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 909,472 贴子: 12,229,922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33
    曹昂 曹操的长子 各方面都很优秀 从小跟随父亲从军 颇得人望 有点类似朱元璋的太子朱标那种 可惜为了救他爹早亡 如果是他接班估计接班的时候就已经40多了 那时候估计曹操早就让权给儿子了 应该能更好的过渡 孙策 年纪轻轻就能快速统一江东 并且进取心很强 可惜不懂得保护自己被暗杀 如果还活着能否再曹袁争霸的时候改变整个中原战局 甚至一图天下 周瑜是否也能因为孙策没有意外身亡影响自己也不会早早病死 孙策周瑜的二人组还是让人浮想
    闪电猫 10:17
  • 257
    白衣渡江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吕蒙独步天下的攻心术,把攻心和谋划做到天衣无缝。还有对人品的洞察都是三国最杰出的统帅之一。 如此教科书般的过程和谋划,居然被现代某群还沉浸在蜀汉所谓的光环里面的人所不齿。 为什么会这样? 只因为他们不是从历史中获得知识和正确人认知,而是把崇拜一个封建集团当成了最高的涅槃!
    吴权 10:11
  • 72

    广告
    10:1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9
    东汉末年哪有真正的正义,论正统汉灵帝汉献帝不是更正统,那黄巾军干嘛起义?你刘备不过一个军阀而已,孙权也是军阀,吕蒙白衣渡江针对的就是你个荆州军阀,并不针对平民老百姓,拿下荆州秋毫无犯,一个东吴士兵拿老百姓一个斗笠直接被吕蒙处决,这不是正义是什么?攻防双方基本没有损失,这不是正义是什么?只是死了一个狂妄自大的关羽,而且是诈降被杀,这不是愚蠢是什么。那些淑芬把吕蒙比做柜子,是什么居心?教员说不能不读吕
    Kismet1618 10:12
  • 179
    吴蜀湘水划界之后,已经不是同盟关系了,所以标题没有说吴 蜀联盟。 划界之后,两国就成立平等的国与国关系,也可以说湘水之盟就是两国的停战和平相处的协议。但即使签署了这样的协议,但两国的纷争并没有完全消除,那就是东吴的荆州战略就是拥有除曹操所占地外的整个荆州。 但是,如果蜀国一直和吴国和平相处,不挑衅,东吴也能接受湘水划界之后的局面。 可惜,关羽不懂政治不懂外交,在交恶曹魏的同时,居然同时开罪东吴!
    吞邪童子 10:11
  • 17
    作为三国能力排名最少前三的人 曹操绝对是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 -------------------------------------------- 今天帮他洗一下 他死后 曹丕迅速上位 给他爹追封成为了魏武帝 但是在曹操死之前 他的职位最高也只是魏王 他死了之后的谥号是武王 -------------------------------------------- 所以不管是不是自愿或是他愿 曹操在死之前 一直是属于大汉的臣子 他生前从来没有称帝 也没有生前当过一天皇帝 曹操平定北方 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搞囤田 要不是刘备和孙权挡着 可
    Kismet1618 10:02
  • 50
    如果孙权是个废物,张辽打个废物凭啥进武庙。武庙标准这么低?中国人从来不会客观评价,对赢者无限吹,输者无限贬低,有没有可能,
  • 31
    如题,三国演义看多了,不管是书,还是新版老版电视剧,都很不喜欢诸葛亮这么个角色。在诸葛亮出来之前,其实曹操应该是主角。而且强如曹操这样的奸雄,开局也会各种不顺——暗杀董卓失败、追杀董卓被徐荣打败、父亲被杀、濮阳被吕布偷家、攻打袁术还得借粮草官头、一炮害三贤等等,更别提后期那些窝囊仗了,其实曹操才是有血有肉,胜败参半的一个有魅力的主角。但是自从刘皇叔跃马潭溪,引出来诸葛亮以后,这本书就逐渐更换了主角
    山山漫漫 09:50
  • 26
    因为玩三国游戏,严白虎总是自成一股势力,就稍微查了一下,感觉他有点像低配版刘备,或者早期曹操。 因为能打,又是实力雄厚的豪强,就被实权人物推出来当军事代表,就是吴郡太守和王朗,许昭这些人 孙策打江东的时候,好像朱治还是谁建议先打严白虎,而在严白虎失败以后,吴郡往南基本很快就被灭了。 毕竟从渡江开始,到打败刘繇都用了三年,而统一地盘更大的江东只用了一年左右。
    雨舞涟漪 09:40
  • 50

