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61,009 贴子: 3,016,463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8
    我读书比较慢,而且难以在使用时快速调用,很多实用的思想都不能很好的使用,所以有没有一种方法把这些实用的思想精简和调整为足以随意调用的东西,比如老子想尔注里关于民治方面的东西,能不能简化为在我讨论和这种东西有关的事情时能够从讨论的汉字里想起来这些思想的状态,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者说,在易经(我没读完,就读了一点点)里用八卦来代指宇宙间本来就有的东西,如此看来,汉字也在行使相似的能力,能不能借此把汉字所
    逢九归一 17:01
  • 55

    广告
    17:1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0
    看到别人顽固不化,就忍不住想劝一句。 很多时候,这些“好意”=越界干涉。劝倔驴转弯,替朽木开花,说到底,是妄想插手他人的因果。 一个人什么时候改变?不是听了苦口婆心,而是某天撞了南墙,醒了。 真正的改变,从来都是内生的,不是被推动的。太主动地去干预别人的人生,只会引来反感。 “好为人师”,本质往往是自负。总觉得自我看得透,非要教别人怎么思考、怎么选择。对方感受到的却是“压”。却让人觉得被否定、被指点、被
  • 23
    网页链接 可能挂五漏五,只代表一点不同的声音
    大二笨 8-1
  • 22
    四个字 ”劫贫济富“
    ccx 16:07
  • 35
    可笑。就不说流传的问题了。就不说通行本(传世版)的通行是畅通无阻的意思,是自老子流传至今的问题了。
    _程序喵_ 16:02
  • 113
    一般的解读是,下士智商低,能力差,看不懂道的意义,所以闻道之后不当回事,哈哈大笑。而上士则不同,脑子聪明,知道所谓道的意义,于是马上付诸行动。表面上看,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后文紧跟着来了一句,弗大笑不足以为道。一般人认为,这个弗大笑,专指下士弗大笑。可是,原文没说若非下士大笑,这就有可能说,其他为道者,包括上士,都应该大笑。
  • 8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害,这句话要结合道德经上下文理解,人应是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而不害是超越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万物达到平衡皆受益。
    大通智胜 15:32
  • 96

    广告
    17:10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3
    爲惡無近刑究竟是甚麼意思?
    初入轮回 14:23
  • 16
    大器X成的X,有五,六种版本之多。 如晚,免,勉,慢,曼。 通常如果不是传世本的死忠粉,应该都能直观的感受到帛书本免成的前后文一致性。 其它的不是无就是希,而使用免字,它们就看起来是同一风格的,同一个色调和一个体系的,所以很多人都认可这一说法。我在最早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如果从更大的上下文全局角度来看,免成说,有着很多矛盾。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器是要成的,不能成的还能叫器么。 同
  • 8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 8
    子云(私),孝以事君(先),弟(后)以事长(集体),示民不(个人)贰也(公)。故(后)君子有君(先)不谋仕(先),唯卜(后)之(集体)称二君(个人)。丧父(公)三年(私),丧君(公)三年(个人)示民不疑(集体)。父母在(公)不敢有其身(私),不敢私(集体)其财(个人),示尽有上下也(先),
  • 12
    《孟子》 《万章下》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
    _程序喵_ 08:53
  • 78

    广告
    17:0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
    世界上本没有思想,好事者硬是制造了各种概念,形成了所谓的思想。他们把世界上的各种行为过程进行截取拼接,形成各种概念,变成各种经文,摧残他人耳目,俘虏他人的内心。每个人自有的只是自我反省和调整,并不存在一个不变的称之为思想的内容。
  • 15
    不同地域,不同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谁也别劝谁去改变别人的生存方式。当然,谁要觉得自己实力足够强大,那就按森林法则,真干,别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子。
  • 14
    好人想让世界变好,于是努力去帮助坏人变好。 可一旦坏人都变好了,世界对“好人”的需求就减少了。好人反而可能因为世界变好而失业。 那么,好人是否在暗中需要坏人一直存在,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就像医生治好所有病人,就没病人了。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有问题”上,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希望问题永远不要彻底消失。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贴吧各种“棍子”们消失了,那么,就没有把子了。所以,很多时候,要允许
  • 30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请回答为啥人道如此残酷
  • 23
    学习的目的,大至可分为两派,一者功利说,另一者非功利说。本帖列出两边观点,欢迎讨论(当然如果玩文字游戏的话,非功利的本质还是功利的,就不在此讨论范围了)
    adrsx123 8-11
  • 14

