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3一楼供养。
-
9
-
16首先读li的除了黄冈一圈很集中之外,南边九江周边也是有一些读li的。其他方言区只有零星分布。 虽然武汉市区和九江市区肯定不这么读了,但地理位置就在中心,也许以前也有,不得而知。 其次读ni的有安徽的桐城枞阳,好像湖北孝感也是读ni。ln不分这一带也很常见。 最后鄱阳片,怀岳片,却都没有这种特点。
-
25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整个黄冈地区,红安,麻城,新洲,团风,黄州,浠水,罗田,英山说话的口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独独蕲春,武穴,黄梅与这些地方差别巨大。而且我发现浠水的丁司垱镇和蕲春的横车镇,距离仅仅只有14km,口音却千差万别,完全没有一个过渡,直接就突变了。
-
0
-
25第二區佔東部跟東北部,约佔全省四分之一的地方,但是西北角的竹溪,竹山两处像東部而不像西部,所以也把它們歸在第二區。 按特點說起來:(前略)6.(7,8)'杜,助'大部分 əu , ou ; 6.(11-24)同第一區,但6.(14,17,18)'倍,梅,對,最,歲,累,随'大都讀 i 韵而不讀 ei ,這是這一區的一個顯著的特點;(中略) 11.聲调除竹溪,竹山外都有陽去及入聲,但除蕲春外入聲都不短促。
-
2
-
14听起来很像,是否和移民有关系?
-
2
-
4
-
0
-
0
-
6
-
1
-
0
-
21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江淮地区都没有自己的原生文明,哪里来的自己的文化与语言?最初的江淮地区是吴、楚文化的混合物,因为是过渡地带,后来又被北方移民反复洗,就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 江淮官话(看江苏江淮官话区!)底子是吴语,后来被北方移民洗了,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历史上扬州还是讲吴语,更不用说镇江南京了。) - 安徽这边的江淮官话受黄孝楚语影响,所以带些湖广话(所谓的西南官话)味道。 - 江淮官话真会来事,一方
-
1一、陈寿《三国志》所载“备走夏口”,无一字一句提及樊口 - 三國志 -> 魏書一 -> 武帝紀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 - 三國志 -> 蜀書二 -> 先主傳 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舩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衆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 三國志 -> 吳書二 -> 吳主傳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 - 三國志 -> 吳書九 -> 魯肅傳 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 二、寿志记载周瑜请得精兵三万,前去夏口
-
4jeng 'gï da'e pu 正議大夫 “夫”读pu。古无轻唇音f,还原古声母为p或d。(古母p、d有时互相通用。) - mun ha zhi lang 門下侍郎 “下”读ha,我们这里方言仍是此音。J、q、x分别由g、k、h演化而来,下读ha,后来h颚化为xi,所以普通话读xia。 - cung shu zhi lang 中書侍郎 门读作mun,u->e,中读作cung,u->o,古今音演化还有迹可辨。 - 'wang pha 王播 播读pha,o已经低化为a。 - zhang shu ho b'o zhi lang 尚書戶部侍郎 户与部两个u韵字已经低化为o。 - d'o 
-
16后续交流,计划写论文发表。
-
