑,不禁哈哈大笑。
                但是赵充国很快便让匈奴人见识什么是汉军的武士精神,虽然仅一百人,但如狼似虎,赵充国挥刀左劈右砍,匈奴数十骑兵将他团团围困,赵充国全无惧色,以高超的武艺将匈奴人一个个斩杀于马下,他的脸上、身上、手臂、脚上,全部身披刀伤,鲜血从铠甲涌出,赵充国浑然忘掉疼痛,勇不可挡。
                在如此坚强的战士面前,一向以悍勇著称的匈奴骑兵胆战心惊,在这里,比试的不是武艺,不是武器,不是人数的多寡,而是意志力的决战。赵充国如山一般耸立的意志力,彻底击垮了匈奴人的战斗力,竟然奇迹般地在重围之下打开一个缺口。
                李广利见状,忙率军前往,扩大缺口,最终突破重围,侥幸脱险。
              此次出征,李广利兵团先胜后败,伤亡惨重,三万名将士,战死沙场超过两万人。
                赵充国一战成名,凭借满腔热血与浑身是胆的勇气,挽回汉军的声誉,成为军中英雄。
                武帝刘彻下令诏见英雄赵充国,亲自察看赵充国伤势。赵充国卸去上衣,旁看者无不动容,只见赵充国的手上、背部与胸部,伤痕遍布,刀痕箭眼,总计二十余处。
                刘彻十分感动,赞叹不已,派最好的医生为赵充国疗伤,并下诏拜赵充国为中郎,迁升为车骑将军长史。
                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又一名伟大的将领横空而出,在未来的战争岁月中,赵充国还将为帝国建立不朽的功勋。
              


              IP属地:湖北200楼2012-08-26 11:43
              回复
                更新更新


                IP属地:湖北201楼2012-09-01 21:29
                回复
                  2025-08-11 20:3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虽远必诛-111)
                  在李广利出酒泉击匈奴时,武帝刘彻从边关召回李陵。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李广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当户、李椒与李敢,李当户死得早,死的时候,李陵还没有出生。李陵长大后,有乃祖之风,精于骑射,武艺超群,他与祖父李广有许多相似之处,非常善待部下,所以李陵在江湖中很有名望。
                    武帝刘彻曾派李陵率八百名骑兵,出居延泽,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查看匈奴的地形,李陵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刘彻把他提拔为骑都尉,驻守在酒泉、张掖一带,防备匈奴人的进攻。
                    李陵统率的兵力五千人,这五千人可非同寻常。李陵仰慕祖父李广的伟大功业,渴望在战场上为家族争得荣誉,为了使他的军队更有战斗力,李陵亲自前往荆楚之地,招募荆楚勇士五千人,自春秋战国以来,荆楚一直是勇士的故乡,李陵招募的条件非常之严苛,因为李陵以礼贤下士而著称于世,所以勇士纷纷投到他的帐下,这五千人,都是荆楚一带的武学奇材、剑术高手,力可扼杀猛虎,箭术百发百中。
                    这是一支铁血军团!
                  武帝想让李陵作为李广利军团的后勤运输队,负责李广利大军的辎重粮秣供给。
                    李陵向武帝叩首道:“臣所率的战士,皆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我愿意独当一面,兵出兰于山,迫使匈奴军队分兵,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正面压力。”
                    武帝刘彻一听,明白了,对李陵说:“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当李广利将军的属下了,只是这次军中的马匹都配置给了李广利将军、公孙敖将军与强弩都尉路博德了,没有剩余的马匹给你的军队了。”
                    李陵胸有成竹地说:“我不需要骑兵,我愿以少击众,以五千步兵,踏平单于王庭。”
                    好一个壮志凌云的勇士,刘彻就是喜欢这样的武士,于是爽快地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年轻气盛,夸下海口,究竟他能否完成他的夙愿呢?