    广告
    16:5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
    只需质疑欧美人的德,即可解了今天的危局。对方不认缺德,那么追问:你咋干了这么多缺德的事?只要对方愿意改,危局不攻自破;对方承认缺德,死性不改,那么好,基督教犹太教皆亡,没有它俩压着,欧美必四分五裂、内乱四起!危局亦解。
  • 3
    01 世事的自然演化的规律之一,是无常,就是时好时坏而完全不是人能靠自己的力量、意志来主宰的。 当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被一点点的或者突然地被它深深吸引,而当你这样被吸引了之后它渐渐或忽然变不好之后,我们就会产生欲望、情绪、情感上的巨大痛苦和折磨。 这是人心和世事演变的一种对应现象的规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遭遇的事情的发生发展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这种无常的规律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主导着世事的演变和我们的心
  • 47
    今年重回老吧 看到消毒依旧和十年前一样坚持宣传帛书和反儒 还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十年前老吧四大天王都在的时候 叫兽坚持吹美骂中 败家坚持阴阳怪调 老王坚持三大科技 消毒坚持帛书反儒 那是老吧曾经的盛世局面 现在只剩下消毒一个人在坚持他的永久话题呢…… 十年前那时候我才20多岁 还很调皮吧 总感觉消毒总是发这种小众话题 脱离现实没啥意义 还总是和吧友们激烈斗嘴 就发帖冷嘲热讽过他 当时那贴还很火 现在感觉还真有点不好意
    可言 8-11
  • 59
    这是佛教的观点,大乘佛教徒,只要学了中观的,懂中观的,就知道宇宙人生本质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因为缘起无自性嘛,无自性就是空,没有一个自体,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是空的,这是佛教帮人建立的观念,把宇宙人生都判断为“缘起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对否?
    睿睿2025 8-11
  • 1
    🤔🤔🤔🤔🤔🤔
  • 2
    周易八卦都是象,不过它们都是外在的象, 至于心中所想,算不算象呢 如果算,感觉它很虚 如果不算 它又是象的反映
  • 36

    广告
    16:5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85
    自相矛盾——佛家誓言“普渡众生”,但又言“只渡有缘人”。有哪位佛学大师出来走两步?
  • 2
    今天在路上碰到一位疑似耶稣传教士的阿姨,递来不明纸张说'耶稣保佑我给我福气'。我本欲接话,闻言立即拒绝,强调自己'不信耶稣也不信佛,只相信心中的道。 我欲言又止,本想将这些年在吧里学到东西,拿出来和这阿姨交流一番,阿姨走的着急,我也着急赶路
  • 46
    有吧友深入分析了失字的来源,并以此剖析失者同于失,德者同于德。我觉得,这段话的宗旨其实还是在继续描述道的存在形式。道是大的字,大是道的名,这一宗旨必须贯穿全文。道用在德上,就是大德,或者说德之大。用在失上,就是大失,或者叫失之大。这段话里,德与失是两个相反的形式描述。以道观之,德有德道,失有失道。而不是说,只有德才算到,失就不存在道。这一点,从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就可以看出,有德者可以失德,不失
  • 4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是指学习诸如什么事物是利是害是是是非是善是恶诸如此类的关于事物的价值和道德方面的二元对立性质的知识。是学习一些什么事是“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什么事是好的坏的,是利大的是害大的这些方面的知识。为学者是越学越多,但学得越多,则越是会成为一个人“为道”的障碍,即佛家把对事物作上述之类的二元对立性质的分别认识,名叫“所知障”!而为道者,则正好相反,是努力把这些对事物属性所作的二
  • 16
    原來普通傳世本為大器晚成,早已被證實應該為大器免成。應該沒有異議了。 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光芒5 8-11
  • 16
    观点来自经济学家张维迎的《博弈与社会》 职场中人,按照随和性,大约可以分成两派。 第一种人容易听从别人的意见,不喜欢跟人发生冲突,处处忍让,你总可以想办法说服他,我们称之为“鸽派”。 第二种人总是想让别人听从他的意见,不怕冲突,处处跟人针锋相对,你越让他往东他越往西,我们称之为“鹰派”。 可想而知,鹰派和鸽派相处,总是鹰派占便宜。 那既然如此,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鸽派呢? 这是因为鸽派的策略也有合理
  • 29

