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06日漏签0天
教育读书笔记吧 关注:7,739贴子:34,33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教育读书笔记吧
>0< 加载中...

傻学语文付出机会成本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stenhouse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傻学语文付出机会成本 
 
 
 
 
徐迅雷 发布时间: 2006-06-28 01:18 来源:光明日报 
 

  高考开始了。高考结束了。成绩发布了。录取开始了……这是年复一年的高考。语文是高考里的头一门,无论你是学文读理,都要头一个“对付”。 

  为了学语文,为了考语文,学生们付出了太多太大的“机会成本 
”。在国人意识里,向来只有“成本”的概念而没有“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成本”是眼前的、看得见的,而“机会成本”是潜在的、看不见的。什么是“机会成本”?经济学里解释很清楚: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这就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 

  一切你所获得的东西,都是以你所放弃的东西为代价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能仅仅只看“成本”而不看“机会成本”了。大家拼命学英语,得到了四六级七八级之类的“证书”,但付出的是放弃了学好母语中文的代价;同样,你学会了应付那些枯燥乏味、单调平淡、毫无美感的语文考题,但付出的是放弃学好美好汉语的代价。是的,“机会成本”就是那个看不见的、但被你所放弃的东西,这个“代价”是极其沉重的,可是深刻认识到的人不多、引起重视的更少。 

  央视“时空调查”一项调查发现,有29.7%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把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英语霸权”当然很潇洒,但付出的是一个国家母语文化在年轻一代身上走向衰微的“机会成本”。个人付出的种种“机会成本”累加起来,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损失是何等巨大。许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全身心地去忙英语和计算机考级之类——如此这般,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高考第一门就是语文,所以在进大学之前,我们的孩子还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学语文了,但博大的汉语语文,学什么不学什么,也是“获取”与“放弃”的选择,这里头同样有大量“机会成本”的付出,而换来的那些是什么呢? 

  把语文搞得越离奇、越复杂、越枯燥,那么离语文就越远。上世纪前半叶,我国出了不少国学大师,而那个时代大学招生的国文试题,竟是那么简单!比如国立北大、清华、南开1946年度联合招生国文题,全卷仅50余字:(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题目:学校与社会。(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1.指日可待;2.变本加厉;3.隔岸观火;4.息息相关。 

  考试当然是一种手段,也可以更狭义地说是一种“工具”,需要改进的主要还不是“考试”两个字本身,而是考试之“内”的内容内涵和考试之“外”的选拔方式。内容内涵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选拔方式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语文不是工具。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把语文当成了工具,而且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这种技术化、工具化的语文,让人越学越傻,而且弄得一年比一年复杂,让学生、让考生付出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这,就是语文的本末倒置。 

  如今,一些中学在日常语文练习中,也引进了一些新的考题的设计形式,学形式是容易的,难的是学理念。语文教学需要美丽,语文考试要有良心;只有这样,语文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只有走进学生心里的语文,才有望是付出“机会成本”最小而收获最大的语文,就像雨果所说的:“语言在人的心里,从思想走到良心,又从良心回到思想的时候,那才是心灵的真正胜利。”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教育读书笔记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