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3白衣渡江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吕蒙独步天下的攻心术,把攻心和谋划做到天衣无缝。还有对人品的洞察都是三国最杰出的统帅之一。 如此教科书般的过程和谋划,居然被现代某群还沉浸在蜀汉所谓的光环里面的人所不齿。 为什么会这样? 只因为他们不是从历史中获得知识和正确人认知,而是把崇拜一个封建集团当成了最高的涅槃!
-
2364小弟历史不咋好,但是好像记得,荆州是刘备借的吧?,借了不还,人家白衣渡江夺回,就立马被网暴成杰瑞好像有点双标了吧? 打个比方,你的朋友借了你3000,说好一个月后还。但是硬是拖了2年不还。最后你们会不会白衣渡江┐(─__─)┌
-
269仁义在哪里,杀刘封的时候就知道刘封是伪君子
-
78
-
142阵斩踏顿的含金量无需多言,主要是当时白狼山的指挥权是在曹纯还是曹仁还是张辽身上?
-
150教员: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中央文献研究《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朱德:武侯之帅才有限。亮忌才。溺爱不明,慎者不免。所以败也,不容将何能克敌?亮、备之不成事也在此。——《朱德军事文选》 粟裕: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粟裕研究文萃》 邓小平: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
-
14如果孙权是个废物,张辽打个废物凭啥进武庙。武庙标准这么低?中国人从来不会客观评价,对赢者无限吹,输者无限贬低,有没有可能,
-
18
-
126所以才骄横自大目空一切,把东吴包括孙权在内的一众英雄豪杰毫不放在眼里? 最终导致被吕蒙各个击破,兵败身死。 随后的刘备以为吕蒙挂了,孙权无可用之统帅,才又亲帅大军进攻东吴。 谁知道,又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这刘备最后都捂脸回成都,最终死在永安。
-
194我只想到两条,大家看看可行性。 1.夏口时赵云(魏延的话,不好说,感觉赵云更稳)训练水军,未来守荆州。 2.归还荆州,联姻强化联盟,在没有夷陵之战的前提下,连吴北伐(把平分魏地剧情提前)。
-
6
-
106孙刘借荆州始末 208年曹操听说刘表死了,立刻攻荆州。在襄阳的刘琮投降(襄阳士族的决定,投降本身完全无可指责。客观上对荆州百姓也是最佳方案。否则黄忠魏延投降刘备是不是也是汉奸卖国贼?) 刘琮不是刘表,没有那么高权威,至少在夏口的哥哥刘琦等不服。 飞将军刘备从新野樊城逃到夏口汇合刘琦。 鹰派鲁肃去吊唁刘表不知怎么把孙刘联合起来了。孙权派鹰派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小几万人 (其中包括吕蒙甘宁凌统等非善茬) 来争刘表死的
-
10如果蜀汉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没有重用马谡战果会不会更大
-
68六朝好像就南陈和东吴一直没有打下淮南吧(不是很了解其他朝代,错了见谅)我知道的就这几点 1 孙权本人军事问题 2 部曲制 手下不肯用全力 3 合肥坚清壁野无法获得粮食加上后方还有寿春支援, 最有机会应该是1 孙权第一次北伐 2 诸葛恪新城之战 3 淮南三叛乱 只能说可惜, 四英杰里好像就吕蒙在合肥有表现,周瑜早逝,鲁肃陆逊好像没啥表现,不过四人在荆州都有表现就是了,不过陆逊后期是不是有点摆了 孙权一直亲征是因为淮泗集团相继去
-
2伍孚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义士”,曾经“刺董(卓)”失败而殉国,《后汉书》《三国志》均未给他专门立传,故考索相关史籍,勾勒其生平如下。伍孚,字德瑜,汝南吴房人(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出身寒微,少时以气节著称,初任郡门下书佐(《英雄记》载其职)。汉灵帝末年,升迁至越骑校尉,掌京师禁军(《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乱政期间,伍孚目睹其鸩杀少帝、焚掠洛阳等暴行,愤慨曰:“此国贼不除,
-
58战术奇计不多说,这里重点说说战略长远。 遥想当年,周瑜要摁死刘备集团,孙权不听,结果刘备集团不仅赖账还想爬孙权头上,孙权再也摁不死刘备集团了,只能甩锅鲁肃。 现在吕蒙要摁死蜀汉集团荆州营业部拿回荆州,孙权难道要重蹈覆辙?如果此时不取荆州,吕蒙死了之后孙权靠谁取荆州?靠吕蒙黑吗? 按照季吹的想法,东吴打合肥: 孙权不取荆州,按照蒙黑的想法打合肥,吕蒙取荆州时间非常短,然后就病死了,如果打合肥,那张辽肯定死
-
180三国,吴国才是对现代中国贡献最大的一方。 系统性开发南方,开拓领土(台湾越南的一部分),开创中国大航海(中国大规模海上航行的鼻祖),联络中外,传播中华文明。 而蜀国呢?则是偏安一隅,除了内耗就是外耗,无论是从经济领土文化发展,对今日中国的贡献都微乎其微。 吹蜀?好在哪里呢? 别说忠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十二虎臣贺齐布骘张昭,哪一个对国家不是忠心耿耿? 曹仁曹真张辽李典郭嘉,哪一个对国家不是忠义无双?
-
163吴蜀湘水划界之后,已经不是同盟关系了,所以标题没有说吴 蜀联盟。 划界之后,两国就成立平等的国与国关系,也可以说湘水之盟就是两国的停战和平相处的协议。但即使签署了这样的协议,但两国的纷争并没有完全消除,那就是东吴的荆州战略就是拥有除曹操所占地外的整个荆州。 但是,如果蜀国一直和吴国和平相处,不挑衅,东吴也能接受湘水划界之后的局面。 可惜,关羽不懂政治不懂外交,在交恶曹魏的同时,居然同时开罪东吴!
