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旤,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刹人之理。由是各怀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风易俗,感招天和矣。【疏】三 ●须知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旤、正本清源之要务也。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
-
3●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
-
1●世道陵夷,人心浇漓者,由于儒者不知道在躬行,一向逐末。举凡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义,置之不论。唯以记诵词章,拟为进取应世之资。是殆以圣人参赞化育之道,作为博取名利之艺。其诬蔑圣人、悖逆天地也至矣!由是读书之人,心不知书义,而身不行书道。其作文也,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直使一丝不漏。而考其居心洐事,则绝无此等气分。直同优人演剧,苦乐悲欢,做得逼真,实则毫与自己不相干涉也。此弊一肇,渐至变本加
-
1●甚矣!近世天灾人旤之频数,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惨也。岂天道之不仁哉?实吾人历劫以及现生之恶业所感招耳。断无有无因而得果者,亦断无有作善业而得恶菓者。但以凡夫知见,不能了知宿世因缘,似乎亦有不当得而得者。若能旷观多劫多生,则凡所受之善恶菓报,一一皆如响之应声,影之随形,了无差爽也。【杂著】六(印光大师)
-
2●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倣屁、
-
1●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
-
0●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眠睡、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
-
0●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书一】十三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于霪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书一】四六(印光大师)
-
0●则纵遇危险等事,当时也不至吓得丧志失措。已过,则事过情迁,便如昨梦,何得常存在心,致成怔忡之病。汝既欲修行,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什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什么东西?汝若常怕,则着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悾吓汝,令汝丧芯病诳,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魔相
-
20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世之拘墟者,每以出家为悖耣理,遂不体究,反加谤毁。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可哀怜。若能放开眼界,方知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来,其道盛行。经几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为之护持传布者,固自有非凡情所测之
-
48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
4【二种菩萨】 ﹝出《大智度论》﹞ 论云:菩萨常好中道,舍离二边,故不生边国,又于中国不生邪见家。又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二边者,有无二边也。) [一、成就大力菩萨],论云:此菩萨为众生故,随所应度,随处受用,不避边地及邪见家,是名成就大力菩萨。 [二、新发意菩萨],论云:此菩萨初发心故,若生边地及邪见家,既不能度人,又自败
-
1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
-
2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
38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
-
7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等事,当时也不至吓得丧志失措。已过,则事过情迁,便如昨梦,何得常存在心,致成怔忡之病。汝既欲修行,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
-
1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个吧。阿弥陀佛。
-
6
-
1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几岁在读儒家典籍时,桌案上常常写着“生死事大”四个字。十八岁时,就知道有一大事,就是要了知本具的佛性。他三十一岁出家,出家之后到处参学。当时在北京有两位大善知识,一位叫笑岩,一个叫遍融,两位大禅师,门庭兴旺,道德很高,所以他就从杭州去参拜这两位大德。与同伴行脚数千里,到那儿去参学,非常恭敬地请法。遍融、笑岩这两个大善知识也没有跟他谈什么
-
7南怀瑾:念佛法门,非常殊胜 发布:妙音居士 日期:2016/10/8 17:37:00 收藏 微信分享 护持学佛网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两个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弥陀佛”的
-
0
-
10
-
0经核实吧主明心A3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念佛法门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20南无阿弥陀佛 - 昌圣法师
-
0
-
1观世音菩萨圣号 - 新韵传音
-
1南无阿弥陀佛 - 慧普法师
-
8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 耀一法师
-
1南公怀瑾老师开示: 怎么样才能止?不观就不能止。怎么样才能观?不止就不能观。这话讲了,要注意唷! 那什么叫做观呢?就是想一个办法,把自己的心念集中在一点上。 《观无量寿经》第一个观--日轮观。出家的朋友要注意哦!不但净土宗第一个要你修日轮观,如果,正式出家守戒,不修日轮观入睡,是犯戒的唷! 什么是日轮观呢?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太阳没有?我一提太阳,有没有太阳的影子?有没有?有。哦!就定住这个境界就是观嘛
-
0我这里有电子版的学佛入门书,详细讲解如何念经,超度,放生,如何化解感情婚姻和事业工作的不顺,疾病的治疗及各种佛学问题的问答等。有需要的可以留下Q或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