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深思的“源代码”
《源代码》是一部科幻电影。
其基于的理论是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对常人来说这些理论有些绕,我们且不去管它。电影中研发源代码的瘸腿博士的讲解,让我们可窥其一斑:人死之后,其大脑并未即刻死亡,他们可能成为某种电波或者气场存在,那是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个宇宙。只是他们在那个宇宙中并不是继续他们生命,他们只是存储着其死亡前8分钟的生活片段。影片中爆炸的火车上死去的人们就暂时存活在那个宇宙中。瘸腿博士为了能够查出炸毁火车的真凶,便将一息尚存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输送到那个宇宙中去,让他以乘坐那列火车的历史教师肖恩的身份回到火车上。
这就是电影《源代码》的基础构成,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科学构架。只此基础,就会让好奇的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电影机巧的悬念设置,层层剥茧的叙事手法和极富张力的节奏把握,更是让整部影片跌宕有致浑然天成。
影片开始于那列急行穿梭的火车。
火车上的肖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对面的美女克里斯蒂安、从他身边走过将可乐洒在他脚上的妇女、查票的列车员等等。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呆在这个车上,而让他最为惊异的是他通过镜子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陌生的面孔。观众在看到这些时,还不知道源代码为何物,更不知道此肖恩并非是真肖恩,而是从现实世界被派过来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对于一无所知的观众来说,这样匪夷所思的开头的确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一部电影的好坏,短短几分钟已见分晓。
当然好的开端只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肖恩在火车上呆了8分钟后,火车爆炸。
穿越爆炸的熊熊烈火和冥冥的空间隧道,他发现自己存活于一个空间舱内,电视屏幕上传来一个叫古德温女士的图像和声音。在他与古德温的对话中,我们逐渐了解了他和那列火车之间的关系。他是被赋予了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炸毁那列火车的罪犯,要实施的是一个连环爆炸,只有尽快找到这个罪犯,才能避免下一场爆炸。所以肖恩回到源代码的空间,在火车爆炸前查清楚谁是罪犯至关重要。于是,为了找到罪犯,肖恩连续几次回到火车上。而他每次回到火车上,都是在同一时间同一个瞬间切入,并且都只有8分钟时间,因为8分钟时间一到,火车就爆炸,他就得再次回到现实世界。他每次进入火车时,周围的人和事都基本一样:对面的美女克里斯蒂安、从他身边走过将可乐洒在他脚上的妇女、查票的列车员,下车掉了钱包的男子等等。而每一次他和这些人的对话都稍有不同,他在每次火车爆炸之前,都会找到一些新的线索,然后和古德温稍作对话,便再次回到火车上。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火车爆炸前8分钟的时空里,肖恩最终找到了炸毁火车的凶手,阻止了连环爆炸案。这就是整个影片的故事构架。
影片是在肖恩一次又一次的回到火车中,在类似的场景和情节中,逐渐地推进剧情。这样的叙事方式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和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都有应用。其特点是 让观众在不断重复的类似情境中,恍惚于那种玄妙的故事推演,执着于猜想故事的每一步发展,体味到一种特殊的观影快感。而《源代码》对肖恩反复回到火车情境的处理,非常注意节奏的张弛有致,前几次返回,都是非常详尽地展示肖恩在火车上重复经历“对面的美女克里斯蒂安、从他身边走过将可乐洒在他脚上的妇女、查票的列车员,下车掉了钱包的男子”等等类似的情节,让观众体味其故事的玄妙。而就在观众对这样的反复已经熟悉并且好奇感逐渐消失时,影片不再赘述火车上的类似情境,而只以肖恩来回的穿梭快速告诉观众每次回到火车上得到的结果。这种节奏的把握让观众时刻都随着影片的情节前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不会有一点跑神的机会。同时影片在这个时候把省下来的笔墨,重点用在肖恩和古德温的对话,着重于肖恩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追问。于是我们逐渐了解到,肖恩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时死去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虽然公众和他的家人都已经知道他死去的事实,但没人知道大脑还活着的他被瘸腿博士和古德温纳入到源代码的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