    广告
    10:1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7
    理由如下 1赤壁之前,刘备占据江夏,赤壁之后,孙权占据江夏 ,要是联盟这江夏怎么没的? 2三国志里曹操明确说明赤壁与备战,不利。就没说有周瑜和孙权啥事,注意这里不是先主传而是五帝本纪记载 3还有一本忘了名字的书公阳什么的也有佐证 4战后吴国再次夺了3郡和打南郡,证明这根本就不是联盟 所以有没有可能就是只有孙曹联盟打刘备,而不是孙刘联盟打曹操?
  • 631
    战场谋略,和盟友血战强敌,只会几万偷几百两码事,按照吕蒙吹逻辑白起,吴起,王翦,李牧,孙膑,韩信,卫青霍去病,陈汤,李靖,李世民,朱元璋,徐达,王守仁,于谦都是不会谋略的吗。 战略,教员明确孙权吕蒙被刺是错误的 战术谋略也算不上 只能算是阴谋诡计而已 战术谋略,陆逊不参合吕蒙偷江陵,去插最关键的宜都 吕蒙充其量就是战场凭本事和谋略都不行,但是擅长阴人,蹲点找机会,偷
  • 0
    哪个女将强一点
  • 10
    张睿(星彩她爹讲三国),中文互联网知名“阴谋论大师”,他以观点不合于主流常受批驳,此处意欲为他平反。 如果一个学者的观点称为一支的话,那么张睿先生的派系论应该称为“张睿支派系论”。下文中的“派系论”仅代表“张睿支派系论”。 后世学者对士族政治的研究,大都是在陈寅恪先生给出的“政治集团”的大框架下进行的。由于士族集团的定义不似“关陇集团”那么完备,这虽然给了学者们开枝散叶的机会,却也导致“十里不同音,百
  • 64
    武侯祠,刘备入蜀路线图。 从这里看,从江州开始,刘备军就分为两队,一对由诸葛亮和张飞率领,经德阳、涪城到成都,另一队由赵云率领,经江阳、僰道、犍为到成都。由此可见,赵云除了负责过刘备的护卫,也有不俗的率军作战的能力,这样才能率领一支军队独当一面。
    glh119 06:31
  • 234
    我只想到两条,大家看看可行性。 1.夏口时赵云(魏延的话,不好说,感觉赵云更稳)训练水军,未来守荆州。 2.归还荆州,联姻强化联盟,在没有夷陵之战的前提下,连吴北伐(把平分魏地剧情提前)。
  • 57

    广告
    10:0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4
    在正史记载中,关羽被尊为“忠义化身”并成为武圣,主要基于以下关键史实: 一、对刘备的绝对忠诚:生死相随的君臣之义 • 弃曹归刘的抉择: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曾被曹操擒获,曹操对其“礼之甚厚”,封偏将军、赐汉寿亭侯,甚至派张辽试探其去留。但关羽明确表示“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最终“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冲破曹军包围回到刘备身边。这一“千里走单骑”的行为,在正史中虽无详细路线描述
  • 163
    阵斩踏顿的含金量无需多言,主要是当时白狼山的指挥权是在曹纯还是曹仁还是张辽身上?
  • 1
    你们各位觉得新三国这个剧怎么样
  • 2414
    小弟历史不咋好,但是好像记得,荆州是刘备借的吧?,借了不还,人家白衣渡江夺回,就立马被网暴成杰瑞好像有点双标了吧? 打个比方,你的朋友借了你3000,说好一个月后还。但是硬是拖了2年不还。最后你们会不会白衣渡江┐(─__─)┌
    好热7735 8-13
  • 55
    东吴发现了台湾。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人,前往夷洲,这里的夷洲即如今的台湾.当时孙权不顾陆逊反对,下诏让卫温从浙江台州出海寻找夷洲和亶洲,卫温的船队虽在海上历经波折,但最终抵达夷洲.这是我国正史记载的官方船队前往台湾的首例,说明在此之前,东吴可能已经知晓在东南方向有台湾这个大岛的存在,民间往来或许更早. 足矣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
    q123 8-13
  • 35
    黑字第一段说的应该是杨仪要撤回去吧,我没咋看懂,求各位大佬解答
  • 98

