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概想激怒意大利人的乐子人们不会想到,用来让意大利面恶堕成黑皮母o的能多益巧克力酱,其实也是根正苗红的意大利特产。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20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余波未散,在战争的影响下,包括可可豆在内的许多甜品原料都面临着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叫彼得罗.费列罗(没错,他就是后世的糖果业巨头费列罗的奠基人)的糖果商人用榛子粉代替了可可豆,发明了的能多益前身“榛子棒”,并以当地家传户晓的嘉年华角色人物Gianduja,配合广告宣传,把榛子棒命为pasta gianduja。后来,彼得罗改良了配方,将固体的榛子棒变成了液体的榛子巧克力酱,并命名为supercrema gianduja,意即“可涂抹的gianduja”。
1964年,为了在海外市场推广本家的产品,费列罗为自家的榛子巧克力酱注册了自己的新商标Nutella:以当中的“Nut”代表产品的材料“榛子”(hazelnut,英语可略作nut;德语则是nuss),而“ella”则取自意大利语的通用后缀,表示一个词的“小词形式”(如汉语中“小榛榛”式的表述)。1983年,在欧洲攻城略地,几乎成了榛子巧克力酱代名词的能多益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能多益在美国普及就要等到千禧年后了。(顺带一提,能多益在美国的广告代言人是科比.布莱恩特。)
意大利人对能多益可以说是爱得深沉,它在意大利人心中的地位约等于我们的老干妈。每年意大利国内的能多益产量高达17.9万吨,有不少食杂店还会提供一种特别的服务:只要小孩带面包片去店里,店员就会免费给他们的面包上涂满能多益。意大利的麦当劳甚至专门推出了一款意大利特供的“能多益汉堡”,别怕,这玩意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只是在两片面包里挤满能多益酱而已。
当然,这种糖油混合物吃太多,对身体也不好。能多益的成分中糖的含量高达55%,而能多益的原料中因为使用了可能致癌的棕榈油,也曾经被欧洲食品安全局查过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