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
-
0
-
4
-
5
-
0
-
1
-
0
-
5焦磷酸哌嗪是一种成碳类的阻燃剂,但是在聚烯烃,弹性体,聚氨酯里面究竟怎么使用?与其他的阻燃剂如何复配,请大家讨论一下。
-
1二乙基次磷酸铝LXF-A13300是一种超细特殊粒径有机次磷酸盐阻燃剂,经过表面处理工艺,完全满足 TPE线材 使用要求。与 MCA阻燃剂和 PPO树脂共同使用,线缆可满足 VW-1测试,完全符合欧盟 ROHS指令和 REACH法规要求,还具有制件或电线表面光滑、不含磷化氢、不迁移、不析 出、电性能优越等特点
-
1在聚丙烯改性中填充材料用的非常多,但是市面上的填充材料五花八门,究竟哪些填充材料比较适合PP,大家探讨一下。
-
1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氢氧化镁耐酸性能力差;在制品中要添加大量氢氧化镁才能达到很好的阻燃作用,这样便使得制品其他方面如力学性能、电学性能降低;并且氢氧化镁与塑料的相容性变差;还容易产生滴落现象;提高加工难度。因此,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在实际中应用到氢氧化镁优异的阻燃效果,便出现了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的理论和工艺(也叫做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处理、或者是对氢氧化镁进行活化处理),
-
0聚氨酯弹性体的原料种类繁多,大分子结构中基团组成和排列复杂,而且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和加工方法多种多样,这样就构成了聚氨酯弹性体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构象的明显差异,从而导致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改变。 聚氨酯弹性体是在固体状态下使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力学性能是其使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聚氨酯弹性体和其它高聚物一样,其性能与分子量、分子间的作用力、链段的韧性、结晶倾向、支化和交联,以
-
01,耐热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可用软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来衡量。一般情况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分解温度要低于软化温度。一般来说,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耐热性比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要好;对于芳族二异氰酸酯来说,其耐热顺序为: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MDI>TDI。 2,低温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高聚物的低温弹性通常用玻璃化温度和耐寒系数衡量(或脆化温度)。一般情况下,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低温柔顺性
-
0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取决于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晶倾向,特别是软链段的结晶倾向,但是,聚氨酯弹性体是在高弹状态下使用的,不希望出现结晶,所以,就需要通过配方和工艺设计,在弹性和强度之间找到平衡,使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在使用温度下不结晶,具有良好的弹性,而在高度拉伸时能迅速结晶,并且这种结晶的融化温度在室温上下,当外力解除后,该结晶迅速融化,这种可逆结晶结构对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强度是非常有益的。 聚氨
-
0使用偶联剂的环境比如湿度、储存时间、油墨和涂料配方和ph值等等。多数钛酸酯和硅烷是弱碱性,亲水分解成醇,南方潮湿多雨季节它们的效果就差,北方干燥就长一些时间。 还有喷涂界面是否是弱酸性或者酸性也要检测,常见的无外乎是KH(硅烷)、A(钛酸酯)和N(偶氮)三种系列,它们对水、醇、醚、氨、胺和酸都有反应活性并且反应后失去偶联能力,长期储存要注意避氧和经常抽检。
-
0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都是表面活性剂,用途不同。 1、偶联剂主要用在无机与有机之间,主要功能是改善填料与树脂分子链之间的相容性,高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如硅烷类和钛酸酯类偶联剂; 2、相容剂是用在改善共混高聚物之间,也就是高分子合金中两种不同树脂之间的相容性通常都是通过反应性挤出生产的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GMA这类具有反应活性的接枝物,也有合成的极性聚合物。
-
0交联剂一般指的是参加树脂交联反应,使树脂当中活性官能团相互连接产生网络结构的一类化学品。交联剂主要能够提高工作液体的粘性和弹性,同时根据储层地质特征还应具有一定的耐温耐盐等特性,此外,还会添加一些助剂提高工作液的整体性能。 偶联剂一般指的是含有3个或3个以上可水解的碳官能团的小分子化学品,使用少量能够提高有机,无机材料久闻大名的粘接性,可水解基团的反应性以及碳团在有什么机材料表面的可固定,也就是说,他可以
-