-
31
-
439
-
412赤壁之战:东吴+蜀汉 vs 曹魏 东吴出力最大并且取得胜利 夷陵之战:蜀汉 vs 东吴 蜀汉大败,直接把国运打没了 263年11月,仅仅一个月蜀汉就在魏国进攻下投降,堪比二战法国。 说到底,蜀汉不过是占了个正统。但那是封建王朝的说法,现代社会刘备不过是封建皇权的后代,是最大压迫者的后代,比曹操和孙坚更恶劣。
-
593东吴就不提了,蜀汉的正统性为啥不如曹魏呢?血缘(刘姓)VS礼法(禅让),还是礼法重要吗?
-
7三国郝普 郝昭 是兄弟吗?类似诸葛亮 诸葛瑾?
-
12
-
4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和洽(汝南)、常林(河内)、杨俊(河内)、杜袭(颍川)、赵俨(颍川)、裴潜(河东)六人合传,冠以“一世之美士”的赞誉。表面为表彰德行,实则暗藏西晋官方以历史书写服务政治合法性的深层意图。六人皆出自河内、颍川、汝南等中原士族核心区,形成以乡籍为纽带的河内—颍川政治走廊,成为司马懿早期权力网络的骨架:常林与司马懿同乡,被刻意塑造成“不畏权贵”的典范(司马懿行拜礼时称“贵非吾畏”),
-
1其实他是武将, 没想到吧
-
156后面被证伪了。 也就是说,所谓刘协死,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备怎么就只听到刘协死了而且还相信了的谣言呢?就听不到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的消息吗? 按照某些群体惯有的阴谋论,有没有可能这谣言本身就是刘备集团自产自销的产物呢? 一切皆有可能!
-
64
-
6
-
752西蜀从来没有打赢过东吴,为什么天天黑孙权,既然孙权那么差,为何西蜀都被孙权控的死死的,诸葛孔明看到孙权连个屁都不敢放?
-
1183
-
10说蜀汉已经被推崇上千年了 所以不应该被质疑 早的就一定有价值吗 ?那大宋推崇裹脚也上千年了 应该发扬光大吗 ? 推崇蜀汉 本质就是封建王朝愚民政策
-
46
-
2337
-
153曹丕篡汉的说法虽然自古而来深入人心,但我认为这一说法似乎无视和否认了东汉末年的特殊情况。 普通的篡位表现为窃取王朝,例如王莽篡汉,其多为上层建筑内部的活动。再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发生在统治中心。 然而,曹操父子的情况则不同,东汉末年朝廷压迫引发黄巾起义,加上诸侯争斗,使得汉廷统治土崩瓦解,就连汉帝本人也惨遭挟持。李傕面对天子乞食,只给了一些臭肉。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汉朝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袁绍的
-
28
-
506第一,团结下属 第二,善待东吴 第三,重用潘濬 其他不说,只要做到这三点中任何一点,荆州都不会那么容易丢失的。
-
76
-
427借荆州之非 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 江表传谓:“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而刘表旧吏士自北军脱归者,皆投备,备以所给地不足供,从孙权借荆州数郡焉。” 鲁肃传亦谓:“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肃劝权借之,共拒操。操闻权以地资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后肃邀关羽索荆州,谓羽曰:‘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权亦论‘肃有二长,惟劝吾借玄德
-
82诸葛亮处理内政事无巨细一人担:“杖二十以上皆亲览”;冶铁作坊兵器作坊亲自视察;亲自参与地方官面试;赈灾时亲自规划路线。 这样事必躬亲的态度背后的原因是诸葛亮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不相信别人能做好还是客观上蜀汉其实缺乏治理人才?
-
24
-
192吕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控制长江沿岸的烽火台,不让烽火台传递信息。结果很多人以为白衣渡江是吕蒙把船开进城池里进而夺取城池。实际上吕蒙在控制烽火台后,是兵临城下逼降公安傅士仁的,而后带着傅士仁去江陵逼降糜芳。完全不理解一部分人所说的不耻不耻在哪里。
-
26总共66 人 其中魏国34人 , 吴国 20人 蜀国12人
-
27三国里面还的是赤壁之战,一战定天下三分,尤其刘孙联军的水战,介绍的太壮观了
-
30他拿出史料记载佐证郭淮料事如神,算无遗策,首先是汉中之战曹操大败,夏侯渊战死,郭淮带领残兵败将迅速稳定军心,完美防守压制的刘备不敢渡汉水。 郭淮平定安定等地羌大帅辟蹄的反叛,威镇边疆。每当羌、胡有人来降,关怀备至,因此被胡人称作神明。 然后是诸葛亮每次北伐,他的应对和面对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分析,全部都是对的,算无遗策,而司马懿张郃那些全部分析错了,只有郭淮算对了,可惜当不了统帅,曹魏所有人都不敢真给郭
-
57最近在看三国志,第一卷武帝纪中写到与备战,不利,但是无论是流传下来的诗句,还是现在的观点,大部分认为赤壁之战的主战人是周瑜,孙权等东吴一方,由于疑惑我后面还看了一下周瑜传,写的是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想问一下这个与备战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刘备不是主力军,其次就算是主力军按吴书的写也是并力逆曹公,怎么前面就写个刘备,上下文怎么都矛盾了
-
6都说荀彧是大汉忠臣他究竟为大汉做了什么让大家觉得他是忠臣,我怎么觉得他是汉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