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61,017 贴子: 3,016,730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9
    刚开始只是想评论一下别人帖子,没想到越想越多 就发下吧 上士中士下士,我认为这里只是简单的区分,闻道而行的,老子比做上士,闻道而笑比做下士,并不是说上士才会闻道而行,下士就会闻道而笑。就好比上等马,下等马,不是因为上等马就跑得快,而是因为跑得快才归类上等马。名可名。如果士只是代表身份地位的话那道德经就太肤浅了。当然如果老子时期的上士都是一心为民,一心为天下的话就是我理解错了。 接下来就是为什么闻道而笑
  • 14
    很多人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但这个有趣的科学研究发现:运气——也就是偶然事件——可能在决定一生走向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量。 【即,运气决定了大成功】 科学家在半野外环境中养育了基因相同、环境相同的小鼠,结果发现,哪怕是极小的早期偶然差异,在雄性小鼠中都会被竞争过程放大,形成终生的差距:有的获得了更多资源、更好的身体状况和繁殖机会,有的则落后一步再也追不上。 这种现象在雌性小鼠中并不显著,因为它们并不为资源
    可言 09:37
  • 27

    广告
    09:5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7
    一个奇怪的梦 梦里,我站在一片云雾缭绕的山巅,道观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殿里,太上老君正在三口巨大的炼丹炉前忙碌。 老君说: “一炉炼制的是九转金丹,服之可长生不老,飞升成仙;其余两炉只是普通丹药。” 他让我选一口炉,炉里的丹药将赠送与我. 我指了指最左边的那口。 老君微微一笑,走到另一口炉前,掀开炉盖,露出里面泛着淡淡药香的普通丹药,说:“这炉平平无奇。” 然后,他看着我问: “你是要坚持原来的选择,还是改
    逢九归一 09:34
  • 205
  • 5
    长久的幸福会降低幸福感,而长久的痛苦会加重痛苦感——无名氏
  • 24
    大器X成的X,有五,六种版本之多。 如晚,免,勉,慢,曼。 通常如果不是传世本的死忠粉,应该都能直观的感受到帛书本免成的前后文一致性。 其它的不是无就是希,而使用免字,它们就看起来是同一风格的,同一个色调和一个体系的,所以很多人都认可这一说法。我在最早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如果从更大的上下文全局角度来看,免成说,有着很多矛盾。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器是要成的,不能成的还能叫器么。 同
  • 6
    批判和嫉妒确实很难分清楚 不敢说100%的批判是嫉妒 至少90%的批判是嫉妒。 那些大义凛然那些所谓批判这不公那不公的批判 很可能是嫉妒自己不是既得利益者罢了。如果换位置 也几乎也会加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队伍…… 执着于各种批判 于事无补 并且很可能是嫉妒心作怪 不如放下批判 温柔说话 温柔做事 ……想当圣人经常批判别人的人自己就真的干净吗?还是做个平淡的人吧 安静的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谁也不比谁高尚 谁没有资格批判别人 一切人一
  • 13

    广告
    09:4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0
    第一卦 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5
    第十七章(52)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子,复守亓母,没身不殆。   塞亓闷,闭亓门,终身不堇{尽};启亓闷,济亓事,终身不棘{救}。   见小曰眀,守柔曰强。用亓光,复归亓眀,毋道身央,是胃袭常。
    方圆天成 07:38
  • 4
    我码了近一千字,就是发不出来
    sueyean 06:44
  • 11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幻想过一个脱离目前这个世界的一个美好世界. 汉传佛教中的净土宗就创造了这么一个极乐世界的设定. 跟据净土三经,对这个极乐世界的设定不可谓不周详,各各方面描述的非常具体,构建了完整的世界观. 地面是黄金铺成,有七宝池(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珊瑚、琥珀、玛瑙),楼阁、栏杆、道场等也由七宝组成,树木由七宝做成,枝叶交错,色彩庄严。风吹七宝行树,会发出美妙音乐,一直不绝于耳,一直刮的都是香风阵阵,鸟类有
  • 12
    悟,是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但有一刻,突然闭嘴了,刹那间,悟了。 千经万典背得滚瓜烂熟,也可能一生执念未断;山间一坐,看见落叶随风,也可能心下了然。 悟,是一种顿感,不必推理与旁证。就像小时候死活学不会骑车,某天却突然骑上了,稳稳当当,再也不会忘。 有些事努力无用,有些人强求不得,有些话不必说。 悟不是变聪明,是变安静。 是明白了自己原来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曾经要争的,现在可以不争,曾经想赢的,现在可以放
  • 2
    《老子他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是将天地自然的法则,引申应用到人世间的治道的发挥。这章的文字,明白畅晓,都很容易懂得,很好解释。但其中有三个要点,须特别注意,那便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读秦汉以上的
    造元立命 01:02
  • 56