                  武帝刘彻还是对李陵的五千步兵不太放心,于是快马通知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令路博德率领骑兵,在半路接应李陵的步兵兵团。
                    李陵尚且不愿成为李广利的副手,路博德又岂肯甘心作李陵的副手呢?路博德觉得这是一种羞辱,路博德因为犯了一些过失,被降格为强弩都尉,但是他曾是响当当的伏波将军,要一个堂堂的前伏波将军,听命于后起之辈李陵,没门!
                    路博德便上书武帝刘彻:“现在正是秋高马壮的季节,匈奴骑兵所拥有的马匹多而且壮,不宜在此时开战。不如我先把李陵的兵团留驻居延,等到明年的春天,与李陵各率五千骑兵,兵分两路,进击浚稽山,到时必定可以将匈奴单于手到擒来。”
                    唉,此时刘彻已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路博德的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李陵牛皮吹大了,现在反悔了,胆怯了,不想带兵出塞了?不想带兵出塞,又要教唆路博德编造借口?刘彻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越想越是愤怒。路博德啊,李陵啊,你们就想避战啊?你们还有没有一点武士精神啊?
                  


                  IP属地:湖北202楼2012-09-01 21:29
                  回复
                    (虽远必诛-111)
                    在李广利出酒泉击匈奴时,武帝刘彻从边关召回李陵。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李广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当户、李椒与李敢,李当户死得早,死的时候,李陵还没有出生。李陵长大后,有乃祖之风,精于骑射,武艺超群,他与祖父李广有许多相似之处,非常善待部下,所以李陵在江湖中很有名望。
                      武帝刘彻曾派李陵率八百名骑兵,出居延泽,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查看匈奴的地形,李陵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刘彻把他提拔为骑都尉,驻守在酒泉、张掖一带,防备匈奴人的进攻。
                      李陵统率的兵力五千人,这五千人可非同寻常。李陵仰慕祖父李广的伟大功业,渴望在战场上为家族争得荣誉,为了使他的军队更有战斗力,李陵亲自前往荆楚之地,招募荆楚勇士五千人,自春秋战国以来,荆楚一直是勇士的故乡,李陵招募的条件非常之严苛,因为李陵以礼贤下士而著称于世,所以勇士纷纷投到他的帐下,这五千人,都是荆楚一带的武学奇材、剑术高手,力可扼杀猛虎,箭术百发百中。
                      这是一支铁血军团!
                    武帝想让李陵作为李广利军团的后勤运输队,负责李广利大军的辎重粮秣供给。
                      李陵向武帝叩首道:“臣所率的战士,皆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我愿意独当一面,兵出兰于山,迫使匈奴军队分兵,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正面压力。”
                      武帝刘彻一听,明白了,对李陵说:“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当李广利将军的属下了,只是这次军中的马匹都配置给了李广利将军、公孙敖将军与强弩都尉路博德了,没有剩余的马匹给你的军队了。”
                      李陵胸有成竹地说:“我不需要骑兵,我愿以少击众,以五千步兵,踏平单于王庭。”
                      好一个壮志凌云的勇士,刘彻就是喜欢这样的武士,于是爽快地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年轻气盛,夸下海口,究竟他能否完成他的夙愿呢?
                    武帝刘彻还是对李陵的五千步兵不太放心,于是快马通知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令路博德率领骑兵,在半路接应李陵的步兵兵团。
                      李陵尚且不愿成为李广利的副手,路博德又岂肯甘心作李陵的副手呢?路博德觉得这是一种羞辱,路博德因为犯了一些过失,被降格为强弩都尉,但是他曾是响当当的伏波将军,要一个堂堂的前伏波将军,听命于后起之辈李陵,没门!
                      路博德便上书武帝刘彻:“现在正是秋高马壮的季节,匈奴骑兵所拥有的马匹多而且壮,不宜在此时开战。不如我先把李陵的兵团留驻居延,等到明年的春天,与李陵各率五千骑兵,兵分两路,进击浚稽山,到时必定可以将匈奴单于手到擒来。”
                      唉,此时刘彻已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路博德的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李陵牛皮吹大了,现在反悔了,胆怯了,不想带兵出塞了?不想带兵出塞,又要教唆路博德编造借口?刘彻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越想越是愤怒。路博德啊,李陵啊,你们就想避战啊?你们还有没有一点武士精神啊?
