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男 未婚 籍贯:福建泉州 学历:本科 职业:高中教师(编制内)年收入:30万左右(含工资外其他收入) 住房状况:全款电梯房,三房两厅两卫,无贷。 家庭情况:父中医已逝,母教师退休,全家公职。 出生年月:1983 是否烟酒:否 婚后是否要孩子:要 所修行法门:自修净土,不斥他宗 皈依情况及时间:2006年皈依 每日功课情况:阿弥陀经、心经、大悲咒、佛号 简单自我介绍:出身书香家庭,本人为独生子,全家皈依多年。性格温和,脾气好,顾家
-
32接触佛法有两年了,一直都听很多师兄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我感觉现在学习佛法的人也很多啊,身边很多人也都信佛,念佛,而且也都很虔诚,学习佛法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吧,对于真心学习的我感觉并不是末法时代
-
0
-
3素食就是远离杀生,素食是远离杀业最好的方式。
-
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梦参老和尚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yaoK7DIUboKT3MX3OLIjA?pwd=1234
-
0嘿,兄弟们姐妹们!今儿个必须吐槽一下! 上回家里给介绍个姑娘,说姑娘挺注重健康,我想着应该不讨厌吃素吧?见面专门挑了家有沙拉的店。 结果你猜怎么着? 人家姑娘一坐下,菜单看都不看就说:“听说他家战斧牛排贼有名!来一份!” 好家伙!我当时就懵了!刀叉叮当响,五分熟的牛排还带着血丝,滋滋冒油,那味儿直冲我鼻子!我那盘沙拉叶子瞬间就不香了,干巴巴啃了老半天,水都多喝了两杯! 她在对面吃得那叫一个香,我还得强撑
-
0
-
1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乌兰镇,地广人稀,医院,比东部凉快。有两个公立医院。政府盖的大型游泳馆,公共厕所一个人配电暖气,一个洗手池。公园没人,去了就是个人所有。当地卖吃的,或者培训学生吃香。欢迎修行人来这里,公园拍了两个视频,差广场了。[lbk]图片[rbk][lbk]图片[rbk][lbk]图片[rbk]
-
0
-
26也与观落阴有类似,属于附体的一种方式而已。所见所感,都是虚幻境界,属于色阴、想阴和受阴等。 佛家真天眼,必须修戒定慧,且,修至断见惑之后,才能证得真天眼。而民间那些所谓天眼,就是鬼眼通,是鬼神依附而得的通,非真神通,非真天眼。
-
8轻毁诽谤僧宝有什么后果呢? 谤僧即是谤三宝。 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示现为五浊恶世的第一员僧,并亲自建立僧团弘法,且将佛法流传至今。佛即是僧,僧团的起点是佛,僧团久住也代表佛的正法久住,谤僧即是直接谤佛,法来自于佛,因此谤僧也即是谤法。无量劫来,三宝为众生勤苦修习胜行菩提资粮,于生死长夜中,为作灯明、为归为救、为船为筏拯济生灵,置于人天大涅槃岸。三宝于众生恩深似海。毁谤三宝,因断众生善根,断
-
4(众生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
-
3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恒顺一切众生,这是菩萨戒的精神,从这地方瑱实的觉梧,开启智慧。
-
2稍一错过,便人身难得,六道轮回,再想出头,太难呀!(省庵大师)
-
5问:何谓‘福慧双俢’?(唐桂兰)
-
3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老学长早岁皈依印老,虔修净宗四五十年
-
2所谓妙有不有,故云同妙有。
-
3那我们就要问啊,它为什么属于色法呢?
-
2中间那个空白是怎样的空?是‘顽空’还是‘真空妙有’?
-
3众生之所以称为众生不是没有理由的,众生就是贪染五欲六尘之境不螚自拔
-
1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一种好高务胜者、每每妄以求开悟为事。其意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以西方极乐世界为然。此种意旨、似乎深奥、实则多半皆成说食数宝之下劣派、切弗效此恶派。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自可决定往生西方。彼唯重理性、不务事务者、乃弄巧城拙、求升反坠之流也。若染此习、则了生脱死、须待驴年。(印光大师)
-
1●君子之学为己,乃念念叩己而自省耳。梦觉一如,唯功夫到家者方能。但于觉时操持,久之,梦中自能无大走作矣。【书一】四三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见思惑断尽者,才好任运腾骧,无须制束摄持也。【书一】四九 ●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俢行人,于尘劳中炼磨
-
2●须知人与物类,同此血肉之躯,同此灵知之性,同生于天地之间。但以彼此宿世罪福不同,致使今生形质灵蠢各异。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快心乐意,谓为福报。而不知其福力一尽,业报现前,堕彼异类,受人刹戮时,则身不能敌,口不能言,中心忧惧痛楚。方知食肉之事,为大罪过。食肉之人,为真罗刹。虽欲不令人杀而食之,不可得也。故《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
-
1●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使人谓其欲寡其过而未能。此实在意地上用功,非身口动辄有过也。在家居士,日与常人酬酢,固宜刻刻提防。否则不但意业不净,即身口亦或污哕不净。欲其自他兼利,莫过于多识前言往行,以存龟鉴也。【书一】二十(印光大师)
-
5
-
2学的都是仪式,仪式教。
-
1●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菭,毋怠毋忽。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
-
0修念佛法门修不出啥的,我有个好办法,念佛那么认真没修出来,可以改修祷告真主法门。念佛可以达到念佛三昧,祷告为什么不可以?历史记载有人花了两天时间,祷告真主把一座山给削平了。祷告法门明心见性也不是不可以。基督教的人祷告可以看到光。不见得只有学佛的人才能明心见性。
-
1●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书二】四十(印光大师)
-
0●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镁钕,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姣楣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秕齤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
-
0●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书二】三一 ●作事时,
-
1●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
-
0●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恮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书一】七四(印光大师)
-
0●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则朋从于专注一境之正念矣。所谓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
-
0●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
-
1●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嘫耳。【书二】四一(印光大师)
-
1●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书一】六十(印光大师)
-
1●刻实论之,大乘法门,法法圆妙。但以机有生熟,缘有浅深,故致益有难得与易得耳。善导,弥陀化身也。其所示专修,恐行人心志不定,为余法门之师所夺。历叙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末至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舍净土,为说殊胜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愿。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者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见,故作此说,以死尽展转企慕之诳妄偷心。谁知以善导为师者
-
0●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贤之所指归也,马鸣、龙树之所弘扬也,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之所发挥倡导,以普劝夫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也。此诸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之天然妙法也。吾信卬佛祖,以古为师,岂不如亲近今时知识之为愈乎?《华严》一经
-
0●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嗵哭鎏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
-
0●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岂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尽耶?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敎宔,痛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书一】十二(印光大师)
-
1●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
-
0【许氏家人们集合啦!】💖 寻根念祖,共沐福泽,为家族祈愿一份特别的祝福! 亲爱的许氏家人们,兄弟姐妹们,大家好呀! 咱们许氏家族源远流长,是华夏大家庭中闪耀的一支。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离不开祖祖辈辈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守护,特别是想到咱们的先祖许逊天师,那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奇,更是让我们倍感自豪!这份恩情与荣耀,我们时刻铭记在心。🙏 现在,有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们许氏后人能一起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