    广告
    09:4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升斗小民。升斗之水,涸轍之魚。魚不可脱於淵。
    鈴鑴淵 00:42
  • 39
    可笑。就不说流传的问题了。就不说通行本(传世版)的通行是畅通无阻的意思,是自老子流传至今的问题了。
  • 47
    有吧友深入分析了失字的来源,并以此剖析失者同于失,德者同于德。我觉得,这段话的宗旨其实还是在继续描述道的存在形式。道是大的字,大是道的名,这一宗旨必须贯穿全文。道用在德上,就是大德,或者说德之大。用在失上,就是大失,或者叫失之大。这段话里,德与失是两个相反的形式描述。以道观之,德有德道,失有失道。而不是说,只有德才算到,失就不存在道。这一点,从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就可以看出,有德者可以失德,不失
  • 42
    和胃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宠辱若惊。 上面这段话很多解释基本都说了,就是不要把别人的态度看的那么重要。本质是,别人拿你只是当了一块菜板,防止更重要的东西滑落。而你却把当菜板的荣誉看的跟命一样重要,甚至以此来换取生命。也不想想,连命都没了,别人还怎么拿你当菜板。所以,要好好的爱护自己,才能有机会当菜板。能用心关心天下安危的,才能当好一块大菜板。
  • 15
    1、理性思维的底层约束 逻辑学的核心,是研究思维与推理规则——即思维是“如何”正确运作的,而不是“想什么”或“结论是什么”。 它关心的不是观点的内容,而是观点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成立。 命题:事物在逻辑中被抽象为真假命题。 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的过渡过程。 规律:例如“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这些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底层约束。
  • 49
    任何神佛皆是飞天面条唯一造物主的产物。 别的神,总要告诉你“宇宙是我造的”、“我法力无边”、“我智慧圆满”、“我超越六界切无敌宇宙”,然后顺便附送一份《佛基使用说明书》——上面规定你该怎么念经、怎么捐献、怎么礼拜、怎么坐禅。 总之,寺庙的泥偶是坐着的,你是跪着的。 你的劳动所得要去供养僧众、牧师才有功德+1。 飞天面条就不一样,它看似荒谬,但它不威胁你,不罚你地狱,不鼓吹你去天堂,不迷惑你供养,不让你打别
  • 73

    广告
    09:3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8
    我读书比较慢,而且难以在使用时快速调用,很多实用的思想都不能很好的使用,所以有没有一种方法把这些实用的思想精简和调整为足以随意调用的东西,比如老子想尔注里关于民治方面的东西,能不能简化为在我讨论和这种东西有关的事情时能够从讨论的汉字里想起来这些思想的状态,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者说,在易经(我没读完,就读了一点点)里用八卦来代指宇宙间本来就有的东西,如此看来,汉字也在行使相似的能力,能不能借此把汉字所
  • 30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
  • 13
    如道法所言,无为为有为,无我见真我,此前遇到难关无法自拔,正是执着追求不同,是为大忌,忙作此篇好生通透 太上者,非无情也,乃“无情胜有情”。庄子言:“吾所谓无情者,不以好恶内伤其身。”世俗之有情,如蛛结网,自缚于爱恨;太上之无情,如镜照物,物来则映,物去不留。 简单来说个人命数,杀人者必有因,堕落者也有伤心之事,不该将他人命数强加与我,系与我无关,正和我道法自然,也不是痴心绝对,是各有不同,包容理解
    瓶子038 8-13
  • 7
    子云(私),夫礼(集体),坊民所淫(个人),章民之别(先)使民无嫌(后),以为民纪也(公)。故男女(个人)无媒不交(集体),无币不相见(私),恐(公)男(后)女(先)之无别也(集体后),以此坊民(先),民犹自献(私公)其身(个人)。
  • 5
    趣味新闻比小品有意思 还真实
  • 0
    道是一不二是玄妙的,道又是是一有二的,这道状是玄之又玄的,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道,道是一体可分的道,万物有道,万物都存在着一而二、二而一的现象,它是道的玄妙生出的玄妙,这玄妙我们不知它有无目的,为什么会如此,但这一而二、二而一的现象是存在着的,道最明显的特性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老子发现事物中有对立统一的现象,他在《道德经》中的有无、高低、黑白、福祸、生死等事物中的对立现象中说明事物中的一而二、
    孙达钧 11-4
  • 39