    广告
    16:4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
    有人说到时候中国人口会跌破十亿 有的说中国人口到时候会明显下降但是不会跌破十亿 有的说中国人口能够维持目前14亿的水平 也有极少数人说中国人口到时候比现在多。我个人倾向于到时候人口会跌破10亿。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现在谁也无法打包票 只能让时间证明一切 只要不出现人类灭绝等极端事件 到时候这个问题自然会有答案。只是问题是2099年我们大概率都死掉呢 也没法得知结果呢 也许预测2055年会靠谱点? 但是谁能保证2055大家就一定活着呢
  • 9
    子云(私),敬(公)则(后)用祭器(先), 故君子不以菲(个人)废礼(集体),不以美(先 )没礼(后),故食礼(集体)。主人亲(个人)馈(公)则客(私)祭(公),主人不(个人)亲馈(集体)则(后)客(先)不祭(私),故君子荀无礼(集体),虽(私)美(公)不食焉(后) ,易曰(先)东邻杀牛(个人)不如西邻之之禴祭(集体),实受(后先)其福(私),
  • 203
  • 3
    各位仙家对于入世我有话说,修炼这么久了想要入世必备的准则,踏实,眼力,应变,等待,顺应,五者一体,方可为无为。有让我再开一窍的大仙吗!说说无妨
    牖青 8-11
  • 12
    《五千言》道论被阉割的变性手术遭遇——从道儒互绌,到道儒互补、内道外儒!这既是儒家伪辞的活证据,也是其当学术小偷剽窃道学本体论为己所用——内道外儒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造孽铁证!
  • 12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智慧,这是一句谁都知道的正确的废话,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又往往忘了这一条,文章好比是人,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文章,读书不见其精,而先见其粗,有何益也?巧舌如簧机敏善辩是个优点,但也会让自己产生自己啥都懂的错觉,心浮气躁,更加的傲世轻物,如此循环,离道远矣
    大二笨 8-11
  • 87

    广告
    16:40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9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看到有人以暴力手段啃老,那么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愤怒情绪出现,但是,在啃老吧里看到这样的言论,却会给人一种开玩笑的感觉,甚至于导致在该吧的某一个帖子下以暴力啃老而开启的人身攻击也会被视为开玩笑的行为,这种奇特的感受应该如何发扬到其他领域里呢?
  • 20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24
    先看一个标题。
    张种月 8-11
  • 47
    很多人喜欢装腔作势地说:“知识不是智慧。” 听起来好像很深刻,其实是偷换概念。 —————— 智慧是什么? 不就是在现实中作出正确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吗? 而这种能力从哪来?凭空悟道?天降神光?笑话。 它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真实规律的充分认知之上——也就是知识。 —————— 没有知识的“智慧”,只是瞎猜。 你不知道桥的承重,还谈什么“安全通行的智慧”? 你不懂金融原理,还敢说“投资的智慧”? —————— 真相很简单:
  • 7
    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揭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古往今来,任何上层建筑都会制造“共识”,强化“从众”。 ——————— “制造共识”就是上层阶级不必动刀动枪,却能让大众在思想上主动认同并维护现有秩序。 比如,学校反复灌输“努力就能成功”,社会整天说“这个规则最公平”。 听上去很正常,其实暗示大众: 社会的安排天生合理,混得一般,是你自己不行。 “大家都这样”(从众合理化)+“接受现有是为你好”(善意包装)+“别无选
    大二笨 8-11
  • 9
    在职场,能干的人总是被分配更多工作,因为他们能干。 可工作越多,他们越没时间展示自己能干之外的价值——于是别人只记住他们“干得多”,而不是“干得好”。 而那些不太能干的人,因为不被安排重要任务,反而更有精力去表现、去社交、去升职。 在职场,光会干活不一定能走得高。久而久之;,职场逆选择,劣币淘汰良币。 庄子说:无用为大用?
  • 63

    广告
    16:3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4
    曾经总以为总以为,负责就是好品质。 后来才听说,过度负责等,其实是一种心理缺陷。 一旦“负责”过了头,就变成了心理枷锁。 过度负责的人,总想替别人收拾烂摊子,替别人解决麻烦,把别人的情绪、选择、后果都揽到自己身上。 久而久之,自己筋疲力尽,还吃力不讨好。 真正的负责,是分清边界。 对自己负责,对该负责的事负责;而不是对所有事都负责。 不属于你我的责任,接得再漂亮,也是错误。 学会放下别人的包袱,不是冷漠,是
  • 50
    法院旁边有块绿地 一只小白狗和小黄狗抱在一起在草地上打打闹闹 但也不叫 不像某些狗爱叫容易吓到人。还有一只小白猫 倒也有趣 我路过它身旁 它就草地里翻身 我离开她 他就卧倒在草地一动不动 似乎在和我打招呼。人狗猫共同存在这草地上 互不相识也不可能互相理解 但是倒也没有对立 此刻没有爱狗人士也没有仇狗人士 只有众生淡淡的和谐相处 … 干群矛盾医患矛盾男女矛盾地域矛盾国家矛盾阶层矛盾……很多网民总是强调各种的矛盾各种的对
  • 39
    和胃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宠辱若惊。 上面这段话很多解释基本都说了,就是不要把别人的态度看的那么重要。本质是,别人拿你只是当了一块菜板,防止更重要的东西滑落。而你却把当菜板的荣誉看的跟命一样重要,甚至以此来换取生命。也不想想,连命都没了,别人还怎么拿你当菜板。所以,要好好的爱护自己,才能有机会当菜板。能用心关心天下安危的,才能当好一块大菜板。
  • 27
    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判断,如果久历岁月,反复实践,会产生很多的经验哲学,比经验哲学更为抽象和玄妙的,就会被称之为玄学.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8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