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 14,631 贴子: 324,307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 目录:
  • 人文学科
  • 14
    真宗周vs假宗周,浅谈宗周宝鸡和宗周丰镐的巨大差别
    血芒123 8-13
  • 0
    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谁能解答一下? 就是秦始皇真的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吗? 我们知道周朝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天下分给了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养马的秦。诸侯当初跟周天子打天下的时候,可以说交流无障碍。他们平常办公写奏折,周天子给他们的批复等用的都是大家都用的文字。诸侯国之间的交流,来往说的也是雅音,写的也是都看得懂的文字。难道后期诸侯打仗下个战书,还得配个翻译? 既然周交流无障碍,那这秦始皇统一文字从何
    dam11111 8-10
  • 34

    广告
    09:3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50
    “绝高为之京”,“天子所宫曰都”。从字义上看,“京”字作为都城的名字,为城市中“最高”或“顶尖”的意思;而“都”作为都城的名字,是国家社稷所在,是统领国家其它城市的最高级别的城市。隋唐时期东西两京并称,地位相同,仅帝王在哪个京城执政时间的长短有区别。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为了拔高洛阳地位,改“东京”为“东都”,是唯一的,无西都之说;唐初朝廷在长安,太宗有意迁洛,大臣反对才作罢,改洛阳为“洛阳宫”;唐朝
    tli1007 8-8
  • 347
    既然要说长安、洛阳,那就从最开始说吧! 中国文明发源地这种东西着实争议太多,但大致也能看出来关中盆地、晋南盆地、洛阳盆地是主要发源地。上古时
  • 212
    有人以正本溯源 为题要推翻钱穆先生的论断,那个帖子太乱,在这里理顺一下。
    webaddict 8-7
  • 63
    二城相争,有人为证史实而舌敝唇焦,有人为自家城市荣誉而不懈努力,我认为,尊重历史的对话才是有用的对话,接下来我会从各自文化发掘为起始,探讨双方矛盾的爆发与冲突点,最后以反思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为总结,向大家徐徐阐述。(如有愚钝之处,请各路大师指点!) 前几十年西安得到了省会,地域便利,大力发展旅游业,主张其独立的文化特征,这就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其实这没什么,但是随着他们文化建设的深
    NF果茶 7-30
  • 169
    去西安出差,遇到一个师傅,渭南人,愤愤不平的说,兵马俑最初被发现的时候,位置是在渭南境内的,结果后来被划给西安管辖了。 本来是渭南的资源,结果西安一句话不说就给拿走了。如果兵马俑还属于渭南,那渭南可能发展的比现在好很多。 这不禁使人们又想起来了咸阳历史被西安抢走的事情。 不过也无可厚非,陕西为了发展西安,只要有利的资源,就去和别人抢,本省的直接二话不说强取豪夺,外省的可以篡改历史的去争。西安是西北地区
  • 85
    这个帖来说说二里头遗址究竟是不是夏都,本人尽量客观,不喜勿喷。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区,是一处大小为300万平方米的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也就是公元前1779年—公元前1479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是夏朝晚期和商朝初期,也有人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朝都城,但实际上的商朝都城是距离二里头遗址约6千米远的偃师商城遗址,好了不扯了。 关于史书中描述的,夏朝都城在今洛阳地区的是斟鄩,来看看各种史料中对斟鄩的地望描述。 《竹书纪
  • 85

