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第四回 端午登山望农坛古祭 木槿赠帕护官田新痕诗曰:端午晴光映冕宁,官田漠漠麦初青。彝家少女携芳至,汉吏轻衫踏露行。木槿为帕缠旧创,银环作誓结新盟。双环映水波光碎,照见边庭未了情。且说陈书砚自与曲比阿依在火塘畔译解屯田契约后,对仓屯堡的汉夷共耕之景念念于心。转瞬到了端午佳节,冕宁城家家户户皆备艾草、包角黍,县衙亦按例举行祭神农大典。陈书砚早早换了青衫,携《农政全书》往北山望农亭而去——此亭筑于县衙后
-
0第三回 衙前骤雨湿西街牌楼 火塘夷语译屯堡木刻 诗曰: 骤雨初临冕宁城,西街汛房踏泥泞。 夷家药篓沾春露,汉吏青衫透冷星。 木刻陈言传旧约,火塘夜话解新铭。 忽闻窗外石狮语,似诉边庭未了情。 话说陈书砚自仓屯堡祭祖归衙,将官田减租细则与寨老合议成文,又着人在安宁河畔立下界碑。碑额凿以夷文“合”字与汉隶“安”字,暗合乾隆朝《改土归流章程》中“汉夷共治”之旨。此后半月,他常至仓屯堡踏勘,见夷汉佃户共修沟渠,木犁
-
0第二回 仓屯堡火照毕摩经幡 安宁河月映汉夷同祭诗曰:仓屯月冷祭魂幡,毕摩铃响震山峦。百褶裙旋星斗转,查尔瓦动雪霜寒。木刻旧约融新火,银饰清光映古坛。汉吏执香揖祖灵,长河无语鉴悲欢。话说陈书砚自北厘渡初遇曲比阿依,归驿馆后辗转难眠,耳畔犹存口弦余韵,眼前尽是仓屯堡竹楼与官田交织的图景。次日巳时,他着靛青长衫,携《冕宁县志》往仓屯堡赴约,却见寨口古柏下立着位银饰灼灼的少女——正是阿依。她今日换了件绣满马
-
1第一回 春瘴里孤舟泊北厘渡 月光下口弦惊仓屯堡 诗曰: 瘴锁安宁三月天,孤舟远渡客心悬。 彝家弦语穿云过,汉吏青衫踏露前。 竹篱旧照清廷册,官田新沐冕宁烟。 相逢莫道萍踪浅,共饮长河月一川。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九日(1908年3月21日)春分,安宁河正值桃汛,河水裹挟着山巅融雪,在冕宁县城北郊奔涌成银链。新任县令陈书砚的官船溯流而上,船头立着个清瘦身影,月白长衫被河风鼓起,襟上“状元及第”的暗纹在雾霭中若隐若现——此
-
0这个吧没有人吧。没有人的我。我发我的章回体小说过来保存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