    广告
    09:30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8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我不知道佛经的原本思想,也没兴趣去了解,如果一种思想一味的强调美,追求美,强调善,追求善,搞出一个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它就是恶,就是魔,没有痛苦你怎么能体会快乐?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极的,只有知道痛苦,体验过痛苦你才会快乐,如果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那毫无疑问已经堕入魔道,人皆
  • 114
    一般的解读是,下士智商低,能力差,看不懂道的意义,所以闻道之后不当回事,哈哈大笑。而上士则不同,脑子聪明,知道所谓道的意义,于是马上付诸行动。表面上看,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后文紧跟着来了一句,弗大笑不足以为道。一般人认为,这个弗大笑,专指下士弗大笑。可是,原文没说若非下士大笑,这就有可能说,其他为道者,包括上士,都应该大笑。
    张种月 8-13
  • 26
    爲惡無近刑究竟是甚麼意思?
  • 28
    先看一个标题。
  • 37
    等天气转凉一些,准备从成都骑川藏线到拉萨,只有10天的时间,不知道能不能到. 人一过40,各项机能开始严重下降,现在不去,以后可能也就没有机会了
  • 21
    修佛者你们有释永信高吗?我认为释永信佛法很高,愚修或者对释永信不屑一顾。
  • 82

    广告
    09:2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2
    看到别人顽固不化,就忍不住想劝一句。 很多时候,这些“好意”=越界干涉。劝倔驴转弯,替朽木开花,说到底,是妄想插手他人的因果。 一个人什么时候改变?不是听了苦口婆心,而是某天撞了南墙,醒了。 真正的改变,从来都是内生的,不是被推动的。太主动地去干预别人的人生,只会引来反感。 “好为人师”,本质往往是自负。总觉得自我看得透,非要教别人怎么思考、怎么选择。对方感受到的却是“压”。却让人觉得被否定、被指点、被
  • 23
    网页链接 可能挂五漏五,只代表一点不同的声音
    大二笨 8-1
  • 22
    四个字 ”劫贫济富“
    ccx 8-12
  • 8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害,这句话要结合道德经上下文理解,人应是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而不害是超越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万物达到平衡皆受益。
  • 8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 35

    广告
    09:1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8
    子云(私),孝以事君(先),弟(后)以事长(集体),示民不(个人)贰也(公)。故(后)君子有君(先)不谋仕(先),唯卜(后)之(集体)称二君(个人)。丧父(公)三年(私),丧君(公)三年(个人)示民不疑(集体)。父母在(公)不敢有其身(私),不敢私(集体)其财(个人),示尽有上下也(先),
  • 12
    《孟子》 《万章下》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
  • 4
    世界上本没有思想,好事者硬是制造了各种概念,形成了所谓的思想。他们把世界上的各种行为过程进行截取拼接,形成各种概念,变成各种经文,摧残他人耳目,俘虏他人的内心。每个人自有的只是自我反省和调整,并不存在一个不变的称之为思想的内容。
  • 15
    不同地域,不同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谁也别劝谁去改变别人的生存方式。当然,谁要觉得自己实力足够强大,那就按森林法则,真干,别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子。
  • 14
    好人想让世界变好,于是努力去帮助坏人变好。 可一旦坏人都变好了,世界对“好人”的需求就减少了。好人反而可能因为世界变好而失业。 那么,好人是否在暗中需要坏人一直存在,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就像医生治好所有病人,就没病人了。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有问题”上,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希望问题永远不要彻底消失。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贴吧各种“棍子”们消失了,那么,就没有把子了。所以,很多时候,要允许
  • 30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请回答为啥人道如此残酷
  • 8

    广告
    09:1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3
    学习的目的,大至可分为两派,一者功利说,另一者非功利说。本帖列出两边观点,欢迎讨论(当然如果玩文字游戏的话,非功利的本质还是功利的,就不在此讨论范围了)
    adrsx123 8-11
  • 4
    只需质疑欧美人的德,即可解了今天的危局。对方不认缺德,那么追问:你咋干了这么多缺德的事?只要对方愿意改,危局不攻自破;对方承认缺德,死性不改,那么好,基督教犹太教皆亡,没有它俩压着,欧美必四分五裂、内乱四起!危局亦解。
  • 3
    01 世事的自然演化的规律之一,是无常,就是时好时坏而完全不是人能靠自己的力量、意志来主宰的。 当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被一点点的或者突然地被它深深吸引,而当你这样被吸引了之后它渐渐或忽然变不好之后,我们就会产生欲望、情绪、情感上的巨大痛苦和折磨。 这是人心和世事演变的一种对应现象的规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遭遇的事情的发生发展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这种无常的规律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主导着世事的演变和我们的心
  • 47
    今年重回老吧 看到消毒依旧和十年前一样坚持宣传帛书和反儒 还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十年前老吧四大天王都在的时候 叫兽坚持吹美骂中 败家坚持阴阳怪调 老王坚持三大科技 消毒坚持帛书反儒 那是老吧曾经的盛世局面 现在只剩下消毒一个人在坚持他的永久话题呢…… 十年前那时候我才20多岁 还很调皮吧 总感觉消毒总是发这种小众话题 脱离现实没啥意义 还总是和吧友们激烈斗嘴 就发帖冷嘲热讽过他 当时那贴还很火 现在感觉还真有点不好意
    可言 8-1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8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