                    


                    IP属地:湖北203楼2012-09-01 21:30
                    回复
                      (虽远必诛-112)
                      愤怒的刘彻下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给路博德:马上率骑兵出塞,与公孙敖的骑兵在涿涂山会师。这次路博德与公孙敖的进击没有任何战果。
                        第二道命令给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遮虏障(武帝时所筑的防御工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目的地是东浚稽山南部的龙勒水(在蒙古杭爱山脉东南),沿途搜索匈奴骑兵,如果没有遇到敌军,就返回受降城(内蒙古白云鄂博西南)进行休整。
                        九月,秋高气爽,李陵这支由勇士剑客所组成的军团,从居延泽出发,人数不多,只有寥寥几匹战马,还有一些马车,士兵们全部徒步行军,走入茫茫的荒漠。
                      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军事素质极高,所过之处,山川地形,李陵都极为详细地绘制成地形图。经过三十天的徒步行军,李陵兵团最终抵达浚稽山。
                        一路上没有遇到匈奴的骑兵。
                        李陵让麾下的部将陈步乐,携带所绘制的详细的地形图,快马驰回长安,献给武帝。武帝非常的高兴,陈步乐又在武帝面前夸赞李陵,称他领军有方,深得部下的信任,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武帝龙颜大悦,封陈步乐为郎官。
                      然而,就在陈步乐献图给武帝时,前线局势却直转而下。
                        匈奴的探子侦察到一支数千人的汉军深入浚稽山,而且是一支步兵队伍。且鞮侯单于听了之后大喜,区区数千人的步兵,岂可挡得住匈奴铁骑的冲击?这是一次全歼汉军的极佳战机。
                        机不可失!
                        且鞮侯单于当即率三万骑兵,昼夜奔驰,抵达浚稽山,将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在两座山之间的冲积地带。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李陵没有惊慌,镇定自若,他当即下令,将辎重车围成一圈,作为军营,然后率领这些江湖勇士出营,排成战斗队列。前排战士一手持盾,一手持长戟,后排战士刚把强弩拉满弦,引而不发。
                        李陵对战士们说:“鼓声一响,前排的兄弟们就奋勇上前搏杀,听到鸣锣声后,马上撤回营中,改由后排的弓弩手出击。”
                      匈奴人见汉军既没有战马,人数又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且鞮侯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只要咱们的骑兵一拥而上,马上可以踏平汉军的大营。”
                        骑兵的冲击力要远远强于步兵,而且匈奴人多势众,一阵猛冲,肯定会冲垮汉军的阵型,且鞮侯单于是这样打着如意算盘。但是战局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由武林高手、剑侠刀客所组成的荆楚勇士兵团,个个身怀绝技,匈奴骑兵凭借高头大马,向汉军防线发起强大的攻击。荆楚勇士们以盾牌组成坚强的防线,匈奴骑兵竟然打不开一个缺口,勇士们以惊人的臂力手持盾牌,顶住了快速奔跑中的战马的巨大冲击力,决不后退半步,然后以右手的长戟猛刺向匈奴的战马,前排的战马纷纷倒毙,匈奴骑兵人仰马翻,只得进行步战格斗。
                        荆楚勇士们以一挡十的格斗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霎时间,在汉军阵列前沿,匈奴人尸横遍地。且鞮侯单于见状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哪支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之强,忙下令大军压上去。
                      李陵见状,鸣金收兵,前排的荆楚勇士听到军令声,有序地向后撤退,后排的强弩射手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匈奴军队进入射程范围后,千弩齐发。这次汉军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连弩。连弩第一次出现在人类战争史中,连弩也许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改进弩,类似于现在的自动步枪,可以自动将矢装填进箭槽中;也可能是可以一次发射多箭的改进弩,无论是哪一种,其威力比传统型的弩机威力要强好几倍。李陵手下多奇材,连弩有可能是李陵军中的某位奇材所发明,也可能是李陵发明的。李陵之所以敢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海口,大概是因为拥有连弩这个超级秘密武器的原因。