    广告
    10:00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8
    借荆州的时候,刘备能不能这么说 直接说荆州乃是天子之地,你我做不了主,此事得由天子做主🤓
  • 20
    三国志吕蒙传注引吴书:翻至城门,谓守者曰: “吾欲与汝将军语。 ”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 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 虞翻劝降傅士仁固有夸大事实的理由,但是提到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确是事实,今人浮想联翩。
    ckboman 8-13
  • 6
    关羽死于220年 曹魏称帝220年 蜀汉称帝221年 东吴称帝229年 求解
  • 201
    虽然整个荆南四郡加起来人口确实比南郡多一点点,但考虑到人口密度,整个荆南面积比南郡大了六七倍。人口密集的南郡更适合征兵和发展经济,更不用说刘备的荆南四郡最富庶的长沙郡被孙权拿走最富庶的北部一半,剩下的三个半郡可能都不如南郡人口了。 再说地理位置,荆南四郡对于要入蜀或者已经入蜀成功的刘备就非常尴尬,南郡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北可以北伐襄阳,西是入蜀门户。 对于刘备唯一的活路就是入蜀,荆南到益州都是连绵不断
  • 58
    曹魏没有曹操基本上就没法转,东吴没有孙策也没法转,没有孙权东吴会暗淡很多。 但蜀汉没有刘备刘禅而是让关张赵马黄诸葛亮费祎董允蒋琬自治蜀汉可能就真的是唯一的光了……
    代号6626 8-13
  • 21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逝为何引起无数人惋惜? 有人评论这都是蜀粉,你觉得呢
  • 51

    广告
    09:5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0
    勾贱之奇在内涵孙权大魏吴王,高祖之风不会是内涵刘备抛妻弃子吧🤓🤓整理了一下刘备拿得出手的战绩。
    歰輭 8-13
  • 46
    所谓的“征四郡”有多荒诞,这个荒诞的写法陈寿不止一次,还有【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孙权为备攻合肥】、【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看着不尴尬吗?真不知陈寿怎么下得去笔的,我都替刘备尴尬,主角味拉满了,跟着去下荆南叫做【我征四郡】【周瑜叫做帮我取荆州】【曹操叫做帮我围吕布】【孙权叫做为了我打合肥】【曹操与打酱油的我作战】我才是主角,周瑜曹操孙权这些配角都
  • 11
    孙权:“兄弟,该还债了!” —— 吴视角 建安二十年,一看好大耳(刘备)终于拿下梦寐以求的益州(刘璋哭晕),二公子(孙权)心里拔凉拔凉的:说好的借荆州呢?益州到手了,荆州该吐出来了吧? “使使报欲得荆州。” (《先主传》)—— 吴方使者:哥们儿,说好的,益州到手,荆州该还了。 权曰:“猾虏乃敢挟诈!” (《鲁肃传》)—— 孙权的反应简直了!直接开喷刘备是“狡猾的强盗”搞欺诈!情绪满分💯。(内心OS:好你个刘皇叔
  • 166
    在三国时代的很多很多的统帅身上都能找到。 而唯独他的一大堆缺点(小心眼,看不起人,刚愎自用,不懂尊重,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在三国时代的诸多统帅中都是没有的。 但是,吊诡的是,关羽却获得了那么高的容易。 历代追封吹捧关羽的帝王还有那些名人,如果真要选择关羽做他们的下属,估计没有一个愿意的。 你就想想,自己有多少个郡多少个州够关羽挥霍的!
  • 87
    1在北方的地盘基本都是别人(公孙瓒,孔融,陶谦)给的,而且还守不住,特别是背刺曹老板那一波,太狠了,直接杀车胄全家。 2.在刘表手下时,与当地世家私交密切,如庞德公,庞统,马良,还有义阳魏延这样的豪强。主要还是控制刘琦这样性格软,身体虚弱可能还有抑郁症,特别是刘琦还没有子嗣,最后靠这种名义拿了荆南四郡 3.远方好亲戚刘璋,当刘备想扩大地盘时,送来大礼包,最后拿下益州,最后娶了刘璋弟媳妇并立为皇后
  • 229
    裴松之不是说了是假的了吗,这些人真是只看他们愿意相信的,其他都自动忽略?怪不得有些人YY记载还信誓旦旦说自己看史书呢,这种还不如不看,看了都是对史书的侮辱
  • 25

