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很多人印象中 曹参是刘邦的嫡系,其实真实历史,可能不是这样的,灭了项羽后 定陶夺军到改封楚王这一段时间 曹参做了一个很奇怪举动 归汉相印,他为什么有这个举动?很大可能是他做了韩信的相国 帮韩信驻守在齐国,就像陈余的相国夏说 一个性质,我说的韩信拥有楚齐版图还有佐证,就是韩信前201年12月梦游云梦被捉后 过了将近一年 前201年1月 同时封 刘肥齐王 刘贾荆王 刘交楚王,还有一个佐证陈涓定齐 傅宽定齐
-
6垓下之战项羽究竟抛弃了多少人,网上说十万 但我不太认同,因为项羽最后俘虏和斩首才九万多,而且项羽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败损失总不能就几千吧?而且后续还兵少粮少了
-
3
-
55
-
18
-
2说韩信是司马迁吹出来还说人品极差
-
3
-
641知乎上有这样的讨论 :如何评价刘邦,项羽,韩信,章邯,王离,英布,彭越的军事能力高低?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立题于此 ,大家聊聊 。
-
41为什么我感觉好多人都讨厌韩信啊(纯新人不喜勿喷)
-
0本来做王好好的,刘邦背信弃义,又不给封王了,刘邦这个皇帝,还是楚王韩信,韩王信等等诸侯上书劝进的,把刘邦捧上去,没想到刘邦不认账了
-
20
-
1井陉之战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和韩信背水一战,结果被韩信打得打败。我看完曾有一个疑问: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后来我深入了解了一下井陉之战,得出的结论是,陈余哪怕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韩信一样可以赢。因为他是通过情报得知了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之后才背水一战的,韩信搞情报也是一个好手。他如果得知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后,自己肯定也有对应的方法来对付陈余。
-
01.拓跋珪 105 2.刘裕 102 3.慕容垂 101 4.曹操 96 5.石勒 96 6.拓跋焘 95 7.杨素 95 8.宇文泰 94 9.高欢 94 10.韦孝宽 92 11.赫连勃勃 92 12.慕容皝 92 13.陈庆之 92 14.段韶 91 15.王猛 91 16.韦睿 91 17.慕容恪 90 18.陈霸先 90 19.高洋 90 20.斛律光 89 21.邓羌 88 22.裴邃 88 23.吕光 88 24.桓温 87 25.谢玄 87 26.王僧辩 86 27.陆逊 86 28.杨安 86 29.王镇恶 85 30.邓艾 85 其他高人气名将或粪将 约60-70名:冉闵 76 约40-50名:尔朱荣 83 约40-50名:周瑜 83 约40-50名:张辽 83 约70-80:司马懿 77 约200以后:檀
-
17--- ### **一、樊哙“跪拜韩信”的历史背景与动机**#### **1. 樊哙的身份与政治立场**- ** 吕后集团的核心成员**:樊哙是吕后妹夫,与吕氏家族利益深度绑定。刘邦晚年欲废太子刘盈(吕后之子),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吕后集团面临权力危机。此时拉拢或威慑潜在支持者(如韩信)是重要策略。 - **文献依据**: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 (樊哙因联姻关系成为吕后嫡系。) #### *
-
28
-
35首先必须说明一点,所谓的刘邦攻克邯郸导致陈余必须速战速决回防,可以说是纯粹邦吹的历史发明,历史上的刘邦从来没有在楚汉战争中到邯郸过,这是相当之明确的事情。 邦吹的根据是傅靳蒯成传:靳歙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
-
42咱们网上爱好者争论不休,那历史专家和教授研究这么长时间总有定论吧,想知道学界对此事的定论是什么?
-
3历史几乎没有留下与韩信年龄有关的线索
-
8当年说赵括夸夸其谈是“纸上谈兵”,那么当年见到萧何之前的韩信也不就跟赵括是一样的吗?俩人不都是纸上谈兵吗?为什么萧何跟他聊了一会儿天就知道这个人有真本事呢?还让刘邦拜他做大将军呢?
-
28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魏豹彭越列传》 吕野鸡就曾因为担心彭越势大,指使彭越的舍人诬告他谋反,我们再来看看史书中所谓的韩信谋反一事。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淮阴侯列传》 简直和吕野鸡诬陷彭越的套路一模一样,焉知不是吕野鸡担心韩信日后会势大,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韩信的遗言是“吾悔
-
10项羽拿什么来碰韩信? 自己把军队败光了,决战怪人少。 不管项羽自己,还是项羽派的人,在韩信面前都过不了两个回合。 怎么说? 还跟韩信比,谁死的惨。谁有你项羽死的惨?项羽能够拼出半个身体吗?
-
0
-
117似乎只要有人说谁的军事才能比韩信强,就要被喷死,其中最主要是项羽设定的很强,然后韩信打败项羽,所以就显得更强了所以首先得先对项羽实力有一定的认知,项羽手下比较出名的是季布龙且,然后是秦投降的章邯钟离眜等人。 首先比较津津乐道的是破釜沉舟,5w打40w,大家只记住了两军数字,却忽视了章邯钟离本身是在攻赵,又要防备其它诸侯联军,背后还有赵高背刺,才有了章邯投降,而不是单纯的5w打赢了40w。 其次就是联合军攻秦,项羽
-
81听说是很帅的 真想一堵他的风姿 只是天妒英才 太可惜了 我真想去宰了刘邦
-
14
-
8
-
3
-
13
-
17
-
67
-
3
-
1
-
4
-
1别人说他战国姓韩的肯定是韩国人,乞讨的老妇人说他王孙
-
11
-
17
-
49韩信作为家喻户晓的顶级名将,其繁衍作品和影视戏曲等形象数不胜数,正如此大众对他的形象和面孔也越来愈模糊。史书里对他的形象记载有“若虽长大”“君虽姣丽”“滕公奇其言,壮其貌”“一力士可擒”等描述,被杀时年龄是30-35岁之间,从漂母进饭到长乐哀鸣他的一生轨迹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传说,影视形象也纷呈复杂,以下就是我个人对这些影视作品的观感
-
1雾笼清淮鹊声稀,执简垂纶晓色微。 访甘谈道忽日暮,兵书散绝会真机。 英雄何住一蒲伏,登坛纵览万旌麾。 壮图奇策画神州,铁戟曜日金城摧。 背水冯河意难测,俄顷赤县尽汉旗。 破国略地困项王,六合既定枉见疑。 钟室深雪掩太阿,将军碧血沁丹墀。 功成身隳同长风,横贯浩气至今时。
-
5
-
56关于韩信“谋反”是否确有其事,历代史家争议极大。从现存史料看,官方记载(如《史记》《汉书》)虽明确将其定为“谋反”,但证据链极为薄弱,且存在明显矛盾。以下是基于文献的综合分析: --- ### **一、官方指控的“证据”与疑点**#### ** 1. 收留钟离昧事件(前201年) **- **指控依据**:刘邦称韩信收留项羽旧部钟离昧,意图谋反。 - **疑点**: - 韩信收留钟离昧是因私交,而非军事联盟(《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钟离昧自杀后,韩信献其首级自
-
109
-
136然后钟离把韩信骂了一顿然后自杀了 后来刘邦认为信爷是出卖朋友的人 然后降低了心中的地位 。。。
-
0兵略称雄震古今, 平齐破赵建殊勋。 未央宫变弓弦断, 徒叹英魂万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