                        连弩齐发,匈奴骑兵纷纷中箭,人仰马翻,战场上一片混乱。且鞮侯单于何曾见识过如此威力的强弩,大惊失色,匆匆鸣金收兵,向山上的营寨撤退。
                        李陵抓住战机,果断命勇士们出击,那些匈奴骑兵落马者纷纷被这些武林高手所斩杀。
                        此役,匈奴兵团损失惨重,阵亡数千人。
                      


                      IP属地:湖北204楼2012-09-01 21:31
                      回复
                        (虽远必诛-115)
                        李陵被围困之处,离汉军边境遮虏障只有一百余里,可惜的是此处的情况无法传递给百里之外的汉军。
                          众将士每人携带两升的粮食与一片冰块,相约如果得以突出重围,便在遮虏障会合。然后军队分散开,战士们三三两两,几个人为一组,趁着夜幕的掩护,分道突围。
                          李陵与校尉韩延年率十余名勇士,向南突围。匈奴人发现了汉军突围的企图,数千骑兵出动追击。校尉韩延年力战而死,韩延年是韩千秋的儿子,韩千秋在十三年前(前112年),率二千人特遣队入南越,全军覆没,韩延年也步其父后尘,光荣战死沙场。
                          李陵麾下十余名勇士在匈奴数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下,奋勇作战,全部战死。
                          匈奴骑兵将李陵团团围住,李陵原本已下必死的决心,但是在最后关头,他并没有选择一死。我们不知道李陵在那个时候,想了些什么,也许是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是一位军事奇才,他有极高的军事素养,他(或他的部下)改进了传统的弩机,研制出连弩;他精于绘制军事地形图,并且在作战中往往可以凭借有利因素阻击敌人;他开创了以少量步兵击败大量骑兵的先例,他是杰出的战术家,他以五千步兵,却杀伤了匈奴一万多骑兵,这是何等伟大的战果。
                          然而李陵被他的年轻意气葬送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的海口,就不会有这次孤军深入。他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过于自信,自信到认为可以五千步兵扫平匈奴,这就近乎天方夜谈了,所以在投降匈前,李陵说了一句话:“无颜面以报天子陛下了。”
                        李陵兵团五千人,最后死里逃生的只有四百余人,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可都是荆楚勇士,中国好男儿啊!
                          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武帝刘彻发了半晌呆。这这这……怎么回事呢?先是赵破虏全军覆没,然后是李广利大败而归,幸赖赵充国之力,才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但紧接着刘彻寄予重望的李陵再度全军覆没。
                          刘彻的失望达到了极点!
                          又过了数日,前方传来准确的情报:李陵已经投降匈奴。
                          刘彻由失望转而变成愤怒了!士兵们都战死了,为什么作为主将的李陵却投降了?李陵,你太贪生怕死了!没错,赵破奴也被俘虏过,但那是被俘,你李陵是投降,是变节!
                        李陵投降引发了一场冤案。
                          当时所有朝廷官员,齐声讨伐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司马迁说:“李陵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对抗匈奴数万精锐骑兵,使匈奴人伤亡惨重,救死不暇,匈奴以倾国之兵追击围攻,转战千里,直到矢尽路穷,士兵以空弩对抗白刃,仍然顽强苦斗,李陵得部下的效死,即便是古代名将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
                          如果司马迁就说到这里,可能还不致于惹祸上身,但是缺乏政治敏感的司马迁居然说道:“李陵之所以不求一死,乃是因为他想找到合适的机会,返回中国,报效朝廷。”
                        


                        IP属地:湖北207楼2012-09-01 21:31
                        回复
                          (虽远必诛-108)
                          不出所料,在严刑拷打之下,虞常供出汉使团的张胜参加这次密谋。
                            且鞮侯单于大怒:“汉使竟然不把我匈奴放在眼中,自我继单于位以来,将以往所扣押的十余批汉使团全部释放回国,目的便是与中国改善关系,没想到汉使竟然想谋害于我母亲,不杀汉使,咽不下这口气!”
