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705001130002018乱哄哄又来了。争来争去,争的到底是什么?争一个正统?还是争谁把老前辈的东西真练到身上了。我在这儿说一句话。你甭管是哪一支的往前倒,你能把你师傅的三成本是拿到手。就不错了。你师傅能把你师爷的本事再拿到三成就不错了。也就是你师爷到你这儿,你能剩下1/9的本事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还得是正儿八经好好学的。你不好好学,1/90有没有可能性都不知道。还一天到晚的争来争去,有什么好争的,争出个结果来,他是你的吗?有时间在0000018没话题了可以不说。给大家冷静冷静也挺好。但是也要憋出点话题来就让人觉得贻笑大方。你练过杨氏拳吗?杨氏拳的七大分支你接触过吗?你都练到身上了吗?光凭几张图就在那里搬弄是非,以形度势。你就不是这门里的人说那么多有用吗?根本就不知道杨氏拳的整体框架是什么?进阶层次是什么?每个阶段该练什么?杨家的内功是怎么样形成的,什么都不知道,在这里这个长那个短的。还一大帮随着应和的人也不知道从哪来那么大的口气。既然话01以下是孙女士对孙式太极的理解,后面有本人对理解的注释。以供众拳友考证。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走出000最近这段时间批判杨氏太极拳的声音很响亮。又说不能养生,又说不能技击。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口气。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想跟人动手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太极拳的前辈到最后就和光同尘了。而遇到这些人是需要极大的缘分的。同样你想要把这个功夫练到身上,那也是需要极大的缘分的。杨家之所以不再以技击之为重。就是不想让大家为了争一时长短而有所损伤。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家的技击就丢掉了。恰恰相反,太极拳的技击术被02医武同源, 太极为根。 问道于心, 行道在身。11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特别是关于用意不用力的体会,原来这东西是要身体自己活出来的,脑子想全都是错的,而且就算师父亲口告诉你里面的道理,身体不能自己活出来,依然是画饼充饥的闹剧。 前几天也是公园上课,学生带来一些很硬的核桃,课间休息在石凳上用石头砸开,我看见就笑,随口说这么费劲干嘛,一巴掌拍开就是,几个学生说这么硬手拍坏了也拍不开啊,要不师父你来!本来我是一句玩笑调侃的话,自己也没弄过这些22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在我们师门从上传下的规矩当中,是不让学人去看的,而是要将功法练到身上之后,得到师父的认可,才会让学人阅读,从而一一去对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是否符合于《拳论》的道理,如果不符合就有问题,就需要去解决,那么检验的手段以及师父的开示就很重要了,否则看了《拳论》不仅看不懂,更会望文生义,因此引申出来更多葛藤与错解,也就是说,门内是先要身体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去阅读,因为《0117只要醒了,就有声音跟我聊天,主要是骂人,这是有人在我身体里骂人吗?还是什么鬼?怎么弄死这些声音0018被附体控制如何解决01111额头有个气旋时间长了额头发紧,额头有压迫感,脑袋有点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这是气上头吗?0这个问题在没有练成之前讨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谓内功分两种。一种是越练越强的。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发力,负重,抗击打。而另一种是越来越没有力的。不练发力,也不练负重,也不练抗击打。但是就是在那种松的状态底下,它就产生了强行练公所达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个松肯定是跟我们平常人所理解的松是不一样的。 其实就是因为对松的理解的问题,才会造成了现在社会上对太极拳的误解。现在理论正确,仅限于纸面上,文字上。跟实际106内家拳分道艺、武艺两个阶段。 站桩也一样分道艺、武艺两种站法。 形意拳的道艺桩基本是混元桩。武艺桩多为三体式桩。 但具体要看细节安排。 多数都是站的四不像,因为分不清道艺武艺的区别。 所以大多站了数年的桩也没啥功夫,自我陶醉。 武艺上的桩很少有人练,因为有更好的练法替代,即行拳。 所以目前桩主要是练氣的,即道艺。 但又不按练气的法门来,最终就是练个四不像。 你说他练氣吧,毫无进境、内景可言。 你说他练劲吧,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