1615211.在赣语里面都读“恰饭”(包括山坡,大冶这种边缘赣语),但是在宿太望一带确实和湖北一样读“七饭” 2.在赣语里面干什么大多都读“做咩,搞咩”(包括鄂东南边缘赣语)但在宿太望一代读“做莫斯,搞莫斯” 3.太湖望江有“不服周”这种说法,和湖北一样,而赣语区(包括边缘赣语)没有这种说法 4.宿太望声调和大多发音都近似黄孝而非赣语 5.宿太望是饶州移民不成立,在姓氏分布上,宿松有些饶州姓,但太湖,望江基本上完全就是楚国(110一、古籍证明黄州赤壁者凡五 - 1、西汉桑钦《水经》; (直接证明黄州赤壁唯一!) - 2、东汉王粲《英雄记》; (证明赤壁位于江北,证明曹操越过了夏口到达浦口;(间接证明樊口。)) - 3、三国(曹魏)曹植《求自试表》; (直接证明黄州赤壁,赤岸即赤壁。) - 4、西晋虞溥《江表传》; (直接证明樊口,“时,东南风急”间接证明黄州赤壁。) - 5、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直接证明樊口,间接证明黄州赤壁。) - 二、古籍证明蒲圻赤7都是吴语与黄孝的混合,并不同于其他赣语114怀岳片之宿松,太湖,望江,石牌。鹰弋片之彭泽,余干,乐平,弋阳,铅山,横峰,鄱阳(部分)。这些与黄孝片一样,应该划分为楚语,楚语底下分黄冈片,宿彭片,弋鄱片,孝感片四个片区 大通片与徽语的祁婺片(德兴)的方言较为接近,属于典型的吴楚过渡,西南的腔调,吴语的发音。 徽语本身也是伪概念,旌占片就是淮官,建德就是吴语,德兴婺源又片楚。221.两者虽然一地是吴地,一地是楚地,但是湖泗是浙江移民,两地发音自然相似,因为汾口本来就在浙江 2.都受黄孝影响,因为湖泗原住民说黄孝,移民带过来自然回与黄孝融合,形成一种有点黄孝味的吴语,而汾口则是吴语徽严片,徽严片吴语是受鹰弋片赣语影响的,而鹰弋片本身就是黄孝混合赣语(黄冈混南昌听感)所以都是有黄孝味的吴语 3.都有全浊送气17一、黄冈——孝感地区(黄孝片)是楚语,并非江淮官话;(黄孝的底子是楚语,江淮官话的底子是吴语,性质不同。) - 二、黄孝楚语历史上跟江汉平原的早期方言高度接近,同属楚语; - 三、江汉平原因为历史上多次被北方移民(如秦雍流人)洗了,变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 - 四、其实并没有什么西南官话,正确的名称是湖广官话!湖北湖南讲的是近代湖广话,两湖人怎么可能讲西南地区的方言呢?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 五、从今往后正式取消3真假两赤壁 藏檀 - 蒲圻赤壁随风去, 轻笑陈寿枉为史(shi)。 邾城赤壁今犹在, 沉冤昭雪露真祢(mi/ni)。00不是黄孝楚语,也不是中官,也不是江淮官话。 有没有人知道的?0- 假如我们回到东汉的时候,只有黄州一处赤鼻山(赤壁山),其它地方都不存在的。 - 所以王粲所说的“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指的就是黄州赤壁,不存在第二处。 - 曹植说的“南极赤岸”也是指黄州赤壁。 - 都是同一个地方,没有别处,不存在第二个叫赤壁的地方。 - 到了70多年后,西晋的陈寿写《三国志》,他参考别人的书籍,里面记载有赤壁,但他并不知道赤壁究竟位于何处,所以他犯错了。 - 曹操的随军谋士王粲是到过黄州的,曹操的儿子0黄州赤壁阵营拟尽快达成的九大共识: - 一、确定黄州赤壁(邾县赤鼻山)唯一;(赤壁有五义,即山义、赤义、鼻义、矶义、壁义)(丹霞地貌唯一) 二、确定赤壁在江北(黄州赤壁唯一),确定浦口(唯一地名)在新洲涨渡湖附近;(或者就是今大埠口) 三、确定赤岸即赤壁,确定此次战役中曹操“会猎于吴”所能到达的最远地方即黄州赤壁,而非蒲圻; 四、确定赤壁之战的本质即是火烧赤壁,属于火攻计谋的成功运用,以此找出决定战争胜败00时间逻辑尝试列举如下: - 一、黄州赤壁 - 1、100万年前形成黄州赤壁(赤鼻山),因其丹霞地貌特征而命名; 2、中国第一部水系专著东汉桑钦《水经》中记载有邾县(黄州)赤鼻山; 3、东汉208年在赤壁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的随军谋士王粲在《英雄记》中说“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点明赤壁在江北,绝非江南; 4、西晋虞溥在《江表传》中说,“备从鲁肃计,进驻鄂县之樊口”,证明刘备是逃到了樊口,则与《英雄记》中“曹操欲从赤壁01