                            单于的手下说道:“与其杀死他们,不如让他们投降。”在汉匈战争这个视勇气贵于生命的时代,汉匈两国一般都不杀使者与降将,这也是战争中的心理战,策反对方的使者与将领,可以沉重打击对手的心理。
                            单于点点头,派卫律前往汉使团驻地,将汉使团成员逮捕。
                          卫律派兵包围了汉使团。
                            苏武对常惠说:“我身为使团的正使,与其受匈奴人的污辱,即便苟且偷生,又何以脸面回到中国呢?”拔出佩刀刺进腹部,鲜血汩汩直流。这次苏武动作太快了,常惠没有来得及夺下苏武的佩刀。
                            卫律见状,吃了一惊,没想到苏武如此之刚强。赶紧上前扶住苏武,并马上派出快马请来医生进行治疗,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点起火,因为天寒地冻,苏武伤口上的血很快凝固,这样血块会瘀积,所以把苏武翻过身来,踩在背上,让瘀血流出来。
                            苏武昏死过去,过了大半日才醒过来,他看到常惠在一旁照顾他,泪流满面,他忍住痛苦,很吃力地对常惠说:“你哭什么啊,叫匈奴人看见,会瞧不咱的。”
                          且鞮侯单于听到苏武的悲壮之举,心中十分敬佩,派出最好的医生全力给苏武疗伤,并且每天早晚两次派人探望慰问苏武。
                            过了一段时间,苏武的身体渐渐恢复了。
                            匈奴人将苏武及其他使团成员带到卫律营帐中,为了给汉使团施加心理压力,匈奴人当着苏武等人的面,将叛乱的主谋虞常斩首,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上。张胜面如土色。
                            卫律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张胜,说:“汉使张胜参与了虞常的叛乱,罪该万死,然而单于心地仁慈,只要诚心投降,就赦免你的死罪。”
                            卫律拔出佩剑,剑尖直抵张胜的面前,张胜顿时瘫倒在地,连连说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投降。”
                            苏武与常惠投以轻蔑的眼光。
                          卫律转身面对苏武说:“副使张胜参予谋反重罪,你作为正使,也须连坐。”
                            苏武轻蔑地说:“我跟他既无相谋,也非亲属,他犯罪,我为什么要跟他连坐?”
                            卫律被苏武驳斥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拔剑刺到苏武面前,苏武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卫律也不用脑子想想,苏武已经自杀两次未果了,还怕他那把剑吗?
                            在苏武如此刚强的人面前,来硬的没用,必须来软的。卫律一转念头,收起剑,呵呵笑道:“苏兄啊,我以前逃离中国前来匈奴,受到单于的重用,封我为丁灵王,拥众数万,马畜满山,也算是富贵了。苏兄今日如果投降,明日也是如此,否则的话,身体腐烂在草野之上,谁又能知道呢?”
                            苏武一声不吭。
                            卫律见苏武不出声,还以为是苏武听得有些心动,又接着说:“阁下如果投降,我愿与阁下交为兄弟,如果阁下不听我的话,那么以后即使想见我一面,恐怕也没有机会啊。”
                            苏武听完一阵冷笑:谁想见你啊?你当自己是什么人啊,偶像明星啊?
                          


                          IP属地:湖北210楼2012-09-13 17:41
                          回复
                            (虽远必诛-109)
                            苏武冲着卫律就骂:“你原是中国的臣子,却背信弃义,投降到这种蛮夷之地,我有什么理由想见你一面?”