    广告
    09:2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
    夏朝版图西不过菏泽,商朝版图西不过潼关,周朝版图西不过天水。国史鼻祖,枣庄市小邾国人左丘明《左传》曰:薛之黄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证明夏商周都城皆在枣庄市薛国(商代中早期至夏朝没有君王这个称呼)。商代中晚期,薛国.奄人利用车马/青铜兵器优势征服各地小部落,并委派首领驻守各地,后形成诸侯国(如吴越楚燕晋齐秦莱挚殷墟等),成为薛国的后裔附属地,最终形成夏商周版
  • 89
    成周在洛邑无疑,这个已经是事实
  • 20
    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唐。西汉刘邦虽然只在洛阳定都了几个月,但定都洛阳标志着大汉正式建立,汉初的一些大事比如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与功臣探讨天下得失,这些重要的史实不应该忽略。刘邦,武则天的存在感,名誉度都远强于后梁后晋的朱温和石敬瑭,应该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洛阳十三朝基本都是天下共主或大一统,最次的魏和后唐也统一了北方,灭了川蜀。
  • 30
    一些人说唐朝只有长安才能称为京师、京城、京都,事实是这样吗? 证圣元年正月十六日夜,明堂火,延及天堂,京城光照如昼,至曙并为灰烬。 长安四年,于京城初置悲田坊、养病坊,以恤贫养老,置使专司其事。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在洛阳敕:“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养,官以本钱收利给之”。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在洛阳赦:“两京城皇城及诸门,并助铺及京城守把捉兵之处,有城墙若门楼舍屋破坏须修理者,皆与所司相知,并量抽当处职掌
    万蝎 7-25
  • 2
    总要去一趟洛阳吧! “十三朝古都” 这5个字的分量 在中国 也许只有两个城市担得起 洛阳算一个 这是凝结了光阴和历史的底气 总要去一趟洛阳吧! 去亲自看一看 在磅礴的时间叙事里 这里究竟如何一次又一次 为历史注脚 一卷“史诗” 摊开中原版图 这块土地静卧于黄河之南 因地处洛水之阳 而得名洛阳 若说山河有灵 洛阳就像被历史反复摩挲的竹简 每一道纹理都藏着文明的密码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在《过故洛阳城》里 一
    terminrtor 7-25
  • 9
    陕西人为什么天天黑河南-竟然说老君山是2017年改名的??? 首先,老君山是唐朝李世民改名的,以前叫景室山,到了李世民改成老君山。 为什么陕西人在抖音回帖,“2017年,景室山改名老君山”。 陕西人为什么这么恨河南??? 对河南羡慕嫉妒恨,怕河南变好??? 有个中西部地级市前十名,有陕西人回复“除了洛阳和南阳外,我希望其它都变好”。陕西人这么恨河南???
  • 94

    广告
    09:1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8
    西安还是洛阳?西周都城三都并立才是历史真相
  • 62
    秦咸阳城考古已经一清二楚了。秦咸阳城分宫城区和城郭区,宫城区就是咸阳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城郭区在咸阳宫西南,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不管是宫城区和城郭区,都在渭河以北的今咸阳市境内。而渭河南,现西安境内只有几个离宫,但是秦朝的离宫有数十个,包括章台宫、兴乐宫、六英宫、华阳宫、芷阳宫、长安宫、步高宫、步寿宫、橐泉宫、蕲年宫、域阳宫、蕉阳宫、平阳封宫、羽阳宫、长杨宫、高泉宫、虢宫、兰池宫、甘泉宫(南宫)、望夷
  • 52
    丰镐遗址在西安,这是不是周代的丰镐? , 这个位置是1933年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先生等指定的, , 这两个考古专家指定以后,没人质疑, 正因如此,学界对丰镐的真实位置的探索,停滞了, , 1933年是民国时期,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考古学刚刚起步, 徐旭生、苏秉琦对丰镐的认定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缺乏文献认证, , 1933年距离今天90年了, 九十年来,丰镐没有出土像样的东西,它似乎不像一个都城,它不是一个都城该有
  • 12
    图转自山河言究室
    实体303_ 7-11
  • 51

    广告
    09:1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88
    中国八大古都豫州独占其四,不过好像很多人不承认郑州,那么豫州有谁能顶替它?
  • 115
    1、唐长安城居住人口: 唐长安城按《长安志》记载安史之乱之前归属两县管辖,户口最多时长安县有户不足4万,万年县有户4万。合起来不足8万户,40万人口。这些人口当然是长安和万年两县的所有人口,相当一部分仍居于城郊农村居住,城内人口当然要低于此值,假如城镇化率取高些达到80%,居住在城内人口最多32万。加之唐禁军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时代最高峰达到13万,太极功、大明宫、兴庆宫皇宫内不超过3万,上面总人口达到48万。那个时代交
  • 94

    广告
    09:0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2
    为什么现在西安的丰镐遗址规模这么小,总面积比其他都城遗址小那么多,我觉得我发现了原因,提前说明一点,我是丰镐西安派,不喜勿喷,之前我在史书上看到一段话,原句找不到了,好像是在《汉书》里,大致意思就是汉武帝修筑昆明池,使丰镐遗址受到大规模的破坏,从而导致如今的丰镐遗址现存面积极小,所以应该是真的,谁知道呢,如果真想知道,让西安方面把昆明池挖开考古一下,没准就找到昆明池之下的属于丰镐遗址的残垣断壁了
  • 211
    经常看到洛阳与西安的PK贴 总是看到有人说 李唐时洛阳只是西安的陪都 熟不知长安作为洛阳的陪衬竟有近1000年之久 东周长安作陪衬515年、东汉192年、曹魏40年、西晋40年、北魏40年、隋15年、周48年
  • 21
    隋炀帝升东京为东都, 宋代东京的美称是“东都”(东都事略), 元朝设大都、上都, 还有“首都”、“都城”、“帝都”等词
    dam11111 6-23
  • 75
    按照洛阳人说法,80年代之后西安凭借所谓“宣传历史”让自身的历史影响力超过洛阳。言下之意,80年代之前洛阳是公认第一古都。是这样吗?
  • 38
    ——《新唐书》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父士皞,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旧唐书》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彟,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 32
    抗日战争时期,洛阳曾用成毁人亡的代价扛起了民族大义,原本洛阳城墙是要远超与西安城墙,南京城墙,开封城墙的,但是为了保家卫国和民族大义,最终导致城毁人亡,最后使日军没有进行西安大屠杀。这等英雄事迹你们怎么看?
  • 30

