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达数百米的地下矿山,光线稀缺、环境复杂,瓦斯、粉尘、潮湿等因素时刻考验着通信设备的可靠性。矿用光缆作为矿山通信的“神经网络”,不仅承载着数据传输、安全监测的核心任务,更在绿色矿山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用技术创新守护地下作业安全与生态平衡。矿用光缆全称煤矿用阻燃通讯光缆,核心型号为MGTSV,是专为矿山、隧道等特殊场景量身打造的通信载体。与普通光缆不同,它必须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MA),并符合MT/T386-2011等严苛标准,其最突出的特性便是阻燃防爆与环境适配能力。光缆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氧指数≥32%,燃烧时不会释放有毒卤酸气体,烟密度极低,既能阻断火焰蔓延,又能为应急救援保留清晰视野;内部则通过松套管填充阻水化合物、磷化钢丝加强芯等结构设计,实现全截面阻水、抗压抗冲击,可在-40℃~+70℃的温度范围和高湿度、多粉尘环境中稳定工作。从结构来看,矿用光缆主要分为中心束管式(2-12芯)和层绞式(2-144芯)两类,分别适配不同传输需求:单模光纤型号支持无中继120公里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则适用于井下短距离千兆网络搭建,可高效承载瓦斯监测数据、4K监控视频、人员定位信号等多类业务。其光信号传输特性不受井下电机、变频器等设备的电磁干扰,误码率低于10⁻⁹,能确保地面调度中心实时掌握井下动态,为“少人化”“无人化”采矿提供可靠通信支撑,从源头减少人员暴露风险,这正是绿色矿山“安全优先、高效低碳”理念的重要体现。在绿色生产实践中,矿用光缆的环保价值同样显著。低烟无卤的环保材质减少了废弃线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模块化设计便于回收再利用,而稳定的通信网络能优化开采流程,降低能源消耗与资源浪费。天津市津缆线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光缆,便严格遵循环保生产标准,其防爆光缆采用无火花材料及全封闭结构,表面温度控制在安全阈值内,既满足井下高瓦斯环境的使用要求,又通过绿色制造工艺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足迹。从地下巷道到地面中枢,矿用光缆以“安全+环保”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矿山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用技术筑牢了井下安全防线,更以绿色材质和高效传输助力矿山产业转型升级,让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和谐共生,为地下作业者撑起一片安全蓝天,为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光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