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23奇二十三奇
说服根源
辛亥**,清帝逊位,
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
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源,
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
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么这样得民心?
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
各寺僧人逃避一空,
鸡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
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
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开,
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
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
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
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
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
乃独自下山,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
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
老和尚不顾一切,迳入,
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
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顾;
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
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
时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曰:
“佛教何用有何益?”
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
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
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
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
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
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
“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
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
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
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
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
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
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
功效不可思议。
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根源面略现笑容,叫左右拿茶点来。
又问:“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
实在是国家的废物。”
答:“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
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
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
就是你今天统领兵弁,虽然军纪严明,
但你能保证一一如你的正直么?
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
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
僧秉佛化,护持三宝,
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
根源听了这一段话,更觉欢喜,
再谈一会儿笑逐颜开,
一会儿俯首向老和尚致敬;
于是同进晚斋、秉烛深谈,
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
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
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
根源有时用温言接应老和尚,
有时以容貌礼敬老和尚,
不觉喟然太息说:“佛法广大如此,
我已杀僧毁寺,罪业深重,奈何?奈何?”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23奇二十三奇
说服根源
辛亥**,清帝逊位,
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
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源,
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
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么这样得民心?
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
各寺僧人逃避一空,
鸡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
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
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开,
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
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
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
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
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
乃独自下山,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
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
老和尚不顾一切,迳入,
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
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顾;
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
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
时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曰:
“佛教何用有何益?”
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
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
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
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
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
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
“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
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
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
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
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
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
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
功效不可思议。
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根源面略现笑容,叫左右拿茶点来。
又问:“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
实在是国家的废物。”
答:“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
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
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
就是你今天统领兵弁,虽然军纪严明,
但你能保证一一如你的正直么?
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
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
僧秉佛化,护持三宝,
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
根源听了这一段话,更觉欢喜,
再谈一会儿笑逐颜开,
一会儿俯首向老和尚致敬;
于是同进晚斋、秉烛深谈,
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
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
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
根源有时用温言接应老和尚,
有时以容貌礼敬老和尚,
不觉喟然太息说:“佛法广大如此,
我已杀僧毁寺,罪业深重,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