                              卫律被苏武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苏武接着说:“单于信任你,所以让你来审理这一案件,掌握生杀大权,但你居然不能平心静气公正处理,反而将我们这些与事件无关的汉使扣押威胁,企图挑起汉、匈两国的战争。”
                              苏武越说越激动,口气越来越严厉:“阁下想想,南越擅杀汉国使者,结果国家被屠灭;大宛截杀汉国使者,大宛王的首级被悬挂到帝国都城的北门;朝鲜击杀汉国使者,马上遭到灭国之灾。现在只有剩下匈奴还未遭报复,阁下明知我是不会投降的,却来逼迫我,不过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来达到你个人报复的目的。看来匈奴就要大祸临头了!”
                              卫律叹了一口气说;“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既然你这样坚持不投降,我只好把你交给单于亲自处置了。”
                            且鞮侯单于听说苏武坚决不投降,一方面很是敬佩,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失败感。这种失败感,又刺激单于的决心,一定要使苏武投降。
                              单于想了一个打垮苏武意志力的方法,将苏武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不提供给水和粮食。苏武原本是一心求死,但匈奴人的威逼,却激发起他斗争的意志。死生,昼夜事也,死则死矣,然而如果这种死被人当作是一种怯弱与逃避,那么苏武宁可顽强地生存下来,活着,就为了证明给匈奴人看,中国人的意志力是多么的顽强,任凭你耍尽各种手段与花招,我就是要活下来,因为我要跟你们斗。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搏斗。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寒冷、孤独、饥饿一齐袭来。苏武从地窖口抓起一把雪,他没有碗,也没有其他的盛器,他一口一口地咽下雪团,他的嘴被冻着几乎无法合拢,冰冷的雪几乎把体内仅存的热度也驱散,五脏六腑一阵的抽搐,苏武从身上的皮衣上,将毛皮扯下,甚至没有火把这些毛皮煮烂,他硬是一口一口地吞进肚内。那是什么味道?咽下去之后,胃肠极度不舒服,加上冰冷的雪水,天底下有比这个更难下咽的食物吗?
                              苏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决不能在匈奴人面前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是大汉使节,我代表中国。
                              苏武想着他的父亲,前汉军右将军苏建,多次追随卫青出击匈奴,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兵出定襄,被匈奴大军围困,赵信率军投降,但父亲坚决不肯投降,宁可冒着被斩杀的风险回到大将军营中。大将军卫青没有杀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赦免了父亲。朝廷恩重如山啊,苏武自己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他哥哥苏嘉是奉军都尉,苏贤是骑都尉。
                              苏武想着亲人,亲人给他无穷的力量与意志,使他坚强,使他不会孤独。
                            过了好几天,且鞮侯单于料想苏武一定是奄奄一息,意志力被击垮了,于是下令打开地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武虽然削瘦了许多,但他的目光还是那么沉毅,他的手臂还牢牢地握着汉帝国的符节,他还顽强地站立着,凛然不可侵。
                              所以的匈奴人都惊呆了,就是久居北方的匈奴人,也绝不可能有人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存下来。匈奴人的迷信心理起作用了:肯定有某位神灵在暗中帮助苏武。
                              如果有神灵,这个神灵就是苏武,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就是力量无穷的神灵。
                              且鞮侯单于面对着苏武,他感到自己在一场决斗中被打败了。
                              但是单于还不甘心,因为他还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无比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去放牧一群公羊,跟他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
                              除了苏武之外,汉使团另一名重要成员常惠在匈奴的万般利诱与威胁下,也铮铮铁骨,坚决拒绝投降,表现出汉使者的崇高气节。常惠也是汉代一位重要的人物,十几年之后,常惠回到中国,后又出使西域,指挥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成为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挤身于汉代伟人的行列,此段故事,后文详之。
                            


                            IP属地:湖北211楼2012-09-13 17:41
                            回复
                              2025-08-11 20:3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湖北212楼2012-09-13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