01①助剂粒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粒度越小,对填充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越有益; ②助剂粒度对阻燃性能的影响:阻燃剂的粒度越小,阻燃效果就越好。例如水合金属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锑的粒度越小,达到同等阻燃效果的加入量就越少; ③助剂粒度对配色的影响:着色剂的粒度越小,着色力越高、遮盖力越强、色泽越均匀; ④助剂粒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以炭黑为例,其粒度越小,越易形成网状导电通路,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加入炭黑的量降低0○纤维状助剂的增强效果好(助剂的纤维化程度可用长径比表示,L/D越大、增强效果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加玻璃纤维要从排气孔加入); ○熔融状态比粉末状有利于保持长径比,减小断纤机率; ○圆球状助剂的增韧效果好、光亮度高。硫酸钡为典型的圆球状助剂,因此高光泽PP的填充选用硫酸钡,小幅度刚性增韧。0◆增韧——选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和刚性增韧材料; ◆增强——选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和有机纤维; ◆阻燃——溴类(普通溴系和环保溴系)、磷类、氮类、氮/磷复合类膨胀型阻燃剂、三氧化二锑、水合金属氢氧化物; ▲抗静电——各类抗静电剂; ▲导电——碳类(炭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纤维和金属粉、金属氧化物; ▲磁性——铁氧体磁粉、稀土磁粉包括钐钴类(SmCo5或Sm2Co17)、钕铁硼类(NdFeB)、钐铁氮类(SmFeN)、铝镍; ★0氢氧化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阻燃剂,其次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热稳定性能优,具有无毒,无腐蚀,不挥发,不产生毒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同时,氢氧化镁也是集阻燃、抑烟、填充三大功能为一体的阻燃剂。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在于氢氧化镁的分解温度为340℃到490℃;分解后发生脱水反应,可以吸收材料表面的热量,当材料表面的热量被大量吸收后便可降低材料燃烧的表面温度,从而达到1虽然国内目前氢氧化铝的用量比较多,但是随着高聚物加工温度的提高,易分解的氢氧化铝的阻燃作用会降低。相比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具有以下的优势: ①氢氧化镁热分解温度达到340℃,至少比氢氧化铝高100℃,更有利于塑料加工温度的提高、加快挤塑速度、缩短模塑时间; ②氢氧化镁和酸的中和能力强,可以较快地对塑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气体,如SO2、NOx、CO2等进行中和; ③氢氧化镁分解能高,有助于吸收燃烧热,提高阻燃效率; ④氢氧07聚丙烯PP无卤阻燃剂的配方体系众多,配方多样,每种配方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价格和效果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列举一种比较常见的PP阻燃配方。 PP=40% 氢氧化镁=55.8% 羟甲基硅油=4% 分散剂EBS=0.2% 抗氧剂1010/1086=0.12% 相关性能:LOI=30%,通过UL94V-0级,冲击强度为3.6kJ/m2 如果您对聚丙烯PP无卤阻燃剂的配方有什么问题,使用上面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交流。00二乙基次膦酸铝阻燃机理,配方,用途,粒径,分解温度,规格,表面改性处理:网页链接00红磷和其他含磷添加剂作用过程却不是单纯的氧化,含磷添加剂主要在凝聚相中作用,阻燃机理如下 1. 形成磷酸或聚磷酸配作为脱水剂,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高粘度的熔融玻璃质和致密的碳化层,炭的生成降低了从火焰到凝聚相的热传导。 2. 磷酸可吸热,因为它阻止了CO氧化为CO2,降低了加热过程。发生如下变化:磷系阻燃剂→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聚偏磷酸是不易挥发的稳定化合物,具有强脱水性,在聚合物表合物与空气隔绝,脱出的水气吸收0红磷阻燃剂也存在许多缺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回避,红磷阻燃剂缺点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1. 基材腐蚀 红磷可以作为干燥剂使用,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之后生成H3PO2、H3PO3、 H3PO4等物质,此时,红磷因粘度增加而失去流动性,吸水产生的磷酸属于更易吸水的物质,以至于最后变成稀泥状物质。所以,当红磷添加到高分子材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材料表层的红磷会因吸潮氧化而使制品表面被腐蚀,进而失去光泽和原有的一些性能,更为严重的0红磷阻燃剂是磷系阻燃剂含磷量最高的阻燃剂,在抗击火灾方面成绩斐然,其种类也繁芜多杂,按所含的功能成分可以分为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和其它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其应用十分广泛,地位仅次于卤系阻燃剂,而随着不明真相的人们对卤系阻燃剂的指责与质疑以及各卤系垄断公司的提价,磷系越来越受到宠爱。红磷作为磷系阻燃剂的一员,因为只含有阻燃元素磷,所以比其他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效率高,而且即便阻燃剂用量甚低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