    广告
    09:4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25
    和周瑜政见相反,周瑜主张限刘困刘化刘。 而鲁肃则是主张容刘资刘壮刘。导致刘备做大,最后还和东吴决一死战。 然后,又把庞统推介给刘备,他为何就不推介给孙权呢? 是怕庞统的才能影响到鲁肃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吗? 搞不懂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429
    借荆州之非   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   江表传谓:“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而刘表旧吏士自北军脱归者,皆投备,备以所给地不足供,从孙权借荆州数郡焉。”   鲁肃传亦谓:“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肃劝权借之,共拒操。操闻权以地资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后肃邀关羽索荆州,谓羽曰:‘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权亦论‘肃有二长,惟劝吾借玄德
  • 507
    第一,团结下属 第二,善待东吴 第三,重用潘濬 其他不说,只要做到这三点中任何一点,荆州都不会那么容易丢失的。
  • 168
    说到人口的话晋书记载的蜀汉立国是20万户90万人口,到蜀汉灭亡的时候三国志裴注则是记载28万户94万人口,甚至到晋书记载的西晋统一之后重新统计人口也没发现类似东吴那样大规模的隐匿人口(原蜀汉境内的几个州加起来大约30万户,而东吴原州郡去掉北部荆州大约十二三万户的话一下子查出来十万户左右) 蜀汉户多了八万人口却只多了四万,非常神奇,有可能是一方面从南中和北伐夺了不少户回来但是因为战备压力大,人口有负增长
  • 474
    那么久三国粉,已经过了具体喜欢某个派系的时候了。现在公平看待所有派系。 归根到底刘备借的人家荆州不还 回头益州拿下来了,又说要打下凉州再还荆州 荆州一把手还说虎女安嫁犬子... 你这把人孙权当狗吗? 回头别说吕蒙白衣渡江怎么怎么样,人家吕蒙就算用更更更卑劣的手段,也是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怎么能怪吕蒙白衣渡江对商人有影响...应该要怪刘备怎么不还荆州。关羽怎么能借着人家荆州还骂着人家,还是人家觍着脸来和你和亲
  • 300
    仁义在哪里,杀刘封的时候就知道刘封是伪君子
  • 9

    广告
    09:4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38
    前言:公元25年,刘秀,后来的光武帝,在洛阳城旁的洛水边庄严宣誓,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哥哥遭朱鲔杀害而寻求报复。这一行为被后人誉为洛水誓言,成为千古佳话。而在公元249年,另一位历史人物司马懿也在洛水边效仿刘秀,誓言他不会对政敌曹爽秋后算账。但事实证明,司马懿的承诺如同放屁。它所引发的道德沦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成为道德体系崩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转自我认为看过最好的一个观点:洛水之誓不仅是一个
  • 148
    教员: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中央文献研究《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朱德:武侯之帅才有限。亮忌才。溺爱不明,慎者不免。所以败也,不容将何能克敌?亮、备之不成事也在此。——《朱德军事文选》 粟裕: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粟裕研究文萃》 邓小平: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
  • 1187
    白衣渡江是指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吕蒙在襄樊之战末期,利用伪装成商人的方式,奇袭了荆州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发生在公元219年,也就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二十四年 。 白衣渡江之所以被世人所耻,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当时的战争伦理和同盟间的信任原则。在三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特别是在对抗强大的曹魏面前,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汉形成了暂时的联盟关系。而吕蒙的白衣渡江行动,是在关羽主力北上
  • 7
    司马氏家族掌权,后期代魏建晋,最终灭掉三国完成统一,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换来的,司马懿掌权(奠定基础)→司马师巩固(子承父业)→司马昭灭蜀(弟承兄业)→司马炎统一(孙承爷业)。 司马懿:平定了外部环境,234年五丈原之战,采取坚守策略,打败并且耗死诸葛亮,消耗了蜀汉的势力促使蜀汉颓废,也平住了吴国的威胁,238年率军速战速决,铲除割据势力,巩固东北边疆,249年发动高平陵兵变,通过政变诛杀曹爽集团,使司马氏家
  • 3
    一、黄初年间,郭太后因为凉州叛乱被罚入宫,张既是平定凉州叛乱的将领。四舍五入就是: 郭太后被张既抓进皇宫。 二、郭太后为了复兴曹氏,让曹芳立张缉之女为皇后。 三、张缉是张既的儿子,郭太后以德报怨(迫真)。
    司马伷 8-12
  •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呸!举起手来??
  • 39

    广告
    09:3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
    以三国为背景,现在就记得两个片段了 1.谋士相亲100次,他相亲对象相亲了101次。一开始相亲对象不同意在一起(男的太丑了)后面女的同意了 2.谋士和对象参加熬夜比赛,打一个哈欠扣奖金10,然后他俩考打哈欠缓解疲劳赢得了比赛 书封面是蓝色的
  • 1
    嘉靖三国虽然也是尊刘,但和现在的立场态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 198
    在通俗历史叙述中,我们常将三国时代称为“魏蜀吴”,但这一称谓其实存在历史偏差。从严谨的史学角度出发,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汉”(史称“季汉”或“蜀汉”),而非“蜀”。本文结合史料与地图,还原三国正统称谓背后的政治逻辑。 一、刘备政权的法统:延续汉室,非割据政权 1. 国号明文载于史册 《三国志·先主传》明确记载,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其政权以“汉室正统”自居,意在延续东汉法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笑谈三分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