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南怀瑾:念佛法门,非常殊胜 发布:妙音居士 日期:2016/10/8 17:37:00 收藏 微信分享 护持学佛网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两个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弥陀佛”的
-
1南无阿弥陀佛 - 慧普法师
-
8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 耀一法师
-
20南无阿弥陀佛 - 昌圣法师
-
117113601033310101000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 很多人都想有福报,他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他就很计较现世的这些情况。比如现在很多公司对大学生都不大感兴趣?因为他们一来不谈工作贡献,首先就问待遇。所谓的好工作就是用力少、轻松、能得高工资,那都搞错了。试问人家公司就问,我还不知道你的能力怎么样,不知道你能够给我们公司创造什么利益,我0居士:顶礼法师。我心里很痛苦,小时父母离异,我被判给了父亲。父亲对我比较冷淡,我前面的二十几年不快乐。现在我和母亲一块住,有的事情我父亲作的让我感到很伤心。我该怎样从父母离异,和父亲的关系冷漠等带给我的痛苦中走出来,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过好接下来的人生。另外我父亲身体有病,该怎样为他延年益寿?他对佛教很反感,认为这些宗教和劝人行善的信仰都是骗人的,世界上没有多少好人。我深深地为父亲感到担心,请慈悲000译文(原文附后) 阿逸多!像这样一类具有大威德的菩萨,能够开显净宗以外种种佛教法门,由于没有听闻念佛往生净土的妙法,有一亿菩萨退转无上正等正觉。阿逸多!佛出兴于世间难;众生离八种障难身,也是难得。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种力用、四无所畏,自在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自利利他之法,有辩才善能说法之人,对上述佛教深妙之法,也难以开示。 阿逸多!善于宣说净土法门的人,不容易遇到;对念佛法门生起坚固深0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 一者,摄法身愿(弥陀自证功德)。 二者,摄净土愿(庄严依报)。 三者,摄众生愿(令成熟善根,往生净土,疾速成佛)。 四十八愿体现出法藏菩萨的大慈悲心,内蕴大乘佛教之奥藏秘髓,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之法藏纲宗,实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藏纲宗,净宗学人宜深心体究。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0五浊恶世乃众生同分共业所感。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时),即入劫浊。二万岁前,众生烦恼轻微,邪见薄少,人天众盛,三恶道稀。释迦文佛于人寿百岁时出兴,尔时众生已久经浊世,烦惑厚重,福薄慧浅。而现代众生的浊染尤甚于释尊住世时。五恶五痛五烧的景况,不堪言表。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于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随机设教,应病与药。念佛胜异方便法门的宣说,大畅诸佛度生出世0净土宗在佛的一代时教中,占据何等地位呢?众所周知,《华严经》与《法华经》乃一乘圆教。《华严经》公认为众经之王,然其归根结穴在于《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归根结穴又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华严》与净土渊源甚深。《法华经》有偈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净宗专示持名念佛,往生彼土必得成佛。有鉴于此,蕅益大师赞云:“《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1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几岁在读儒家典籍时,桌案上常常写着“生死事大”四个字。十八岁时,就知道有一大事,就是要了知本具的佛性。他三十一岁出家,出家之后到处参学。当时在北京有两位大善知识,一位叫笑岩,一个叫遍融,两位大禅师,门庭兴旺,道德很高,所以他就从杭州去参拜这两位大德。与同伴行脚数千里,到那儿去参学,非常恭敬地请法。遍融、笑岩这两个大善知识也没有跟他谈什么0【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何则,佛之所以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净土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佑之,福禄可增,寿命可永。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谓无益于生前乎?】 ——《龙舒净土00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黑夜就有种害怕的心理,怎样才能排00居士: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们这些为生活“穷忙活”的人,念佛的信愿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深信切愿?请慈悲开示。0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众生都有。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我们要立刻觉知,马上对治。对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