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2年六倾祚十四复,摧燕破秦混华戎。 苍天若许寿四旬。成吉思汗不足数!
-
148
-
1拓跋嗣本纪: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 可见拓跋珪只是参考汉武帝的行为也要杀母立
-
2拓跋珪建国后就称皇帝了、所以后面也不可能是“可汗”这种称呼、同时还有花木兰从军露宿“黄河”边、这两点都能直接排除拓跋焘了。 所以花木兰原型大概就是在拓跋珪复国时期从军、一路征战到伐燕结束。“燕山胡骑、也可能是燕国鲜卑骑兵”
-
1或者高句丽称不上附属、类似慕容皝燕王之于东晋的关系。 高句丽王=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世祖时,钊曾孙琏始遣使者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国讳。世祖嘉其诚款,诏下帝系名讳于其国,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太和十五年,琏死,年百馀岁。高祖举哀于东郊,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策赠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
-
13
-
3鼓励农业 《魏书·卷一百一十·志第十五》天兴初,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 息众课农: 《魏书·卷二·本纪第二》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八月,刘显遣弟亢泥迎窟咄,以兵随之,来逼南境。于是诸部骚动,人心顾望。……九年春三月,帝北巡。使东平公元仪屯田
-
7十四岁在贺兰部等帮助下复国,然而四周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内部拓跋窟咄与刘显勾结,企图篡位, 十五岁拓跋珪被迫逃往贺兰部,最后与后燕联军联合大败拓跋窟咄,重新夺回皇位。 最后拓跋珪重新亲征并且大败刘显,刘显被迫投奔西燕。 十七岁北伐大破库草希,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车驾西征
-
3魏道武战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