    广告
    09:0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7
    我不知道他们的文化自信到底是谁给的
  • 5
    西安正统6朝,加上非正统13朝 洛阳正统13朝,加上非正统31朝
  • 322
    “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休论六朝兴废梦,且说南浮之始。” 此诗成于元代,故 北京不参与。 洛阳 华夏之源 最早中国 南京 接替洛阳 延续了华夏 北京 确立了如今的版图 北京不参与排名,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 西安十大考古发现还不及郑州一半。。和开封杭州安阳郑州相比,对历史的影响。差距又在哪里?
  • 140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古代的二十四部史书,经历代撰写是被纳为正统的史书,故被称为“正史”。因为成型于清乾隆年间,所以没有加入定都于北京的清代,只编撰到明代。这套正史意义非凡,它脉络清晰的记载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也因此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连贯历史记载的国家。 这套史书的编撰大都有官方背景,所以《二十四史》记录的朝代即为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承认的正统朝代。换句话说,未列入的或为僭越政权,或为过渡政
  • 19
    六朝古都怎么变成13朝古都的[lbk]奸笑[rbk]全是凑来的,陕西其他城市的古都归入西安[lbk]奸笑[rbk]割据政权归入西安[lbk]奸笑[rbk]一两年的小政权归入西安[lbk]奸笑[rbk]看见洛阳的朝代比西安多,就开始眼红[lbk]奸笑[rbk]只是你们不承认而已,还说洛阳是陪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到底谁的文化底蕴更深,一看便知,西安文旅这么会抹黑别人,抹黑南京,抹黑洛阳,抹黑开封,抹黑郑州,抹黑杭州,抹黑安阳,抹黑邯郸……到头来只能证明你们是小
  • 73

    广告
    08:5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竹书纪年》:“无事则都洛师,宅土中,以号令天下;有事别居关内,阻四塞以守” 我觉得中国的首都分两类:一类是天然首都,如洛阳、开封、南京等,这一类首都代表汉族正统,且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漕运,是建都得不二选择。南京是汉族政权最后的一块屏障。 第二类是功能性首都,如西安、北京。他们的作用是反击游牧的前敌指挥所。宋朝以前,游牧在陕西北部,长安建都是要阻止游牧灭陕西出潼关入侵中原。汉唐皆是。唐以后
    dam11111 6-16
  • 488
    土生土长西安人,陕西河南血统各一半, 进吧数月,偶尔小评一下,今首次发帖,言辞不当之处还请吧内大神见谅! 西安和洛阳在本吧长期争论不休,从丝路起点到隋唐国都,从东汉西汉到宗周成周........双方代表各自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其中不乏言辞犀利,甚至恶语中伤,然而毫无结果。究其原因,双方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将对方的论点论据一一驳斥,好似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只可惜没有裁判最终评判,因此一直无法分出胜负。 争来争去,
    MElger 6-16
  • 2
    西周时期,洛阳是统治天下的中心
  • 110
    我是平凉人,在西安卖房,去过洛阳。觉得洛阳比西安包容。西安的土著动不动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 3
    前秦、后秦、前赵在中国历史中通常被归类为**政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朝代”。它们的性质和地位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史学传统来理解: --- ### **1. 历史背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304-329)、前秦(351-394)、后秦(384-417)均属于**五胡十六国时期**(304-439)。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西晋灭亡后、南北朝形成前的大分裂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由匈奴、羯、鲜卑、羌、氐等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具有以下特点:- **短暂性**:多数
  • 33

    广告
    08:4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
    《洛阳古都文化空间谱系及评价优化研究》第二章 作者:李占元
  • 9
    洛阳的13朝古都宣传很久了,但不知道有没有进行相关的论证,特别是有没有公开的论文见世。请知道的朋友提供一下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8

会员: 帝都泱泱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